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是适合读书的季节,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的这段日子,我参与了所在城市图书馆组织的“千人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收获多多,忍不住想把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小小心得与大家分享——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该书由美国出版界的两位大牛,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他们一生与无数书籍打交道,艾德勒还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和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两位作者因长期与书打交道的缘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仅能迅速判断出一本书是否值得我们深入阅读,更为大家总结了一套近乎完美的“阅读好书的艺术”。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莫提默·J.艾德勒

阅读,是为了增进理解能力

书的开篇做了两个重要提醒——第一,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都应该主动点儿的事。第二,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这本书一直以来被誉为指导阅读的经典好书,却被我束之高阁未能仔细研读,直到这次机缘巧合,参与同读活动,才终于静下心来拜读。作者直言不讳的说明: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这才惊觉我以往的阅读,虽然看得快又多,但大部分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和娱乐、消遣无异,仅仅停留在获取资讯、带来一时欢愉的程度,对于增进理解力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阅读的目的——增进理解能力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提高阅读技巧,增进心智水平?

首先,千万别不加选择地读书,挑可以让你学习的书,层次超过你的、难读的书

西方传统所写出的几百万册的书籍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有许多书只能当作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你别想从中学习到任何重要的东西。事实上,你根本用不着对这些书做分析阅读。扫描一下便够了。

何止是在西方,放眼东方乃至全世界,书籍常被我们用“汗牛充栋”、“文山书海”来形容,而人生有涯,学会从浩如烟海的书丛中找到值得读的书,是我们首要做的事。

那关联的人生启示是什么呢?——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因为爱情、工作、利益等因缘,与各种人打交道。尤其在商业社会,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越是如此,交友越不应该求多求广,更应该有所“舍”、有所“取”。

最近重温《论语》,里面不少关于交友、择友的警句,说的也是这个理——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大意是,有德行的人会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自己的仁德修养。

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害的朋友各有三种。结交正直的、诚信的、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利的。结交阿谀奉承的、当面奉承背后诽谤的、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交友的本质,是通过和朋友的相处,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这与本书的选书原则如出一辙。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选择超出你的理解层次的书

其次,阅读任何一本书,都应围绕四大基础问题展开

读书除了要主动去粗存精,阅读过程中更应积极主动。但主动是有方法可循的,切勿“盲目主动”偏离了主轨道。

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你心心念念的好书,把自己也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谓的“挂念”只会让你厌倦“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常看到别人推荐或自己想读的书,心里牵挂着,早早排进待读书单或塞入高高的书架,却就是迟迟不启动。时间拖得越久,就越发焦虑、越懒于去读了,进而对自己理解力、执行力甚至都产生怀疑,无奈自诩“拖延症晚期患者”。

而看过此书后,你就会发现,作者为我们剖析了深层次原因——没能掌握阅读的好习惯。而这个好习惯就是——在读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提出、并回答这四个问题:

1、这本书整体谈了些什么?——即:全书的主旨是什么?

2、书的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即:书的哪些细节引起了你的关注,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你是认可它全部说的,还是觉得部分有理?——即:加入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思想做碰撞。

4、这本书和我本人的关系?——即: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做一名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当我们处理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时,同样可以套用以上四大金律:

1、任务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确定最终目的,建立全局观

2、任务可以从哪几个关键步骤进行拆解,以尽快达成目标?——大任务分成小步走,各个击破

3、任务里有没有自己无法理解的要求,有没有可以修正或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主动思考任务的指导方向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4、这次的任务,对我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吗?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可以套用的工作四步金律

最后,公正地去评断一本书

全书看完,你会发现作者对一名合格读者提出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做一名有自我要求的主动阅读者,还要做一名“有品德”的阅读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阅读任何一种读物后,都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是真实的吗?这究竟有没有意义?

而这两个问题,都无可避免地会涉及阅读者对书籍的最后判断和评论。做评断,绝不是简单的感觉好或不好,而要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去评论一本书,这是作者在分析阅读时提到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观点。理性、客观、尊重地去沟通交换对知识的理解,是在知识探讨中最应该有的礼节、礼貌。

在生活当中,这种情形并不少见。随意的、无依据的率性评论,是“键盘侠”们常干的事。《奇葩说》里有一期关于“键盘侠”是不是“侠”的辩题,引发了众多网友对键盘侠和网络暴力的热烈讨论。网友们纷纷表示,希望尽快实施网上评论实名制,共同抵制网络暴力。

和他人交流时,也如此。有时我们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没有完全听清对方意思或了解对方情况的前提下,去和对方进行辩论甚至争吵,这种情绪化的沟通方式,不也正如阅读后,对作品做出率性评论一样?

因此,无论是评断一本书,还是评价一个人或评论一桩事,我们都可以试着理性一些,在提出观点时(尤其是批评的观点),至少应该先理出一些批评标准或可以辅助的佐证。否则,就不应该仅凭借自己的感觉去评论这些物或人,这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智慧的处世态度。

你以为他在讲阅读的方法?其实他在和你谈人生!

客观、理性、公正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应当封神的好书。借用译者郝明义在译序中的一段话,特别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因此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响我的未来。

没错,就是这种复杂的感触:既悔之晚矣——未能早日阅读此书,为蹉跎了多少宝贵的阅读时光而悔恨;又庆幸鼓舞——终于摸到了阅读的门道,今后能够更有方法地去阅读,并带着作者提供的宝贵经验,举一反三地去认真感受、体悟生活。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如何阅读一本书》教我们做一名有自我要求的读者的同时,我们更应领悟到这两位智者背后想说的——主动思考、客观公正、严谨行事的做人道理。


我是竹间一行尘,欢迎你来。大大宇宙中,我们都似小小尘埃,用文字,记录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