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有錢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四點建議要知道

哈佛大學有個著名調查,是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沒有目標的那27%,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過的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目標模糊的那60%,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亮眼的成績。

有清晰短期目標的10%,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

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那3%,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人生目標,他們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地發奮,最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

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選取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和人生。

既然目標這麼重要,為什麼很多人從小就想當百萬富翁,大部分卻沒有實現呢?

最近,我讀了托馬斯•斯坦利撰寫《鄰家的百萬富翁》,本書發行後風靡一時,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呆了3年之久,銷量超過200萬冊。

當個有錢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四點建議要知道

這本書有什麼特點,能如此暢銷呢?原來給我們講述了普通人成為百萬富翁的秘訣,如果你想成為百萬富翁或許你也需要讀一下它。

如何定製合適的目標

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對象是出租車司機。公司給司機設定的目標是每個月賺夠6000塊錢,然後目標拆分到每天,也就是200塊錢。

出租車司機在完成小目標的過程中,就發生了有趣的事。

碰到乘客比較多的時候,比如下雨天,那200塊錢完成的自然是輕而易舉。按正常情況來說,既然乘客多,是不是可以繼續工作?但這些司機很少有人會繼續工作,大部分都是賺夠200元就收攤回家。

沒有難度的目標,往往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盯著小目標,完成了就結束了。如果你的目標總是沒有難度,則很難推動自己向願景前進。你的思維和行動,有可能還會被限制。

如果問大家,你的目標是成為富人還是窮人?多數人的目標都是富人。如果覺得這樣就制定了合適目標,那麼還真是太天真了。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百萬富翁那樣的富人,實際上卻月入不多,有生之年都不知道能否實現這個目標。既然目標這麼遙遠,還不如自暴自棄,放棄掙扎算了。其實這種消極心態是由定製的目標過高引起的。

當個有錢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四點建議要知道

那麼在這個年紀,你應該有多少錢? 別急,作者特意給出了一條計算在你這個年紀,你應該有多少財富的公式:期望淨資產=0.1*年齡*年收入

例如,小明30歲,年收入10萬元,那麼他的期望淨資產=0.1*30*10=30萬元。如果小明的實際淨資產高於這個數字,那麼他就是富人。

讀到這個公式的時候,我連忙抓起手邊的計算器,看看我的資產屬於哪個列隊。算完之後我明白了,我這個年齡,定目標100萬確實有點難為了自己。

由此也明白了,目標,必須要有,還要有一定的難度,但也要符合實際。

大目標準確的拆分成小目標

一位年收入超40W美元的外科醫生,擁有3艘遊艇和5輛汽車,但是他卻沒有定製自己的養老計劃,也沒有存款,請問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

我們公司有個同事營銷能力特別強,因此被提拔當了公司副總經理。為了完成公司全年銷售目標,她給我們每個人都定製了KPI。

作為設計師的我,收到的KPI是這樣的:一個月必須出5個新品。

收到這個考核後,我笑了。

反問道:“假如我每個月都奔波於湊夠5個新品的量,而不追求新品的質。最後,沒有一款熱賣,還給公司積壓了很多庫存。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假如我一年只設計了3款精品,其中之一還是爆款。因為新品數量少,所以積壓庫存少,最後利潤更高,你說這倆方案那個好?”

沒有有效計劃的目標,都只是空想而已。

當個有錢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四點建議要知道

如果你想要實現大目標,就需要把大的目標準確的分解。一定要記住小目標最終都是為了完成大目標而服務的,不能為了拆分目標而去拆分。

一個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捨本逐末、捨近求遠,而是要追根尋源。

羅振宇說:把大目標拆小的能力是效率的源頭,這本身已經很難,但是隨時能從小目標裡抬起頭,盯死大目標的能力更是難上加難。

持之以恆的執行能力

年初我們有100多個同學一起報名了閱讀寫作訓練營。看到大家金光閃閃的履歷,還有高漲的學習熱情,我們沒有閱讀寫作基礎的小白學員,被嚇得瑟瑟發抖,生怕自己成為拖後腿的那波人。

為了不拖小組的後腿,我幾乎要頭懸梁錐刺股了,經常讀書寫作到凌晨。講真,高三都沒這麼拼過。

然而, 4個多月過去了,好多人開始請假或者乾脆拒交作業,打卡率也不如剛開始那麼好了。反而好多沒基礎的學員,作業和打卡率保持的不錯,短短几個月,就有不少小白學員寫出了優秀作業。

你進入懈怠期了嗎?

