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閨蜜小敏跟我說:“孩子們再不開學,我真的要撐不下去了。你還可以上班換換環境,算休息一下,我每天在家裡真是躲都沒處躲啊!”

小敏是個全職媽媽,兩個娃一個八歲,一個3歲,去年老大上二年級,老公管著接送,她只帶老二一個娃,還能勉強撐得住。

年前給老二報名了幼兒園,尋思今年能夠輕鬆一些。沒想到,這個寒假放了再也沒開學,不但老二上不了幼兒園,老大也天天在家裡。她需要做一日三餐,需要陪老二玩,需要協助老大上網課,還需要時不時處理兩個娃之間的矛盾……一天下來,身體、精神都是無限疲憊!

本來以為堅持一個多月疫情過去就好了,沒想到我們國家把疫情控制住了,但是全世界在蔓延,導致我們還是不能開學。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我知道全職媽媽很辛苦,但是職場媽媽也好不到哪裡去。對我們這些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來說,家庭主婦這份工作只要沒有人能夠幫忙分擔,就意味著我們從來沒有下班。

上班確實能夠調節一下環境和心情,但是如果工作很累,中午時間我就特別犯愁,兩個孩子都沒有開學的每一天中午,對我來說都是在戰鬥中度過。

上午上班忙得兩腿發軟,腦子混沌,但是還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回家做飯帶娃。

回家第一件事,我就是急速鑽進廚房,恨不能利用統籌原理將每一秒鐘都充分利用,爭取在半小時內搞出葷素三四個小菜,滿足家裡四口人的飲食:兩個孩子、我和奶奶。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就在我全力以赴在廚房忙碌的時候,二寶會努力掙脫奶奶的阻攔跑過來強烈要求抱抱,我要力壓心中的急躁心情勸他趕緊出去。實在不行就抱他幾分鐘,滿足一下他的心願,然後再投入到火熱的做飯事業當中去。

中午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我需要要做飯、吃飯、洗刷,二寶中午不睡覺還要陪伴他玩。除了吃飯,感覺我連坐下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身體好的時候做這些還不覺得太累,關鍵是在每月最不舒服的那幾天,這樣的生活節奏就有點煎熬了。

到現在為止,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近三個月,長期這樣下去我真的感覺有點吃不消,真心盼望學樣快點開學,我能享受一個比較輕鬆的中午。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有人說:幼兒園開學急著送去幹嘛,又不用學習知識。為了自己輕鬆就把孩子推到幼兒園去冒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真不知道你們這些做媽的怎麼想的!

其實,作為孩子的親媽,我們也不想讓孩子增加感染的風險,我們也不指望去幼兒園學習知識,但是,老母親需要續命啊!

我只是盼著孩子們都去上學後,我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從容的中午:我可以不用急急火火地下班就往家趕;可以不用下班走在路上就開始盤算中午的飯菜;我可以吃一點簡單的飯而看幾頁喜歡的書;可以有一個小時整塊的時間寫我喜歡的文字;可以在我不舒服的時候可以躺在床上休息那麼一小會。

我覺得自己的要求不算高。

如果一個媽媽忙了工作忙孩子,整天沒有一點個人自由時間,經常處在疲憊或勞累當中,帶孩子時怎麼會有耐心?陪孩子的質量肯定大打折扣,對孩子的態度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美國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把兒童教育比作一把三腳凳,凳子要立穩,需要有三條腿支撐,其中一條腿就是——對自我需求的尊重。

對自我需求的尊重就是要父母自我感覺良好,這要求父母學會自我激勵和享受生活,當人們自身感到快樂、幸福時,才更容易讓別人輕鬆、愉快。

做媽媽不是意味要全部犧牲,如果媽媽將時間、精力都給予他人,很容易會感到空虛、煩躁不安。

《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裡面提到一個“油罐“原理,用在親子關係之中特別契合。就是說:媽媽只有自己滿足了,才有能力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用愛來澆灌孩子成長。

就像我們都知道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但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油罐空了,我們發作,通常是因為我們自己疲憊、有壓力、面子被挑戰、或者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和要求。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在消耗自己愛的庫存,我們的心裡開始變空,所以沒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幫助孩子。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那麼我們怎樣讓自己的油罐時常處於充盈的狀態呢?

第一,學會愛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

媽媽也是一個正常的人,需要休息,需要有個人時間。想要日子過得愉快,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抽出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有的媽媽喜歡獨處,每天能夠獨處一段時間,就可以讓自己從煩躁的狀態中脫離出來;

有的媽媽喜歡瑜伽,能夠酣暢淋漓地做場瑜伽,便能讓心情放鬆;

有的媽媽喜歡讀書,去自己喜歡的書店,喝杯咖啡,讀一本喜歡的小說,油罐就會充盈起來。

當然,也有的媽媽喜歡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只要這一天沒有白過,就會覺得信心滿滿。

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愛自己,讓自己的油罐滿起來,才能更好地愛孩子、照顧孩子。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第二、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媽媽被瑣碎的家務纏得身不由己,感覺想陪伴孩子沒有時間,想對孩子表達愛卻沒有合適的機會。

如果你認為今天陪孩子聊個天非常重要,那麼就要想辦法騰出時間來。

比如,可以將另一個孩子交給祖輩或者朋友幫忙帶一下;可以將家務交給小時工來做;

比如我要想中午不至於那麼忙碌,我可以點外賣送到家裡。

大多數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調節時間,關鍵在於我們要知道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做出取捨。

孩子們再不開學,喪偶式育兒的老母親表示要崩潰了

對於媽媽這個角色,社會上幾乎每個人都要求我們無私地付出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媽媽本身是一個獨立個體的需求。

而媽媽們自己一定不要忘記:除了媽媽,你還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