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偷到頭(王向陽)

偷了地上水下,偷了家裡野外,偷了春夏秋冬,怎一個偷字了得!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正是長身體的年紀,一天到晚飢腸轆轆,肚子打鼓,小孩子四處偷吃,實在是逼上梁山,情有可原。 ——題記 孔乙己說“竊書不算偷”。在我的家鄉,偷水果也不算偷,而叫“糟蹋”(讀成chen ke),因為偷走的少,糟蹋的多。一般的小孩子偷水果被主人發現了,馬上逃之夭夭;也有強悍的小孩子,不怕主人,反而振振有詞,說出一套道理來。 有一年,東明大隊一位老會計家的桃子熟了,有一個小孩子路過,就上樹摘桃,不料被他發現,就大喊:“有人偷桃!”小孩子來不及躲避,主人已經到了樹下。他不慌不忙,盯著老會計說:“摘個桃子也算偷?你半夜三更把集體的糧食藏在木炭下,揹回家去,那才真的叫作‘偷’!”老會計無言以對,氣得差點吐血暈倒,當場就把這株桃樹砍了。

一年四季偷到頭(王向陽)

在我的少年時代,每每熬過青黃不接的“三荒春頭”,到了初夏季節,水果次第成熟:櫻桃、杏子、枇杷、桃子、李子,等等。在我們小學的東邊,有一個叫“四份頭”的小村莊,家家戶戶的菜園裡種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尤以杏子和桃子為多。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路過菜園子,果樹枝頭累累的水果,著實讓飢腸轆轆的小孩子垂涎欲滴。 怎麼把枝頭沉甸甸的水果,填進空落落的肚子?有的菜園砌了泥牆,也有的菜園圍了籬笆,這些只是擺設。膽子小一點的,撿起一塊小石子,遠遠地向果樹砸過去,落下來的時候,有時掉在屋頂的瓦片上,發出“哐啷啷”的脆亮聲音,提醒主人有人在砸水果了,等主人趕了出來,小孩子做賊心虛,撒腿就跑。膽子大一點的,越過泥牆、籬笆,身如猿猴,三下兩下爬上枝頭,隨手摘取,像孫悟空偷吃人參果,吃得津津有味。如果被主人發覺,就直接從枝頭跳下來,一溜煙似地跑走了。 偷水果算不上偷,就是抓住了,也打不得,罰不得,主人有時趕一陣,有時罵幾句。即使被主人罵幾聲“麻痘鬼”,小孩子也不生氣,反而笑嘻嘻的。反正今天偷不成,明天還再來過。孩子們就採用 “游擊戰術”,你進我退,你退我進,反正有的是時間,跟你比耐心。 我因為膽子小,既不敢用石頭砸水果,更不敢爬上枝頭摘水果,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得手以後,論功行賞,按理是沒有我的份,但有時候主事者一高興,見者有份,我也分得幾個,算是意外之喜,算是“不勞而獲”了。 在我村後的田畈,有一片鄰村的梨樹。每到夏天,那沉甸甸的梨子,老早就讓小孩子垂涎三尺。梨子還沒有成熟,三天兩頭就有小孩子去“光臨”了,雖然味道有點酸澀,但聊勝於無。因為防不勝防,鄰村有人一不做二不休,背起噴霧器,在梨子上噴了農藥樂果。

一年四季偷到頭(王向陽)

有一天,一個與我同齡的小孩子說肚子痛,痛得在泥地上打滾。一問才知道,他剛剛偷吃了鄰村的梨子,邊上的人說前幾天看見人家噴了農藥。最後,小孩子沒有被送醫院治療,反而捱了他爹結結實實的一頓打,居然沒有什麼大礙,可見鄉村的孩子命賤。 偷了地裡長的,還要偷水裡生的。炎炎夏日,小孩子最喜歡到池塘裡嬉水。在那圓圓的荷葉上,滾動著幾顆水珠,晶瑩剔透。小孩子摘取一片,舉在頭頂,當作遮陽的笠帽。藕塘的蓮花開了,粉紅色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蕊,噴壺型的蓮蓬,躲在碧綠色的荷葉叢中,格外耀眼,摘下一個,剝開蓮房,露出蓮子,尚未成熟,中看不中吃。沿著長滿刺的莖,潛水到池塘的底部,想挖藕吃,只是季節未到,沒有長成,徒然糟蹋蓮藕,劃傷皮膚。

一年四季偷到頭(王向陽)

伏旱季節,池塘裡的水淺了,淺到小孩子可以踩著塘底的爛泥,在水裡行走。這時候,一大群小孩子,人人只穿一條短褲,手裡拿著一個網兜,下塘偷魚。七八個小孩子站成一排,組成人牆,從池塘的這邊,趕到池塘的那邊。這時,水裡的白鰱受了驚嚇,紛紛跳出水面,少數幾條跳進小孩子預先撐開的網兜裡,成了甕中之鱉。一旦偷魚被發現,又不免被大人們一陣罵。我經常看到大孩子抱著白鰱在前面逃,大人提著鋤頭在後面追的場景。 春華秋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野外的果實格外得多。田裡的糖蔗、荸薺和番薯,都吸引著小孩子饞貓似的目光。 糖蔗田由生產隊統一劃定,分到各家各戶,自己種植,自己養護,自己收穫。糖蔗成熟的季節,密密麻麻的,像一道青紗帳,小孩子一頭鑽進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許掰自己家的,也許掰別人家的,反正鑽在裡面,無影無蹤。 等泥土下的荸薺果實成熟以後,泥土上筆直的像小蔥一樣的圓葉子也乾枯了,裡面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作響,小孩子最愛捋著玩。赤著腳踩在荸薺田上,軟軟的,涼涼的,腳板感覺特別舒服。小孩子喜歡在上面追趕、摔跤,還可以翻跟斗、“滾葫蘆”,成為遊戲的樂園。小孩子最喜歡的勞動就是掘荸薺,一鋤頭下去,滿是希望和期待。淘氣的小孩,總要到別家的地方偷挖幾個,因為偷來的總覺得比自家的更好吃。

