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信鴿遺傳規律,讓優秀生物性狀得到最佳發揮

春季是育種的最佳季節,我們在育種選配的同時,有必要對信鴿的生物性狀與基本的遺傳規律進行分析研究,使優秀的信鴿生物性狀和遺傳基因得到最佳發揮。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生物性狀即是指生物的特徵。有形態構造特徵和生理化特徵之分,如果從研究信鴿的角度上來理解,可分為看得見的性狀與看不見的性狀。

搜鴿網為鴿友們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關注搜鴿網微信公眾號,下載搜鴿網APP(各大應用市場可以搜索到),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看得見的性狀:指的是羽毛的顏色、眼沙的類型(即是黃眼類或是沙眼類)、嘴喙的粗細、體型的大小、羽條的軟硬等,這些都是屬於形態構造特徵,都是看得見的性狀。

看不見的性狀指的是產蛋的受精率、生長速度、生命力的強弱等以及有何種特性,信鴿能歸巢也是一種性狀,是一種生理上的看不見的性狀。

生物的性狀是遺傳的,即上一代的這種性狀能夠在下一代身上表現出來。生物性狀遺傳表現,是靠遺傳規律。上一代的性狀是不能直接傳遞給下一代的,必須通過遺傳物質的傳遞和性狀發育的複雜的代謝過程。

遺傳規律從相對的性狀上講,有顯性和隱性遺傳之分。什麼叫相對性狀呢?

對某一個性狀具有的相對的差異叫相對性狀。如:黃眼類與沙眼類雜交,得出的子1代全部表現為黃眼,這兩羽雜交鴿眼沙的類型即是相對性狀。子1代全部表現為黃眼,那就是在兩羽信鴿的雜交中,黃眼對沙眼是呈顯性遺傳,沙眼對黃眼類是呈隱性遺傳。子1代全部表現為黃眼類,沙跟類沒有得到表現,是否它就永遠得不到表現?不是的,在子二代中,沙眼類又會得到表現。

事實證明:

這種相對性狀的顯性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因鴿而異”,“因時而異”。甲黃眼鴿配乙砂眼鴿所出的子l代全部出成黃眼,但如換用丙砂眼鴿來與甲黃眼鴿相配,得出的子一代可能又會是全部出成砂眼了。那麼,這種顯隱性的遺傳規律又如何表現呢?

如果在子1代中全部表現為黃眼類,這說明黃眼類是呈顯性遺傳,砂眼類是呈隱性遺傳,用子1代自交,得到的子2代,將有3/4是黃眼類,有1/4是砂眼類,在3/4的黃眼類中,只有l/4的黃眼類是純黃眼,有2/4的黃眼是雜交黃眼,這種雜交型的黃眼的後代仍然還要分離,而1/4的砂眼,則是純種砂眼,與l/4純種的黃眼一樣,它們的後代仍表現為黃眼和砂眼,不再分離。

這種子l代自交後的分離現象,又叫分離規律,是遺傳規律中重要的一個規律,它是遺傳學家--現代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發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做雜交用的親本鴿必須是純種,如果上一代中有黃眼與砂眼雜交的歷史,表現的結果則不一定與此規律相符。

我們還必須瞭解的是在正常的細胞裡,染色體數是成雙成對存在,而在生殖細胞裡,則是成單個存在的,這種成對的染色體叫同源染色體,其中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認識清楚這一點遺傳學的常識是重要的,它能幫助我們提高育種水平,糾正我們在信鴿的育種及遺傳中的很多錯誤見解。

另外,我們選擇集中的性狀越多,它的遺傳型式就越多越複雜,因此,我們要培育成功一個理想的優良品種,在純種的基礎上通過雜交組合成這個新品種的整個育種過程,工作量是相當大的,絕不是一種輕而易舉的事情。細心而有經驗的養鴿者,他們往往還會發現這麼一種常碰到的遺傳現象:一對夾白毛的鴿子,在它們的子代中,會孵出全白的鴿子來,而這種全白的鴿子,往往眼沙都會常出現牛眼(血眼),白羽毛和牛眼沙好象總粘在一起遺傳。

我們還常有這種體會和發現:某對種鴿的子1代,出成黃眼的就能在一定的距離內飛回巢地,出成砂眼的在某一個距離上就會損失乾淨,這種類型的眼砂與能在多遠距離內歸巢,好象也是粘在一起遺傳。這類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環連遺傳”或“連鎖遺傳”,這種連鎖遺傳的現象,科學家達爾文稱之為“相關變異”。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連鎖的遺傳現象呢?

在鴿子的染色體中,每個染色體必然集合著許多基因,這種基因的集合,遺傳學稱之為連鎖或環連,而這種互相連鎖的基因遺傳行為,就叫連鎖遺傳。

還有一種遺傳現象,老鴿子身上的一些性狀,在子1代中常常發生交換了的性狀遺傳,如:親本鴿是灰黃眼雄配雨點砂眼雌,在子l代身上,並不都是灰羽毛黃眼,雨點色的都是砂眼,而是有灰羽砂眼,雨點黃眼的類型出現,這種現象叫互換遺傳。

因此,任何生物連鎖基因間的交換及基因的自由組合,是造成不同基因重新組合從而出現新性狀組合類型的兩個重要因素,是自然界或在人工條件下生物發生變異的重要來源,在生物進化中有極大的意義,因為它提供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這有利於生物的發展。

我們要想培育一個比較理想的信鴿品種,如果對環連與互換規律不瞭解、不善於利用,那將多走彎路,對類似的現象出現時,會誤“診”為其它類型,從而會因誤診而錯投了藥物。

我們研究信鴿,必須從科學的方向努力,而科學的研究培育信鴿,就必然要從生物性狀和遺傳規律上下功夫,特別是要想培育成功一個新的公認的品種,更是這樣。

我們弄懂了一些基礎的生物學、遺傳學方面的常識,就會對鴿子很多的莫明其妙的現象,能有一個比較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而如果能掌握一些生物遺傳規律使之在信鴿的選種、育種中能利用或誘導,則會對我們培育優良信鴿帶來很大的益處。

鴿體絕大部分筋肉的優劣差異是無法用手觸摸到的,但卻可以用手感來測試出其力道的大小來。

筋肉力道強勁的鴿子,用手拉開其翅膀時,有像是在拉開彈簧時的感覺(不是僵硬的感覺),以手託抬其膀臂,也能感覺出其強烈地下壓感;打開翅膀,能看到翅膀在越來越快地顫抖;最好的鴿子,握在手裡不用打開翅膀,立刻就能感覺出鴿體像發動機一樣“得得”顫抖,同時還伴有雙腿明顯頂手等感覺。

優秀的中短距快速鴿多是這種表現,比如正統的詹森鴿就有這種明顯地特徵;當然,優秀的長程鴿中也有少部分是這樣。如果你擁有一羽肌肉“柔軟而富有彈性”,筋肉力道感覺又很強的長程賽鴿,那你在各個賽距獲獎的機會就太多了。這也是“從長程鴿裡挑快的,打遍全程無敵手”最高賽鴿境界之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