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聖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這句唐詩是杜甫的人生感悟嗎?

桀紂之犬可使吠堯


●杜甫雖然出身名門,讀過讀過不少書,但他不是一個當官的料。曾經被肅宗授為“左拾遺”,大概是因為他是書呆子,看不慣奸詐小人的拍馬屁,也經常被奸侫進讒,世態炎涼,使他對仕途失意,看破紅塵。發自肺腑之言寫下:

今日苦短昨日休,歲雲暮矣增離憂。

霜凋碧樹待錦樹,萬壑東逝無停留。

荒成之城石色古,東郭老人住青丘。

飛書白帝營鬥粟,琴瑟几杖柴門幽。

青草萋萋盡枯死,天馬豉足隨犛牛。

自古聖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

故國三年一消息,終南渭水寒悠悠。

五陵豪貴反顛倒,鄉里小兒狐白裝。

生男墮地要皙力,一生富貴傾邦國。

莫愁父母少黃金,天下風塵兒亦得。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一介書生奈何不了昏暗社會,也僅僅只是用筆桿來發洩心中無奈。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知足常樂0724


自古聖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候。

這句詩出自杜甫的《錦樹行》。歷點人世,社會殘惡,並不是無端的感嘆!杜甫生平,好像無一快詩,那是他的遭遇所致吧?困苦中出詩人,好像是下隊這樣說過。杜甫到最後差點被活活餓死!杜甫這句詩不是人生的感悟,那是對當時現實社會的一種洩憤和悲哀!他有時還想著有機會為朝庭出力呢!故說他確實是一種悲哀,他,他,他,還算得上是什麼人生感悟麼?簡直可以說,他死皆不知是如何的死法!


直又直


杜甫這兩句詩前面還有兩句:

青草萋萋盡枯死,東郭老人住青丘。

自古聖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候。

杜甫(712一770),海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為: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譽為詩聖,與李白齊名。

這兩句話當然是杜甫的人生感悟,甫的父親是當官的,他是官二代,從小就深受父親影響,儒家思想深入骨髓。他後半生窮苦,顛沛流離他鄉,本想為國出力的夢想一步步破滅,便發出了憤世嫉俗的感概。

杜甫最風光的日子是在唐肅宗身邊任“左拾遺“,管武械庫的,官位不高。安史之亂后皇帝入蜀,杜甫不畏勞苦風塵僕僕步行追隨到了長安,連鞋都跑爛了赤著腳,褲腳挽起高低不一,衣服已破爛不堪象個難民,唐肅宗大受感動遂封杜甫為言官。可惜,由於他書生氣濃厚,不知變通,反對皇上罷兔宰相,很快被免了官職,排擠出去。可見杜甫經歷這件事變後,在他的靈魂深處是一個多大的震動。

杜甫目睹了唐王朝奸臣當道誤國的情景,他知道李林甫,安祿山,史思明都是壞人,前者是奸邪小人,後者是邊境惡少。但他們卻被封為列候。與此相反的是,那些聖賢,性格率真,敢說實說憂國憂民的人卻難容於世,受到奸臣排擠,所以,那兩句詩詞出現在杜甫的詩裡,正是現實與經歷的一種憤世與不滿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