一年四季偷到頭(王向陽)

糖蔗和荸薺雖是農民的土產品,但上了水果的檔次。番薯作為人的雜糧和豬的飼料,漫山遍野,到處都是。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小孩子一起去爬山,渴了,舀兩口山泉水喝喝,餓了,挖兩塊紅番薯吃吃。尤其是山上的番薯,種在由岩石分化而成的砂土中,土質疏鬆,只要抓住番薯藤的根部,輕輕一提,整株番薯破土而出,大大小小一小堆,活像一窩小老鼠。還有一種紅芯番薯,俗稱“金瓜(即‘南瓜’)番薯”,味道就更甜了。 也有個別特別嘴饞的小孩子,會偷吃一些常人看來不能吃的東西,照樣吃得津津有味。春天,有的小孩將麥穗摘下來,放在緩緩燃燒的焦灰堆裡,慢慢煨熟,再取出來,吹掉麥殼,將烤熟的麥子當作零食吃;夏天,有的小孩把掛滿支架的長豇豆摘下來,撥開青皮,專挖裡面的生豆吃;秋天,有的小孩摘下一個圓滾滾的、脹鼓鼓的青棉桃,用牙齒把皮咬開,裡面還沒有長好的棉絮溼漉漉的,有一絲甜味,或者折斷長得特別孱弱的玉米稈,當糖蔗吃,有一股甜味;冬天,有的小孩拔起一個白蘿蔔,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削去表皮,吃起來非常爽口,也有點甜味。 在漫漫的冬季裡,當野外的果實收穫完以後,小孩子把眼光轉向了家裡的罈子、罐子和瓶子。 寒冬臘月,小孩子每人拎著一隻鐵皮火熜,一為取暖禦寒,二為煨食充飢。出門之前,揹著爺孃,偷偷地在罈子裡抓一把黃豆或者玉米,或者偷一條年糕,切成薄片,或者偷幾根粉絲,煨在火熜的炭火裡,運氣好的話,還會爆裂,就更有興味了。 我的一位老友,說起來小時候與她哥哥合作偷食的情景,至今還眉飛色舞。他們趁大人不在家或者不注意的時候,偷偷上樓,把藏在罐子裡的黃豆,偷幾把塞在口袋裡。那時候,黃豆是很稀罕的,一般捨不得吃,只有逢年過節,才用來做豆腐,或者遇到下雨天沒法幹農活了,在鍋裡炒一點,解解饞,奢侈一回。哥哥偷了黃豆,給妹妹使眼色,妹妹心裡意會,給哥哥打掩護,兩人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帶著火熜出門了。找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哥哥一腳踏進火熜,把炭火壓實壓平,接著掏出口袋裡的黃豆撒上去,時不時拿起火熜左右搖晃,以免燒焦。不一會兒,香噴噴脆生生的黃豆新鮮出爐了。更絕的是,兄妹倆還把甘蔗水倒進一個小蓋子,放進火熜裡蒸,等甘蔗水滾燙以後,變成紅色,聞起來很香很香,吃起來很甜很甜。

一年四季偷到頭(王向陽)

在我的少年時代,爺孃把零錢放在抽屜裡,沒有上鎖,我偷一點零用,他們也不計較,而且我的嘴巴也沒有一般人家的小孩子那麼饞,幾乎與“偷食”兩字無緣。只有一次到鄰村偷花生,恰恰被人家抓住。 有一天,我生病請假。吃過早飯,服了藥片,到村前的田畈閒逛。一逛兩逛,逛到鄰村的花生田邊。鬼使神差,我拔了一株花生,下面掛滿了果實。正想一顆顆摘下來的時候,猛然發現有個小夥子悄悄地追上來。沒有退路,我只得鑽進邊上的糖蔗田裡,很快被抓住了。糟糕!我平生第一次偷食就失手了。 我心存僥倖,以為被揍一頓以後,就會放走,最多吃一點皮肉之苦,忍一忍就過去了。誰知那個小夥子一臉壞笑,既不打也不罵,像貓逗老鼠一樣,叫我幫他們生產隊幹活。當時的心情,恨不得變成一根蚯蚓,鑽到地縫裡去。我低頭幹活,耳畔時不時傳來“這是某某某的兒子”之類刺耳的話語。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幫他們幹了半天農活,直到中午收工,才放我走。我都不知道那半天時間是怎麼熬過來的。 第二天上學,鄰村的同學看見我,臉上帶著一絲神秘的微笑。我從那微笑中讀懂了隱含的內容:我前一天偷花生的醜事被曝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