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嗎?當工作和職位規劃不匹配時你怎麼做?

玥影


我們必須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當工作和職業規劃不匹配的時候更要沉澱下來好好思考醞釀改變。

剛畢業時,一般家庭背景(這裡不僅僅只是物質條件,更指環境視野影響)的人,很難迅速找到和找準自己的職業路徑,往往都是誤打誤撞進入某個領域,先安身立命,再謀求將來。

這個過程快的話,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職業路徑能夠確定下來。

不夠幸運的人則不然,混個五六年還是懵懂無知的大有人在。人和人的分水嶺,往往就在此時劃流分道。

起初進行安身立命的選擇時,其實就已經是潛意識裡自己在做職業規劃了,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以及能夠勝任的工作等等,進行主動或被動選擇。這過程,總免不了一年半載的迷茫期。

有的人能夠快速結束迷茫期進入職業主賽道,有運氣因素,比如遇上職場貴人和一個優秀企業,有自身軟實力因素,比如崇尚刻苦奮鬥、樂於助人和持續學習,更有獨立思考、判斷和洞察力因素,他/她能夠判斷所處行業是不是有前景,自身的優勢可持續多久,是否需要鍍金或深造,所在崗位是不是屬於關鍵所在的核心價值提供者,所在企業對自己發展的價值在哪裡,何時離開等等。

這就是所謂的遠慮,也就是職業規劃。


天靜月華流


你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嗎?當工作和職位規劃不匹配時你怎麼做?

很高興回答網友這個問題,我分為兩段來回答

第一什麼是清晰的職業生涯,職業生涯很長,一般指的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內要達成什麼目標,或者做到什麼職位,大部分的人職業生涯是模糊的,因為社會進步太快,工作壓力山大,能做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那麼怎麼樣做才能清晰規劃呢?說白了就是要知道在每個節點實現之前,我們該怎麼做?在線性的時間線上需要標註自己里程碑式的節點,然後要拆解節點,列出使之達成的詳細計劃,例如 你入職時候進去公司的系統集成部,一般公司組織架構是該部門下面會設立項目部,工程部,那麼未來最好發展目標就是三,五年成為項目經理或者工程部經理,往高一點就是十年內成為系統集成部經理,這一個規劃就是模糊的規劃,你要成為項目經理要清晰的規劃那就是進公司起就要計劃學會項目經理的技能,儲備項目管理知識,熟悉項目管理工具,必要的話可以考PMP證書,一般從助理慢慢進階,最後到項目經理,這個漫長實現過程就是你清晰的職業生涯。

第二,工作與職業規劃不匹配,例如 你本應該往項目經理發展,公司覺得你銷售潛質,崗位幫你調整了,該怎麼辦?工作重心的調整是來自於公司對你能力評估後,覺得你真的可能不適合目前的公司崗位要求,首先我們要自己重新審視這樣的調整是否合理,要自我反醒,其次,目前處境,我們是不是做好了換工作的準備,最後新的崗位你是不是覺得可以勝任,並且要考慮下是否有前途。

人在三十之前可以多換幾個領域,驗證下自己到底適合什麼職業,三十之後我個人建議還是堅持你的職業規劃,畢竟努力了這麼多年,不要白費了積累這麼多年的經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f398955ce1e42bdbe0a5167a661b679

Outman奧特曼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


我是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和蓋洛普優勢教練,在過往的諮詢中,幫助很多夥伴解決了生涯發展方面的困惑。每個人從20餘歲離開校園到60歲左右退休來計算,有近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職場中度過的,良好的職業生涯發展不僅能夠滿足我們的基本謀生需求,也會幫助我們找到成就感,實現人生的意義。


“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講求做事先要計劃,職業生涯也同樣如此。按照「生涯三階段」理論來看,一般人的職業生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生存期Job。這段時間處於我們畢業後在職場打拼的1-3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我們的關鍵詞就是「生存」,這段時間的階段性任務是儘量實現經濟獨立,靠自己生存。


第二,發展期Career。度過生存期之後,就來到了我們生涯階段最漫長的發展期,這個時候年齡階段一般處於25-35歲,甚至長達40歲左右。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有兩個關鍵詞:

1、發展。即,我們要在這關鍵性的十年中發展我們職業能力和資源,掌握核心技能和關鍵人脈,嘗試在核心領域作價值輸出;

2、探索。即,自我探索,探索並拓展新的職業可能性應對不確定的職場環境和年齡增長帶來的危機感,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覺察和階段性審視自己當前的職業發展階段,時刻保持警覺和不斷精進的狀態。


第三,自我實現期Calling。有些人很早的就在職業發展中到了自我實現期,當然如果發展期沒有做好的話,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到達自我實現期。這個階段的關鍵詞也有兩個:

1、切換,即重心從職業轉換到你的事業線中來,並持續投入;

2、實現,即,促進自我實現,不斷追求和在行業和圈子內建立影響力。


「生涯三階段」理論也就對當前年輕的我們提出了三點要求:

  1. 人是分階段實現的,不同階段滿足不同需求
  2. 不要期待第一份工作就滿足人生價值
  3. 做好當前工作和管理慾望是自我實現的重要手段


很多職場人會在漫長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不清楚工作如何定位,職場中不適應,職業發展遭遇瓶頸期,想轉型但不知如何選擇新的方向等等。


如果「當前從事的工作和自身職業規劃不匹配“,該怎麼辦?


1909年,被稱為“職業指導之父”的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選擇一個職業》的著作中提出了「人與職業相匹配是職業選擇的焦點」的觀點。他認為:

“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模式,每種人格模式的個人都有其相適應的職業類型。 所謂「特質」就是指個人的人格特徵,包括能力傾向、興趣、價值觀和人格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心理測量工具來加以評量;所謂「因素」,則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備的條件或資格,這可以通過對工作的分析而瞭解。”


帕森斯提出的特質因素理論又稱「人職匹配理論」,也是最早的職業輔導理論。人職匹配理論提出了工作匹配的四要素,分別為:

  1. 興趣:興趣決定了一個人是否熱情積極的對待工作,是否有主動精進的態度
  2. 性格: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在工作中是否高效率的處理工作
  3. 技能:技能熟練的人會有更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價值觀:價值觀不同,每個人在職業中的滿足感不同,最終決定也會不同



因此,面對現狀和職業規劃的不匹配,該如何面對呢?


  • 平衡:可以在當下工作時間之餘,慢慢投入精力去從事理想的工作,在熱愛的領域獲取滿足感
  • 適應:立足現實,要麼提高能力,要麼降低期待,主動積極調整自身
  • 決策:分析現狀,瞭解自我,理想工作的真實狀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要糾結過久

  • 學習:為未來的目標從知識、技能和認知上積極學習和準備

  • 行動:在實踐中多去嘗試其他可能性,再次明確目標和拓寬認知


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他的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寫道: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他還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提前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把當下工作做好,實現一個完美的閉環,接下來螺旋上升,不斷向前!



-END-


關於作者:蓋洛普全球認證優勢教練,新精英認證生涯規劃師&版權課講師,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法國里爾商學院MBA,外企HR,國內多家職業發展平臺簽約導師和顧問,專注人才發展與培訓,助力個體生涯規劃與心智成長。

公眾號ID:生涯規劃與心智成長(EmilyDONG_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