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有些人總是將"本地"一詞掛在嘴邊?

前天,與小鄔在路邊等人,碰到一熟人週末去武漢看望兒媳婦兒。其用手拉行李車兒拉了足有兩百個的所謂"本地雞蛋"…

"老李,你這是去哪?"

"去武漢兒子那。"

"帶這麼多雞蛋幹啥,武漢缺雞蛋?"

"兒媳婦兒,要加強營養,這是本地雞蛋。"

這是一段簡單的路邊對話,之後,我朋友批評說:"這真是閒的蛋疼,將雞蛋往武漢搬!"。我忽然想起:春天我去廣東時在火車上同行的老鄉用裝食用油的那種塑料桶裝雞蛋從信陽往廣州帶,竟然也是帶"本地雞蛋"給兒媳婦兒補身子…

不管老李還是老鄉關愛兒媳婦兒,這都沒錯,甚至是父慈子孝的必要環節。我今天說的是"本地"一詞正在食品食材領域被一些磚家鼓吹的有些氾濫了。

人們關注食品安全與健康本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但是,在這進步的過程中泥砂俱下,一些謠言同時在其中流傳著,影響深遠。非洲的獵瘟嚇得我們這裡人不敢吃豬肉;美國的瘋牛病搞得我們這牛肉滯銷;日本的核洩漏,我們這搶購食鹽(據傳核洩漏有可能汙染太平洋的鹽…事實是:即使整個日本島沉入太平洋,其影響程度也不會比一瓶墨汁倒入長江的影響大多少。)

與這些謠言相同的是"本地的"在我們曰常生活中被人們正在廣泛地應用著:"本地雞蛋"、"本地豬肉"、"本地魚"、"本地鴨子"、"本地韭菜"、"本地南瓜"、"本地西紅柿"…

前幾天,開封杞縣的朋友給我帶了一布袋蒜頭。

叔:"這是‘本地蒜頭’,送你嚐嚐。"

我笑了:對於我,這是北方侉子種的外地蒜頭啊!

小夥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原產地"標註"本地"商業炒作…我沒有任何資格批評,只能提醒大家"本地"是相對的,別總掛在嘴上!你當真有狗一樣的嗅覺能品嚐出豬、魚或西紅柿的出生地?反正,我沒那能耐,跟不了時尚也不抬槓!

為啥現在有些人總是將
為啥現在有些人總是將
為啥現在有些人總是將為啥現在有些人總是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