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心性的平靜溫和,是所有人生福報的來源

道德經:心性的平靜溫和,是人生所有福報的來源。

道德經:心性的平靜溫和,是所有人生福報的來源

人生的真相和智慧藏在平和與冷靜時,人生的禍患和問題藏在急躁的秉性中。

一個人在冷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到你想看到的真相,在平和的時候才能合理的解決問題,如果只是用自己急躁和混亂的思維去做事,那麼只會讓人生越來越糟。

所以在生活中會有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在情緒衝動時說的話和做的事,都不會帶來好的結果。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陰陽兩氣統一是和氣,瞭解和氣就是明,有益生命就是祥,心中使氣叫做強。

正所謂“物壯則老”,事情過於強壯的時候必然走向衰老,這叫違反道的法則,陰陽兩氣為人生的兩個極端,兩個極端融合平衡,才能達到人生平和的狀態,瞭解了這個狀態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則過度的偏向於極端,或偏向於急躁,或偏向於過度冷靜,這都是不可取的狀態。

道德經:心性的平靜溫和,是所有人生福報的來源

過度急躁時,心中使氣便為過度,這也是讓人生招致禍患,走向衰亡的根源。

在明朝朱宸濠叛亂時期,奸臣張忠朱泰極力勸武帝親征,但是這個時候,王陽明卻早已將擒獲朱宸濠的消息傳到了京城,奸臣們有一些失望,就在朝中散播謠言,詆譭王陽明,又縱容北軍肆意謾罵,甚至故意衝撞王陽明的軍隊,想挑起事端,給王陽明加上罪名。

但是王陽明面對這種情況時,不但不為所動,反而更加以禮相待,他先命人通知城中的百姓搬到鄉下暫時居住,派老弱體衰的人看守房屋,然後犒賞前來挑釁的北軍。

當時朱泰等人已經事先下了軍令,讓北軍不得接受王陽明的犒賞。

而王陽明早有準備,他提前囑咐城中百姓,告訴他們說:“北軍生活艱苦,我們要盡地主之誼來接待他們,厚待北軍。”

於是王陽明每次外出時,遇到有北軍傷亡或病故時,就問明原因,並且給錢厚葬,在嘆息聲中才離開。過了一段日子,北軍發現王陽明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殘酷,反而待人平和,平易近人,於是逐漸都被王陽明及當地百姓的熱情所感動。

後來冬天到了,王陽明命令百姓在城中舉行祭祀哀悼亡靈,因為經歷了朱宸濠兵變的戰亂,以至於祭拜死者的哭泣聲不絕於耳,北軍聽到了之後也有感而發,紛紛流著淚要求返鄉,也不再和王陽明作對了。

道德經:心性的平靜溫和,是所有人生福報的來源

人生需要有稜角,但是在遇到有些問題的時候,平和才是化解問題的根本,針鋒相對只會帶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

所以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平氣和者,百福自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性情急躁粗暴的人,一件事也做不成,心地平靜溫和的人,所有的幸福都會為他降臨。

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走在理智前面,即便要讓別人看到你的稜角和底線,也要在理智的狀態下釋放自己的鋒芒,而不是任由自己情緒衝動,做出來讓自己都後悔的事情。

先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權衡長遠利弊之後再做行動,這才是人生最好的心境。

當你心態平和,冷靜權衡利弊之後,再做出相應的舉動,不管這個時候你綻放的是自己的稜角,還是用自己的善良去感化對方,都是合理的智慧。

道德經:心性的平靜溫和,是所有人生福報的來源

所以冷靜平和,是人生所有福氣的根源。

而人生最忌諱的事情就是沒有足夠多的智謀,還偏偏喜歡讓情緒主導了自己的人生。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