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榮縣:將秸稈變“廢”為寶

人民網成都4月30日電 “秸稈以前當柴燒,現在可以用來換有機肥。”4月30日,在榮縣樂德鎮回龍殿村四組村民徐躍榮向記者介紹道,最初還有些懷疑,覺得這個免費換來的有機肥到底是否可行。農業莊稼不像其他,對於肥料的選擇,大家都很慎重。不過如今,這裡的人都習慣了打完菜籽後,便將其打捆好放在路邊,等著四川羊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秸稈收購車前來回收秸稈後,領走換來的有機肥。

這樣的場景不僅在樂德鎮,附近的鼎新鎮、古文鎮,也成為了該公司生產有機肥的“原料場”。秸稈回收利用,不僅改善環境,製成有機肥後更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改良提升作物品質等,可謂一舉多得。

如今正值收割油菜籽的農忙時節,按照往常慣例,秸稈往往便堆在一起進行露天焚燒,這樣不僅汙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還容易引發火災。根據2018年榮縣秸稈綜合利用數據顯示,2018年全縣農作物產量42萬噸,秸稈理論資源量45萬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36萬噸,秸稈已利用量32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由此可見,秸稈再利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土中來,最終反哺土壤,實現將秸稈變廢為寶。

成立於2013年的四川羊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等生產銷售。秸稈是公司的重要生產原料,當前正是公司收購車在農村忙碌的時期。“按照往常的規律,從四月份到年底收購秸稈量達到2萬多噸,在旺季的時候一天都是百餘輛車次。”公司負責人介紹道,公司以每畝秸稈兌換三袋有機肥(每袋50斤,價值40元)實行有償回收,同時還可以根據農戶提供每畝秸稈的具體情況,加送1袋至2袋有機肥,接下來,還將收購玉米稈、大豆稈、海椒稈、茄子稈、高粱稈等,一直忙碌到年底。

“幾年前政府宣傳說秸稈可以兌換有機肥,我就試了試,效果很好,地裡的秸稈,一年可以換來十多袋有機肥,節約了不少肥料錢。”村民徐躍榮高興地說道,村裡很多人如今參與進來了,農村的環境肯定更好了,而且施了有機肥的莊稼長勢很好,收成也很好。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抓好秸稈綜合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建立節約型社會的有效措施。對此,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秸稈的收儲運工作是秸稈綜合利用的基礎,只有做好秸稈收儲運工作,將秸稈從田間收集起來運送到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才能有效提高全縣秸稈產業化利用程度,才能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可持續推進,其中對收儲運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秸稈收儲運費用、機具購置等進行補貼,減少廢棄物的處理費用,降低生產和資源成本。

記者瞭解到,榮縣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中,以“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為主導,“基料化”為補充,建立專合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收集,企業加工利用,市場化運作方式,探索適合川南丘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模式。重點支持自貢佳禾生物、四川羊谷、自貢綠豐、四川綠食佳等企業,在統籌考慮農作物種類、秸稈產量、收儲運輸半徑的基礎上,根據企業自身發展和利用的需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採取自建、聯建、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建立收儲運中心和站點。

具體而言,便是大力推廣秸稈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四化利用”模式,在秸稈肥料化利用上,根據榮縣處於丘陵地區的這種實際情況,針對交通條件差,田土面積較小,不便於收集、打捆、處理、運輸的地區,採用政府統一採購發放秸稈腐熟劑的方式,就地就近進行腐熟還田。同時依託“四川羊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有機肥生產企業,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生產有機肥,收集利用秸稈。與此同時,開展秸稈能源化利用,以農戶+經營主體+秸稈利用企業。依託“四川佳禾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氣工程,由農業經營主體把分散農戶的秸稈收購到臨時收儲點,運送到秸稈利用企業。不僅如此,還通過秸稈飼料化利用,以農戶+經營主體+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利用模式。依託全縣43家肉牛年出欄達100頭以上或肉羊年出欄達300只以上的畜牧養殖企業、專合社或規模養殖場,進行飼料化利用。此外,還積極安排秸稈基料化利用,依託“四川綠食佳農業有限公司” 8000噸食用菌生產線和縣內規模食用菌生產經營組織,收集利用玉米、大豆等秸稈,開展秸稈食用菌栽培基料化利用。

通過以上工作開展,實現秸稈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了秸稈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產業利用的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大幅提高經濟效益。通過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全縣減少化肥使用,減少資金投入,為推進全縣實現化肥零增長目標奠定基礎。通過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促進了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並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劉瑞)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