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研究生,畢業6年無緣管理層:解析“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

985研究生,畢業6年無緣管理層:解析“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

文|趙曉璃


一、


來訪者王濤(化名)最近好不苦惱。

原來,王濤6年前畢業國內一所985大學,研究生學歷,畢業後留在某一線城市從事軟件開發設計工作。

  • 因為專業能力優異,6年工作中,王濤有3年連續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按理說,王濤早就應該被提拔到管理層,但奇怪的是,上司一直沒有提拔他,而王濤只能繼續在原有的技術崗位上辛苦耕耘。

王濤很苦惱,本崗位的工作內容對他而言早已失去了新鮮感並漸漸成為了他的“舒適區”,他感到非常無聊和迷茫,讓他非常不解的是,為什麼自己工作6年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可就是不被提拔呢?

懷著這樣的困惑,王濤找到我們尋求幫助。

事實上,從我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王濤的處境和困境很具有代表性。

  • 不知你是否就是這樣的人,明明業務能力很優異但就是和升職無緣?
  • 不知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資歷和能力足夠優秀但就是不被提拔?
  •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或TA陷入了“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呢?

經過諮詢,我們發現王濤的主要問題如下:


過於關注自我,對人際關係較為排斥,不太會主動溝通和表達,總覺得不好意思麻煩別人。

例如在工作中,王濤多數是和產品經理Jack對接工作,讓王濤頗為煩惱的是,他認為Jack給到的產品需求總是不夠清楚,甚至有的需求在王濤看來根本就是不合理的。

但問題是,王濤從來不會主動和Jack溝通,而是帶著情緒死磕,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王濤需要Jack不斷跟進,這讓Jack也感到十分心累。


985研究生,畢業6年無緣管理層:解析“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


  • “看起來,你這6年來從來沒有想過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啊......”諮詢師說。
  • “人際關係網絡?實話說,我認為人際關係就是在利用別人,感覺太功利了。”王濤答。

事實上,對於領導力這部分,有很多書籍和文章都有闡述,但不論怎樣的闡述,都離不開兩大能力,那就是——整合資源、協調鏈接

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像一個“雷達網”,個體像是一個可以發射信號的基站,在職場中,每個人通過接受及傳播信息達成了合作,同時也進行了相應的自我展示。

案例中的王濤,特別欠缺的恰恰就是這一點。

我們發現,王濤之所以在晉升路上阻力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思維定勢導致的。


二、


所謂的“思維定勢”也被稱為“慣性思維”,是指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者活動的傾向性。

  • 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能夠使人應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它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

文中的王濤一旦陷入了“人際關係就是相互利用很功利”這一誤區,形成思維定勢就很難跳出來了。

  • 在這種思維定勢下,王濤對於職場人際關係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和抗拒,導致自己既不能主動和他人溝通,又不好意思求助他人,慢慢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座“孤島”,
    在領導及同事看來,王濤在專業上確實有兩把刷子,但為人孤傲團隊合作能力欠缺,自然就不會將更為重要和關鍵的管理崗位分派給他。

在諮詢過程中,王濤也一再強調,他很不喜歡虧欠他人的感覺,一旦對方向自己示好,他總是本能躲避,生怕自己給他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王濤只看到了一面,真正的關係並不只是赤裸裸的“利用”


985研究生,畢業6年無緣管理層:解析“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

要知道,多元化人際關係不僅僅在於對方能為你做什麼,還在於你能為對方做什麼:這本來就是一個雙向的能量流動,也只有互相來往才會保持下去,從而加深情誼。

而職場中人際關係的原則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利益互惠”而構建的。

放到王濤的案例中來說。

在產品經理Jack和王濤溝通產品需求的時候,本質上是在給王濤一種展示能力的機會,這個時候,如果王濤僅僅看到“利用”這個部分,自然會感受到一絲排斥和牴觸。

  • 但如果王濤能夠認識到,這不僅僅是Jack讓他做什麼,而且他也能給Jack乃至客戶帶來什麼價值的時候,他就會感受到,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被動接受和執行命令之外,更有相當的自主空間去影響Jack及客戶,幫助他們更好地澄清需求,以及做出落地的產品設計。

然而,對於性格內向的王濤而言,如果讓他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突然熱情起來,不僅他人難以接受,連他自己也會感受到很突兀。


三、


那麼,對王濤來說,到底該如何改進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呢?

