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最差的原生家庭當屬他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東野圭吾

“三代才能培養出一位貴族”,原生家庭給予一個人的根基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漫漫歷史長河演繹人生百態,很多人不但沒有從原生家庭中獲益,終其一生,反而深陷在原生家庭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上下五千年,最差的原生家庭當屬他

然而,人一出生就開始是一個獨立個體。我們向死而生,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重啟。學會從原生家庭中剝離,並走出個人品牌,方是處世之道。

翻閱《史記》之武帝本紀,舜的故事給予了我們許多思考。


上下五千年,最差的原生家庭當屬他


舜的原生家庭實在算不上好。父親娶了繼母,繼母生了兒子象,夫妻二人一心要把前妻生的兒子舜置於死地。然而,舜還是一心一意對待父母和兄弟。20歲時,他還因為孝順出了名。

舜30歲時,堯問四嶽誰可以接替他治理天下,四嶽不約而同向堯舉薦了舜。要知道,這舉薦的可是天子之位繼承人。

舜的奇葩父親瞽叟是位盲人,後面發生的一系列奇葩事件,會讓人覺得他不僅是眼盲,更是心盲。

按說前妻生的兒子舜被舉薦給堯,這是多麼光耀門楣的一件事情,瞽叟怎麼也應該想著改善一下父子關係。況且,被舉薦的事情不是私下說給舜的,而是大張旗鼓的,因為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舜,還讓自己的9個兒子與舜共處觀察他的實際為人。

舜的美好品德感染了他的原生家庭以外的所有人。舜在歷山耕作,歷山的人互相推讓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的人互相推讓便於捕魚的位置;在黃河岸邊製陶,那裡的人就嚴格管理,生產出來的陶器都完全沒有次品了。因為人心所向,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為一個村落,二年就成為一個小城鎮,三年就變成大都市了。

舜的所作所為,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賞賜給他細葛布衣服、一張琴,還為他建造倉庫,賜給他牛和羊。父親瞽叟沒有以他為傲,卻仍然想殺他。

這一次,瞽叟動了腦子,用了狠招。

上下五千年,最差的原生家庭當屬他

瞽叟讓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補穀倉,瞽叟卻在下面放火。被算計的舜急中生智,用兩個斗笠護體,像長了翅膀一樣跳下來逃走了,因此逃過一死。

瞽叟又讓舜挖井,這一次,舜長了一個心眼。他在挖井的時候,在井壁上鑿出一條暗道通向外邊。舜挖得比較深的時候,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想把舜直接填埋在裡面。舜趕快從旁邊的暗道出去,又逃開了。瞽叟和象把水井填得嚴嚴實實,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舜處死了。於是,他們準備坐地分贓了。

弟弟象說;“這個主意是我出的,我先來分吧!”原來,他看中了堯的兩個女兒和堯賜的琴。穀倉和牛羊自然歸了瞽叟和他的後妻。

上下五千年,最差的原生家庭當屬他

象住著堯的房屋,彈著堯的琴,正開心的時候,舜回來了,一家人驚訝無語。太史公還形象地勾勒了當時的場景。象裝出傷心的樣子說:“我正在想念你呢。”舜無可奈何地說:“是啊,你可真夠兄弟的。”

經此一事,舜還是像以前孝順父母、關懷兄弟。這樣的教化,簡直是以德報怨的典範!

後來,舜登臨帝位,依舊秉持孝道,對父母和善恭敬,還把象封為諸侯,封地就在一個叫有鼻的地方,真真是仁至義盡了。

舜深知個人力量有限,開始網羅天下人才為己所用,共同治理天下。他重用的人才主要有22個,在書籍中有明確記載。其中,皋陶擔任大理,掌管刑法,斷案平正;伯夷主持禮儀,上上下下能都夠禮讓;垂擔任工師,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擔任虞,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開發;棄擔任稷,主管農業,百穀按季節茂盛成長;契擔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親善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方的諸侯都來朝貢;舜還設置十二州牧,禹所定九州內的民眾沒有誰違抗。

這22個人當中,禹的功勞最大,因為他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闢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其實,禹開闢疏浚的不僅僅是河道,更是人心啊!在這個背景下,禹大獲民心,舜更是受到了天下敬仰。畢竟,禹的父親鯀整治河道9年無功,舜卻能頂住一切壓力舉薦他,可以想見舜的睿智與識人之術。

《史記》當中,沒有對瞽叟與他的後妻與象是否做轉變做任何描述。然而,我們大膽推論,舜的弟弟象之所以能成為諸侯,絕不是因為他是舜的弟弟,更是因為他的轉變與才能。因為舜的兒子丹朱被舉薦為帝位候選人時,舜直接拒絕,他認為丹朱旱地行舟,痴迷女色,絕非絕佳之選。試想,丹朱無才不就選用,象無才且不轉變就會被選用嗎?

據描述,那時,南方安撫到交阯、北發,西方安撫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撫到山戎、發、息慎,東方安撫到長、鳥夷,四海之內,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此外,禹創制《九招》樂曲,招來了鳳凰。

上下五千年,最差的原生家庭當屬他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藉助父母而來,有什麼樣的原生家庭不能自我選擇。然而,這一切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自我成長的阻力。

只要我們向上,阻力也可以化為基石;

只要我們向善,醜惡也可以被教化;

只要我們向美,德行也可以被修煉!

很多時候,我願意去追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沒有人一開始就是惡的、無藥可救的。一個原生家庭的傷害,甚至可以追溯好幾代。我們習慣成自然,就如同《囧媽》裡的媽媽控制孩子,孩子又要控制他的妻子一般。然而,只要我們意識到問題所在,一切都不會太晚,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