漢武帝最智慧的一手妙招,動了別人奶酪,別人還積極配合

明朝靖難之變,起因是明孝文帝朱允炆聽從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著手削藩,逼得燕王朱棣造反。這情景像極了西漢時,晁錯勸漢景帝削藩,逼出了“七王之亂”。

但是,一直沒想明白一個問題。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劉徹,對於如何解決諸侯王,已經有了一個極其巧妙的政策設計,經過實踐證明也很有效,明孝文帝為什麼不照葫蘆畫瓢呢,反而落得一個投身火海(或者流浪南洋、出家為僧)的下場呢?

漢武帝最智慧的一手妙招,動了別人奶酪,別人還積極配合

當時漢武帝面臨的問題,基本和明孝文帝一樣。西漢承襲西周、春秋戰國的制度,分封諸侯王。異姓王都被劉邦殺了(除了長沙王吳芮一脈),本以為沒事了,沒想到同姓王同樣讓人不安心,漢景帝時的七王之亂、漢武帝時的淮南王叛亂,時刻觸動著皇帝敏感的神經。

怎麼處理諸侯王?如果一刀切削藩,諸侯王肯定抱起團來,一起對抗中央,某種意義上說,七王之亂就是被晁錯的削藩建議逼的。如果不聞不問,坐視諸侯王勢力壯大,本錢越來越足的同姓王也會生出非分之想。

漢武帝最智慧的一手妙招,動了別人奶酪,別人還積極配合

漢武帝的大臣主父偃(人名)出了一個妙招,就是改變諸侯王的繼承製度——以前諸侯王去世,王位只能由一個兒子繼承(其他兒子都沒份),現在改為允許所有兒子一起分割繼承老爸的諸侯國,這樣原本還有些規模的諸侯國很快就被切分成了若干更小的“諸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政府對抗了。

諸侯王之中當然也有人看得懂漢武帝、主父偃“推恩令”的花花腸子,但是這個政策顯然會受到諸侯王“二奶”、“三奶”、“四奶”們以及她們生的幼子們的支持(原本沒有繼承權,只能看大哥的臉色吃飯,現在自己也有了說了算的一畝三分地)。

漢武帝最智慧的一手妙招,動了別人奶酪,別人還積極配合

於是,晁錯大動干戈、掉了腦袋也沒做成的事情,輕而易舉地就被漢武帝、主父偃的“推恩令”做成了。

這麼巧妙的政策設計,真是不知道明孝文帝為什麼不用。如果燕王朱棣的三個兒子知道自己將來都能當王,也許根本就不願意跟著朱棣刀頭舔血,朱棣也可能不想冒什麼風險,那就沒什麼靖難之變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明孝文帝過於心急,等不及通過幾代人(其實最多也就兩代)來解決藩王問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最終被朱棣奪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