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綠色技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開通

今天是第20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確定為“為綠色未來而創新”。在4月20日江蘇省知識產權宣傳週啟動儀式上,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支蘇平和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李世收共同開通了“綠色技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該公共服務平臺是由江蘇省知識產權研究與保護協會和南京工業大學聯合江蘇省專利信息服務中心等單位共同建設的。該平臺將利用知識產權大數據推動綠色創新發展,成為服務綠色創新的有力支撐,大力助推“綠色經濟”騰飛。

圖片

“綠色技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每週推送全球綠色技術創新成果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指出,“綠色技術”是以實現綠色發展為核心追求的技術體系,承載著可持續發展的願景,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要探討平衡而強大的知識產權制度如何支持綠色經濟的興起;要探究專利制度如何促進創新,如何推動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發展和傳播;要研究商標和其他標誌如何支持著眼於環境可持續性原則的企業的出現和發展,如何幫助它們提供範圍更廣的環保產品和服務;要探索諸如地理標誌之類的權利如何鼓勵更可持續的自然資源利用方式。據瞭解,江蘇開通的“綠色技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聚焦綠色技術創新服務,涵蓋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環境治理、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和生態農業6大產業的200多個技術分支,收錄全球103個國家(地區)300多萬條專利文獻,建成專題專利數據庫,每週推送全球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動態分析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中國主要省市及江蘇各設區市的綠色技術專利的區域分佈情況,繪製動態可視化圖表,對綠色技術知識產權高校、科研院所及重點發明人等信息進行多維分析。該平臺還關聯江蘇綠色技術企業專利、商標、工商、信用等知識產權和創新相關信息,助力關聯企業與高校間的產學研對接,助力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對接國家專利電子申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專利公佈公告、商標電子申請和公告等業務通道,圍繞綠色技術相關專利的代理機構、代理師的受理量、授權率等指標對各技術領域的代理機構以及代理師進行篩選排名,助力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與優秀代理服務供應者建立聯繫,為創新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等。江蘇“綠色技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是響應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數據資源與市場主體資源關聯整合的基礎上構建的“綠色經濟”服務平臺,是江蘇利用知識產權大數據推動綠色創新發展、服務綠色創新的有力支撐。該平臺將緊扣綠色發展主題,還將推動成立“江蘇省綠色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聯盟”,進一步挖掘和整合產學研相關資源,動態發佈綠色技術創新動態、對接各類服務資源,針對綠色金融、綠色產業基礎建設、綠色產業創新,提供更深層次的知識產權和技術成果資源服務。

南工大多年探索“綠色技術創新” 多項技術成果創造出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喬旭教授,多年來大力倡導“綠色技術創新”,他的科研主攻方向是原子經濟反應與綠色工藝、環境友好工業催化劑、化工過程優化與集成和化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物質資源利用等領域,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石化協會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喬旭帶出了一個綠色化工研發團隊,還建立了一個“綠色化工實驗室”。喬旭研發團隊的“氯化苄生產高新技術”、“苯甲醛綠色生產工藝”“縮合和脫氨耦合生產二苯胺技術”等一批專利技術成果,在全國多個大中型企業推廣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以技術入股方式合作成立了南通市天時化工有限公司,作為化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年產值上億元。南京工業大學還與化工環保龍頭企業——中化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強強聯合,打造面向全行業的技術創新中心,激發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策源能力,破解化工行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困境的有力舉措。雙方聯合組織申報和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技項目等。我國水泥產量居世界第一,而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沈曉冬團隊研發的低成本“綠色水泥”,給中國水泥注入了節能環保的“綠色概念”,帶來了產業結構調整,併產生了突出的社會經濟效益。他們的主要技術途徑是:優化水泥熟料組成、提高熟料性能、大幅度提高混合材摻量,從而達到低成本、單位水泥低能耗、低資源消耗、高工業廢渣利用率,尤其是可大量利用粉煤灰。“用1噸我們研製的材料,利用我們的技術,可以為20萬隻N95口罩提供濾芯層,或為80萬隻同樣可用於防疫的普通醫用口罩提供濾芯層。我們的技術可以實現超細纖維的製備,平均直徑65納米,是目前紡絲技術中生產纖維最細的,過濾隔離病毒的效果也更好。”南京工業大學陳蘇教授介紹說,他們團隊一直致力於微流體紡絲和微流體氣噴紡絲工作的研究,已實現了更優效果的N95口罩濾芯層的製備。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經投入量產,一天可以生產8噸熔噴無紡布材料,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訊員 張鋒 張金鳳 記者 繆禮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