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物出场不多,但无论如何却绕不开,曹雪芹还给他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贾政。
他是贾代善的次子,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母的心肝宝贝,同时还是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
他生于权势滔天的公侯之家,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比起现在所谓的“出身豪门”,他才是真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豪门贵公子。
贾政天资聪慧,自幼酷喜读书,祖父、父亲最为疼爱。然而,未等他参加科考,光宗耀祖,就遭遇了父亲的骤然去世。皇上体恤先臣,额外赐给贾政官位。别人苦苦钻营的权利和金钱,对他来说唾手可得。
贾政的结发妻子,是出身“金陵四大家”的王夫人,女儿贾元春嫁给了当今皇上,贾政又荣升国丈。
他的前半生,可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人人都十分艳羡。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证明,贾政终究只是一个平庸的中年人,一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
他不仅驾驭不了财富和权势,还没有教育好子女。他硬是把一副自带王炸属性的好牌,打了个稀巴烂。最终在贾府,呼啦啦大厦将倾之时,他也随之一起覆灭。
下面,我们从贾政的诸多行事观念之中,来看这个褪去豪门光环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从宝玉身上,看贾政的教育观念
贾政与贾宝玉之间的父子关系始终不协调。儿子怕老子,老子看不惯儿子,父子间的别扭,就和多数中国家庭一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但是贾政的对宝玉的教育,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对孩子的爱好,喜欢横加干涉
宝玉抓周的时候,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非常不高兴,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后来,宝玉“愚顽怕读文章”,个人爱好既不在经济仕途上,也不在举业上。但是贾政从来没有尊重宝玉的爱好,反而横加干涉。一心想让宝玉成为一个言谈的去,懂仕途经济的人,将来好承担起光耀家族门楣的重任。
贾政望子成龙的初衷没有错,但他不懂得循循善诱,只会简单粗暴的干涉,让宝玉严重的逆反心理。夸张到平日和声细语的他,听到姐妹们提仕途经济,立即翻脸的地步。
对孩子的错误,实行惩罚式教育
在得知宝玉惹出祸事后,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 直接打的宝玉皮开肉绽,动弹不得。
孩子犯错当然应该管教。但是平时缺席孩子的成长,宝玉犯下错误,他二话不说就祭出棍棒教育的法宝,把孩子打个半死。
这种不讲道理,不谈利害,为了打而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避免犯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对孩子的进步,善于打压式教育
“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
没想到一番考察下来,宝玉的表现贾政很满意,只见他又是笑道,又是拈髯点头不语,又是听了点头微笑,而最终却没有一句表扬和肯定。临走时还严肃的说道“不过以一知充十用…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也未见长。”
由此可见,贾政不仅喜欢压抑自己的感情,还羞于表达对孩子的爱和肯定。
有一次贾宝玉向贾政辞行去上学,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贾政只知道一味地打压和否定儿子,不懂得正面管教孩子。偶尔的表达,还是硬邦邦的口是心非。这样的父亲,让子女对他只有畏惧,根本不敢和他亲近。
可以说父亲这个角色贾政没有扮演好,他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从对待妻妾,看贾政的感情观念
相敬如宾背后,是豪门联姻的结果
从《红楼梦》中,我们看到了贾府当权者风光的一面,却很容易忽视他们背后的心酸。
豪门婚姻,通常是家族利益下的产物,娶或者嫁的未必就是你真正喜欢的。贾政和王夫人之间就是典型的豪门婚姻。
随着贾珠早逝,元春入宫,这些打击令王夫人渐渐成了“木头人”。也让贾政和王夫人之间精神上的共鸣越来越少,更别提偶尔的浪漫了。
