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遵循內心的人

王陽明,被譽為我國曆史上二個半完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之一;

儒家的四大聖人(孔孟朱王)之一;近500年中國最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

他創立了名垂千史的心學體系:致良知,知行合一,事上練等等。

他是很多偉人的榜樣,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張居正等。他的思想更是牆裡開花牆外香,可以說是心學推動了日本近代的崛起,日本的明治維新的諸位豪傑異世,皆由王學為先導,日本的著名大將東鄉平八郎,更是“一生伏首拜陽明。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思想更是習陽明心學的精髓所在才創立了2個世界500強的神話。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陽明


王陽明|做一個遵循內心的人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已,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保持心中沉澱“的境界。


要想靜心,就要多做事,多經歷,用繁瑣的事情和嚴厲的要求摩擦自己,直到把自己的心和性情磨得處事不驚。


提升修養境界的許多奧妙,都可在堅持事上磨練中得到體驗,如堅持過最艱苦,最難熬的時刻,忽覺自我沒有了,呼吸似乎也停止了,”我“與天地大自然似乎融為一體了。這就好比你跑步的時候,跑了一段時間後,就會感到疲憊不堪,也許這時你感到自己已達到體力的極限,這就是最困難的時候了。但是,只要你突破這種思想的束縛,咬咬牙繼續前進時,過後不久,呼吸似乎沒那麼急促,莫名奇妙出現了一種從未由過的活力和耐力。


有些人,你用言語勸告根本不起作用,必須讓他親身經歷失敗,他才會得到真知。這就是王陽明心學強烈主張”事上練“的良苦用心。

所以《小偷家族》裡的老奶奶被問到由什麼建議給年輕人的時候,她回答:沒有。因為,反正年輕人也是不會聽的。


王陽明|做一個遵循內心的人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現在的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即使沒有什麼事情,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控制不住。


有人問禪師:”您是怎麼修行的?“

他答道:”餓了吃飯,困了睡覺。“

對方很納悶,吃飯睡覺這樣的事情,誰不會啊,你這也叫修行?”

禪師說:“同樣是吃飯,同樣是睡覺,卻有不一樣的結果,你們吃飯左顧右盼,想這想那,思緒紛飛,而我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別無它念。


王陽明說,我們做功夫,只求每日減少,不求每日增加,減去一分人慾,便恢復得一份天理,多麼輕快灑脫,多麼簡單的功夫。


人生若如煙火,絢爛過後歸於平淡,一顆通透的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在恬淡與豁達中才能感到生命的甜美。


王陽明|做一個遵循內心的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陽明說,因為我有可以分清是非善惡的良知,所以天理就在我心中。而當我遇到不公時,良知是知道的,良知是直性子,對於不公,它給出的答案就是:馬上反抗。可很多人都違背了良知的指引,做了縮頭烏龜。


一個人如果在年輕時代不釋放自己最本真的性格,他這一生將是不完美的。因為人到中年,就必須負擔起社會所賦予他的責任。

這個時候,就需要內斂,有時候應該委屈求全,有時候應該忍辱負重。無論是年輕時的浮誇還是中年以後的老成,王陽明都做的很好,因為他在憑良知做事。


溪流一路下山,遇到岩石阻擋時,就輕靈地繞身而過,避實就虛,而不是硬頂硬碰,徒耗力氣,碰上土壩當前時,或尋隙而過,或積蓄力量,到達一定高度後再漫遊突圍,從高處瀉下時,揮灑不如,處變不驚。


這是一種洞悉規律後所達到的高度自由的境界。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效仿水的特性,依乎天理,順其自然,就能以不變應萬變,無處而不安然。


最後送上喬布斯的名言:

人活著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要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心靈和直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