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人生海海”,第一次見到這個詞,是在朋友送的一張五月天明信片上,這個詞給我一種寬廣、闊達的感覺。聽了五月天的這首歌,聽出了倔強、不羈、無畏與無懼。幾年後朋友離開我們一起讀書、玩耍、工作的城市,剩我一人,倍感心酸,腦中竟不覺浮現“人生海海”這個詞,藉以安慰自己:人生像大海,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要勇敢地往前走啊。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再一次看到這個詞,是麥家2019年出版的小說《人生海海》。小說中是這樣解釋“人生海海”的:“這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來說是教人好好活著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提起麥家,印象最深的是電影《風聲》,電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而成。創造雲詭波譎的諜戰世界,是麥家的拿手本領。然而新作《人生海海》卻無關諜戰,而是講述一個人在時代變遷中起起落落的一生,探尋人性起伏,敘述苦難生活中的英雄哲學。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小說的主線是“上校”這一古怪人物,他當過上校,立過戰功,醫術高超,救人無數。可村子裡有人叫他“太監”,在村裡人的口中,關於他的生平有許多版本,他的身上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在特殊年代給他帶來災難。隨著故事深入,他的秘密被層層揭曉,他的命運塵埃落定。

主線以外是眾生相:好面子、愛講大道理的爺爺,好色、仗義的老保長,勢力、邪惡的小瞎子……鄉村的荒誕、複雜的人性、不堪的命運、生命的頑強……麥家擅於設置精彩的懸念,激發讀者好奇心,緊跟情節不斷深入尋求真相,使得故事的可讀性非常強。

故事的背後,可以看到作者正在一個個地解開心結,與曾經的自我達成和解,走向自己心中尋求的歸宿,直面生命的重量,找到與人生相處的方式。

鄉土

麥家以自己家鄉浙江富陽作為故事背景,在一個叫雙家村的地方,還原童年的生活環境。

村裡的祠堂威風凜凜,地主一樣霸佔著村裡最闊綽的一塊空地和一棵大樹。

村裡的夜晚有蛐蛐在石頭縫裡㘗㘗叫,水牛在欄裡噗噗噴氣,壁虎在牆壁上畫畫,老鼠在穀倉裡唱歌,貓頭鷹在後山竹林裡哭泣。

村裡有名的人都有綽號,什麼太監、雌老虎、老巫頭、老瞎子、小瞎子、活觀音、門耶穌、老流氓、蹺腳佬、白斬雞、紅燒肉等等。

村裡幾乎年年有人尋死,上吊,投井,跳水庫,吞剪刀,割腕子、頸子,什麼手法都會冒出來、但最常見的是吃農藥,便當,擰開瓶蓋,眼睛一閉,倒進喉嚨完事。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小時候在農村裡長大的人大概都會有類似的回憶。農村這樣一個特定的,有限的社會,有著最天然的一面,也有著最複雜的一面。麥家說,這部和故鄉有關的小說,既是對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種和解。因為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逃離故鄉。

在書中,故鄉並不是那麼美好,善與惡似乎沒有清晰的界限。經歷過戰爭與磨難的“上校”想在家鄉的庇護下過著清靜的生活,然而事與願違,他被貼標籤,被迫逃亡,被鬥得遍體鱗傷。鄉土中的複雜人性,鄉土的生存法則都在這得到體現。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一書中提到:“鄉土中國社會結構是一種差序格局,這種差序格局以自我為中心,富於伸縮性,群與己,公與私的界限都變得十分模糊。””鄉土社會和現代社會重要區別之一還在於前者的人們是靠慾望行事。”在這裡,自我、慾望,生出流言蜚語,生出糾葛交纏,打敗了一個真正的英雄。

小說的最後仍是回到故鄉,故鄉早已物是人非。麥家說與故鄉的一種和解,不如說是迴歸,是面對,是看透,是包容,是歷經時代滄桑與人生浮沉之後的一種沉澱。

父子

小說中出現了幾組父與子的關係,每一組都令人感慨萬千。

“爺爺”對“父親”的愛。爺爺常常講很多大道理,也算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為上校逃亡的事守口如瓶。然而當村裡傳他的兒子(即“父親”)與上校是一對“雞姦犯”時,他要維護兒子的名譽,不惜告發上校藏身之處,就是為了讓公安證明他兒子不是“雞姦犯”。這種愛的方式用錯了,但這種愛是用心良苦的。

礦工對兒子的愛。礦工為了救出陷於塌方中的兩個兒子,即使過了救命時間,所有人放棄營救時,他一直在拼命地挖塌方,壯實的身體日漸消瘦,最終死在坑道里,死的時候仍保留著往前爬的姿勢,身子已經輕得像個孩子。“可憐的父親!”作者筆下流露出深深的嘆息。

瞎佬對小瞎子的愛。瞎佬自知自己死後,殘廢的兒子必須靠村裡人救濟才能活下去。於是他在祠堂跪了三天三夜,以死相求,以命相托,跪到死為止,死的姿勢都是跪著的,拜著的,磕著頭,這才換來日後小瞎子的活路。這樣的父愛是壯烈的。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在我們傳統的詞彙庫裡,似乎父愛只有一個詞可形容,那就是“沉默”。我們一談起父親,就會想起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場景,濃濃的父愛都體現在那個有些笨拙地在月臺爬上攀下買橘子時的背影中。

父愛從來不是直接的表露,但有時也帶著一種缺陷,一種傷害,這也是很多中國父母的通病。

麥家說:“一定意義上來說,我是一個失去父愛的人。我父親不可能重新彌補對我的愛,我也不可能把我曾經失敗的角色重新彌補好,正因為這些東西,我才在小說裡父子情深方面下了非常大的真心,放了很多期待和祝願在裡面。”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對父母也不一定完美,但那份血濃於水的情感一直都在。年輕時只想著遠離,懂事後卻迫不及待地迴歸。小說裡的父子之情都帶著遺憾,告別也好,和解也好,最終寄託的是內心最渴望的一種情感救贖。

活著

“人生海海”在小說中還有另一個解釋,是羅曼·羅蘭那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句名言也是全書的主旨所在。

小說裡寫了太多苦難,“上校”的苦難在於天資聰明卻要經受戰爭的苦和命運的折磨,抵抗得了世間萬物卻抵抗不了身上秘密的暴露。“小瞎子”的苦難在於有爹沒媽,靠喝羊奶長大,爹又是瞎佬,沒人管教,不明是非,被上校割了舌頭,挑斷手腳筋,成了廢人一個。“我”的苦難在於從小被送到海外,舉目無親獨自謀生,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喪生車禍,自己身無分文流落街頭。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然而苦難中的這些人依然好好活著,“上校”雖然失智,卻差不多活了一個世紀,壽高到幾乎超出所有活人的想象和死者的等待。“小瞎子”活到網絡時代,他扮成出身算命世家、精通陰文的算命先生,整日活躍在QQ上,在虛擬世界裡找到自己的江湖。“我”自己創業,做起垃圾生意,生意越做越大,開了三家公司,掙了大錢,有了第二任妻子。

活著是為了什麼?怎樣活著才有意義?這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在麥家筆下,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活著是痛苦的,但仍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人生海海,依然熱愛

作家餘華在《活著》一書的序中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與其說是忍受,不如把活著當作一種信仰。人被迫誕生,被迫選擇自己的命運,只有好好活下去,感受活著本身的力量,才能去創造活著的意義。

人生海海,願你遍歷山河,仍覺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