但是身为贵族的他们,却依然维持着相敬如宾的状态。
尤其是宝玉挨打一节,王夫人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而在宝玉和妹妹们搬进大观园之前,贾政特意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教育他们。此时,尤其看到宝玉丰神潇洒,又念及垂垂老已的王夫人,只有这个亲生的幼子在身边,马上心软了,把要责骂宝玉的心,看淡了许多。
种种细节细节表明,贾政比贾家的其他男人都要强很多。他对妻子非常尊重,也仅限于尊重。
王夫人对于贾政来说,是父母之命,门当户对的豪门联姻,并非自己选择的同频伴侣。
豪门贵公子,也有对感情自由的渴望
《红楼梦》中,贾政仅有的一次私生活,是发生赵姨娘屋里,两人还接连生下一女一子。对比之下,同是妾室的周姨娘却膝下无子,一生孤独。
赵姨娘在贾府惹是生非,屡败屡战,除了儿女渐渐长大外,贾政的宠爱才是她的资本和底气。
哪怕赵姨娘在贾母面前说错话,贾政都替她承担。明面上喝令她出去,实则是为了维护她。
赵姨娘不仅自己恃宠而骄,她的亲戚也被优待,在贾府当着风光的差事,尤其她的兄弟还被安排陪贾环读书。虽然书里没有明说,但这明显是贾政起的作用。
贾政自诩名士风流,赵姨娘为人粗鄙,行为莽撞。没想到这两个人过起日子来,居然莫名的和谐。他愿意让赵姨娘服侍,喜欢听她话家常,甚至他们还会讨论给儿子纳妾这种话题。他们之间的互动,才是普通夫妻居家过日子的模式。
对贾政来说,比起端庄稳重的大家闺秀,他更喜欢不端不装,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小妾赵姨娘,甚至有种老房子着火,不可救药的感觉。
仔细想来,贾政宠爱赵姨娘,或许是他对豪门束缚的一种发泄途径。
贾政是赵姨娘的依靠,赵姨娘是贾政的人生慰藉,是他被压抑的前半生的解药。
从事业圈,看贾政的业务能力
《红楼梦》对贾政业务能力的描写,除了常年在工部员外郎的职位上工作,就是和清客相公们清谈,周旋于官场,接待地方官员。下面我们展开来说,贾政的业务能力到底如何?
滥荐人才
毫无疑问,贾政并不了解尚未谋面的贾雨村。但是他仅凭妹夫林如海的一封推荐信就“优待雨村”。见面之后就非常看好他,认为他是读书人的典范,竭力为他谋了一个金陵应天府的职位。
只是没想到,举荐的雨村是一个“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之辈。他做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攀上贾王史薛的高枝,让自己往上爬。
而贾府势弱之时,雨村又另觅他主,以陷害贾家作为高升的垫脚石。
贾政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自己举荐了一个无利于百姓和国家的“人才”,还间接导致了家族的覆灭。
徇情枉法
薛蟠为争夺英莲(后改名香菱),打死了冯渊,闹出人命。“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随后,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贾政对于这种关乎人命的案件判决,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非常有损贾政平时的正人君子的形象。
无论贾政平时表现得多么洁身自好,重视名誉和节操。当他所做所为表里不一时,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就会轰然倒塌,还被很多读者视为“道貌岸然的假正经”。
官场不作为
贾政在粮道任上,其手下以李十儿为首的长随们为中饱私囊,以消极怠工来要挟贾政。贾政非旦不严加惩罚,还听之任之。用一句“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的职场不作为,来纵容手下犯恶。
不成想,贾政还是被连累,落了个“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的罪名,不仅声名狼藉,还被罢了官。
他的人生悲剧,说到底还是待在舒适区太久了,导致自己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驾驭手中权势的能力。
其实,在贾家当权者中,贾政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正人君子,端正儒雅,又外出为官,终日周旋奔忙。可他又装腔作势,教子无方,宠爱愚妾,毫无作为。
贾政,是封建体制教育背景下的失败产物。不管是家庭和职场,他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就像许多平凡的普通人,忙碌了一辈子,却没有什么作为。
借用《围城》里面,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贾政也大抵如此,是个不让人讨厌的庸人,是《红楼梦》中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