有沒有覺得,學習動力沒有開始那麼強了;

有沒有覺得,每天讀書寫作不那麼積極了;

有沒有覺得,不交作業不打卡好像也沒有那麼難過了。

在這裡,我真的要提醒大家:你進入懈怠期了,該怎麼應對呢?

1.重溫自己參加訓練營的初衷。

2.回憶自己最初的夢想,以及幻想實現夢想之後的感受。

當個有錢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四點建議要知道


很多人樹立了百萬富翁的目標,也拆分成合理的小目標,開始執行。但是,走著走著,在分岔路口卻走散了。

資產負債表型富人喜歡梅西百貨,男人衣倉或西爾斯等自有品牌。他們卻丟棄裝富的虛假面具,堅持量入為出,最後成了節儉型的百萬富翁。

而收入報表型富人則喜歡阿瑪尼,艾寶德的自有品牌。他們勒緊腰帶買了奢侈品“包裝”自己、貸款買來好車去“談生意”。他們通過一些外在的東西來掩飾自己的不足,心安理得做起了偽富人。

有時候,大家總羨慕別人命好,早早就成了人生贏家。後來才發現,好習慣貴在堅持。

長期堅持一件事,結果就會清晰地感受到不斷進步的力量,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那些在你眼裡毫無價值的努力,就是你和別人的差距。

拿破崙希爾說過:“一個人能夠想到一件事並抱有信心,那麼他就能實現它。”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有堅定明確的目標,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那麼這些都將成為現實。

即使實現目標,也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說到有錢人,總會不自覺讓大家聯想到“為富不仁”。然而,最近很多有錢人卻一再打破我的認知,刷新了我對富人的看法。

當個有錢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四點建議要知道


尤其是前一陣,被“貝索斯劈腿,卻遇最優雅前妻”

的新聞刷屏了。貝索斯宣佈與妻子麥肯齊分手,結束25年的婚姻。據悉貝索斯名下有1370億美元資產,但是麥肯齊卻慷慨放手,只要了¼的亞馬遜股票,還把投票權都授予了貝索斯。

就在大家為麥肯齊的優雅鼓掌時,麥肯齊又發出“捐贈承諾”,將其估值360億美元財富的至少一半捐贈給慈善機構。

而這個“捐贈承諾”倡議是由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夫婦於2010年發起的,倡議名單裡的富豪均承諾捐出一半財產。

為什麼國外的這些超級富豪,熱衷的卻是捐款呢?

是捐助產生了幸福感?還是幸福感潛藏於捐助行動之中呢?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涉足慈善事業的人表示,捐助慈善事業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

捐助慈善事業與總體生活的滿意度之間,存在著緊密關聯。在捐獻時更加慷慨的群體,往往在所得稅、住宅、衣服和飾物、汽車、房貸、度假等地方花費不多。他們還會分配更多的資金,為累積財富奠定基礎。

財富對他們來說,只是實現理想的工具而已。

對此馬雲無意中也給出了一個回答:“人們曾經問我說你這樣的人,那麼的富有,你怎麼花錢都可以呀。但我知道,這個錢它是不屬於我的。比如說當我有一百萬、或者兩百萬的時候,這個錢是屬於我的。但是當有兩千萬,你也許就會擔心美元是不是要貶值呀,或者英鎊怎麼怎麼樣呀。那假如你有十億美元的呢,那更多的就是責任了。”

寫在最後

我們追逐財富,實現財務自由,無非就是想實現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的狀態。財務自由不是擁有百萬千萬億萬美元,而是感覺到自由。

但是很多普通人,終其一生,都是被金錢操縱,錯誤的把追逐金錢當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

而真正的聰明人,如馬雲,麥肯齊,比爾蓋茨,巴菲特,他們則是在駕馭金錢,把金錢當成工具來為人類謀福利。

願你我都能認清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學會駕馭金錢,而不是被金錢操縱。

至少讓自己的一生,活成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