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王鎮易地搬遷戶米丙軍的幸福生活

原題目:鐵王鎮易地搬遷戶米丙軍的幸福生活

4月20日,對於淳化縣鐵王鎮的米丙軍來說有些不同:這個當了大半輩子莊稼漢的老人,不僅有了自己的新社區,還免費分得社區38號大棚。

展望未來,米丙軍說他打算將原住村的大棚流轉出去,自己好好經營新大棚,掙了錢供孫子好好上學,希望孫子將來做個有出息的娃。

米丙軍今年58歲,是鐵王鎮原相屋村村民,家中共有4口人,妻子、兒子和孫子,2015年年底他被認定為貧困戶。

2016年底,在脫貧攻堅“四支隊伍”的傾心幫扶下,勤勞的米丙軍家庭收入已經超過了脫貧線,唯一難纏的問題就是住房仍沒有得到保障,老兩口帶著孫子生活在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中,“當時居住條件很差,看到人家都蓋了新房,羨慕但沒有辦法,誰讓咱沒有錢呢!”說起過去居住情況,米丙軍唏噓不已。

與此同時,為米丙軍這些易地移民搬遷戶新建的鐵王社區正在加緊建設,不日即可竣工。搬入新房過上好日子看似就在眼前,但米丙軍卻高興不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米丙軍直言:“我在這裡生活了50多年,親戚朋友都在村子,一下子叫我搬到十幾裡外別的村子,心裡肯定接受不了,更何況我的地還在村子,過去了來回跑,也不方便。”故土情結和生產便利是米丙軍的顧慮所在。

看到這些,鐵王鎮包村領導王紅權給米丙軍做起了思想工作。

“老米,政府能讓你們搬過去,肯定會解決你們生產就業問題,怎麼可能一‘搬’了之呢?再說,這次趁著脫貧的好政策搬新房,對兒子和孫子的未來也好麼。”經過王紅權反覆做工作,米丙軍最終打消了顧慮,決定搬家。

“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真是木得很,要不是大家勸我,我這輩子也不可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米丙軍所說的好房子正是現在居住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的獨棟“小洋房”,其中有臥室三間,一廚一衛,還帶露天陽臺。

得知社區還為搬遷戶新建了社區工廠,並且已經開始招工,米丙軍高興地說要告訴兒子,讓他回來在家門口上班,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事實上,米丙軍的幸福生活只是鐵王鎮脫貧攻堅易地移民搬遷深入推進過程中的一個生動縮影。像米丙軍一樣,鐵王鎮11個村子115戶貧困戶都在鐵王社區陸續安了家。

自脫貧攻堅以來,淳化縣鐵王鎮積極響應國家易地搬遷脫貧號召,一方面詳細摸底貧困戶住房信息,另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扶貧支持,經多番努力,為11個村子的115戶貧困戶在鐵王村建立了集中安置點——鐵王社區。

“新房子住著就是敞亮,還是獨棟上下兩層‘洋房’,比城裡人住得都好,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創造的好條件。”提起自己的新房,搬遷戶王長安讚不絕口。

鐵王社區共有“小洋房”115套,配套建有人工景觀帶、活動廣場、文體設施等,不僅滿足了搬遷戶的居住需求,更為其打造了舒適的宜居環境。為了能讓搬遷戶真正搬得出,有歸屬感,就近辦理和享受各項政策服務,鐵王鎮黨委按照上級指示要求,將易地搬遷戶統一劃為鐵王村五組,由鐵王村實行屬地管理,讓搬遷群眾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覺。

住房有了保障,如何讓搬遷戶住得穩,逐步致富,鐵王鎮鎮長張國慶給出了答案:“為了解決搬遷戶生產就業問題,不再從居住地到原住村兩頭跑,我們給搬遷戶上了‘雙保險’,一個是建立社區工廠,藉助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引進高端服裝加工設備,降低加工難度,讓搬遷戶在家門口就能輕鬆實現就業,同時還新建了安居農場,讓有意願搞農業生產的搬遷戶耕有其田,靠勞動致富。”

據瞭解,鐵王社區工廠和安居農場今年就能投產見效,社區工廠可提供工作崗位200多個,安居農場共為82戶群眾分棚82座,有效解決了搬遷戶的生產就業問題,真正為搬遷群眾逐步致富鋪好了路子。

此外,易地搬遷戶劃歸鐵王村管理後,不僅能享受鐵王村提供的養老、救助等服務,還能享受原居住村土地紅利及原有的扶貧政策。鎮上還為鐵王社區設立了物業辦,負責社區日常服務管理工作,可以說是為搬遷群眾提供了三重服務保障,只為讓搬遷戶住得省心。

“如今,大家住上好房子了,莫忘這是黨的恩情;要過上好日子,莫忘要靠自己奮鬥;要養成好的風氣,莫忘自己也有責任;要形成好的秩序,莫忘要遵守村規公約。希望大家在新的起點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靠勤勞奮鬥把日子過得更好。”鐵王鎮黨委書記吳宏真情寄語鐵王社區村民。(高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