關鍵在於,他需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一些瞭解他人及外在世界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有限的人際關係網絡讓我們很難了解到其他部門以及其他人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比如類似王濤這樣的開發崗位來說,如果他只會坐在辦公室按照產品經理傳達的需求做出設計不算什麼,但如果他可以通過和經理及客戶的溝通,明確對方真正的需求,甚至過程中調整對方不合理的期待,再去給研發人員傳遞精準的需求信息,那麼無疑會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能,同時也會提高客戶滿意度。

如此一來,王濤的影響力就從一名“成熟的技術人員”慢慢可以演變成“懂技術的管理者”。

對於內向的王濤來說,這個步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 他可以從和同事一起吃午飯、和出租車司機閒聊、和一起跑步的人聊聊彼此工作等入手,這些零碎的、不起眼的外部人際網絡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以及不同的人到底是如何思考乃至認識同一個問題的,這些能夠很好地讓我們獲取看待自我及問題的全新視角,有助於打開我們的思維和見識。

很多優秀的職場人就特別注重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的構建,甚至有人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六度人脈社交系統”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公司裡大部分混的不錯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會趁著吃飯喝茶等機會,主動上前和其他人聊天,在這種放鬆的狀態下,他們可以獲取更多真實的信息,同時也會適當分享一些私人話題,藉此拉近自己和他人之間的距離。

四、


當然,對於王濤而言,除了內部構建人際關係網絡之外,還需要同步拓展外部人際網絡。

這裡的思路包括:

1、梳理自己的優勢,看看自己能為他人提供什麼價值?

提到“優勢”,有人會覺得離自己太遙遠,事實上,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只要你在任何一個細分領域內有專長,都可以藉此打造自己的影響力。

例如,就王濤而言,他可以選擇:

1)、進一步在技術領域裡精進,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級人物;

2)、通過構建人際關係往管理崗位晉級,成為技術類管理人才;

3)、給其他想要從事他這份工作的大學生進行分享,告訴他們需要做哪些努力及準備,或者再進一步,給想要從事這個領域的人群進行專業的培訓等等。

事實上,這個過程反過來會進一步強化王濤的競爭力:不論是深度的專家路線,還是高度的管理路線,甚至是面向大學生的分享乃至未來的教育培訓路線,都可以為王濤的未來提供積累和儲備。


985研究生,畢業6年無緣管理層:解析“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

2、找到相關的平臺借勢;

比如,對王濤來說,如果他對軟件開發這部分很有心得,完全可以藉助一些平臺輸出一些乾貨分享,利用背後的算法機制,通過平臺推薦讓你的文章能夠被很多人看見,無形中也會進一步增大你的社會影響力。

3、關係的日常維護很重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就指出——

  • “你必須把每一次人際交往,都看成是在他人情感賬戶內存款的一個機會。”

這就是被很多人提及的“情感賬戶”——我們向他人儲存的真誠、理解、友善、信賴等越多,越有利於關係的提升,到時候一旦你有需要,對方也會給到你相應的回饋。

對於王濤而言,他完全可以改進自己和產品經理的關係上入手。

例如,Jack和他溝通客戶需求的時候,王濤可以用一個本子記下來,一來讓Jack感覺到自己在王濤這裡備受重視(被尊重),二來也便於王濤和Jack就細節問題做進一步探討。

  • 接下來,王濤可以定時盤點和Jack的溝通記錄,分析下這段時期客戶的需求都有什麼共同點,比如,他們經常對哪些方面的需求較多,再去挖掘這些需求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什麼微妙的市場趨勢,再去結合相關的行業訊息進行分析判斷,再和Jack下次溝通時,不妨適當拋出一些看法,等等。

如果當王濤能夠有意識地提高市場敏銳度,再加上積極溝通,毫無疑問,未來他的職場發展道路自然會寬闊很多。

行文至此,我想分享這樣一段話,那就是——

“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職場中,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會走的更遠。

以上。


985研究生,畢業6年無緣管理層:解析“高能力低職級”的職場怪圈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