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任愛熙 楊利偉 黃華 王旭 通訊員宋超喜

4月14日,臨近中午,淡藍色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雲,與湖面交相輝映,陽光直直地灑在如意西湖的水面上,波光粼粼,讓人忍不住多望幾眼。

如意西湖是新蔡縣水系建設“五湖四帶”工程中的一環。如此美景,放在以前,130萬新蔡人民是想也不敢想的。

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蔡·如意西湖

2017年以前,新蔡縣有12萬貧困人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國家集中連片(大別山區)特困地區縣。2017年脫貧摘帽後,新蔡縣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全縣13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於2018年年底全部退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566戶120526人,已累計脫貧32658戶118110人,剩餘未脫貧908戶2416人,貧困發生率0.24%。

春日走進新蔡,到處都是復工復產的景象,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到處洋溢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精氣神。

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產業推動有力:脫貧了就不能再回來

“這是今天拉的第14車蔬菜,要送往深圳,總共1117件,總收入132980元,刨除佣金和運費,毛收益118495元。”4月14日下午,新蔡縣麥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良掏出手機,自豪地向記者展示銷售蔬菜的賬單明細,以及買家匯款的銀行到賬截圖。

張志良銷售的蔬菜是麥佳集團樂康農業金融扶貧幫扶就業基地種植的。2017年7月,被評為新蔡縣返鄉創業帶頭人的張志良流轉5000多畝土地,在孫召鎮大馬莊村附近建起了扶貧產業基地。

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麥佳集團樂康農業金融扶貧幫扶就業基地

“我們在大馬莊村委會後面流轉了2000多畝土地,每畝地每年給村民800元~1000元的地租,全部種的綠色蔬菜。”張志良說。

順著張志良手指的方向,遠遠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裡的自動噴灌水管有序間隔,噴頭中迸射出的水柱旋轉跳躍,形成一面面橫狀的“水簾”。

張志良說:“我們種的蔬菜品種有青芯、遲菜、大白芯、中白、太陽白等,採摘後20小時內就能運到廣州、深圳、香港。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已經突破1個億。”

映著落日的餘暉,工人們有的忙著收割青菜,有的忙著裝箱搬運。41歲的大馬莊村第4村民組村民時小堂,騎著電動車在地埂上巡視。

“你不用幹活?”他笑笑:“我擱這做主管,負責播種、生產等,也管人,你看,這幾百人都歸俺管!”

時小堂3年前還是貧困戶,自己有腰傷,不能幹重活,家裡5個孩子,負擔很重。

“剛開始來這兒幹活,我就是開拖拉機耕地,下雨天干不成活,一個月掙2000多塊。”時小堂說,“現在我成了固定員工,還當上了主管,一個月工資6000塊,而且還享受分紅,去年光分紅我就到手16萬元。”

時小堂口中的分紅,張志良是這麼解釋的:蔬菜扶貧基地一年總收益的60%歸公司,剩下40%由基地負責人、固定員工支配和分紅,這樣不僅能調動工人的積極性,也能最大限度地讓村民受益。

“現在村裡大約有60個貧困戶在這工作,摘一斤蔬菜發6毛錢,像郭莊村的張小趁,採摘速度快,一天能掙160塊。”時小堂說。

離孫召鎮大馬莊村不遠的磚店鎮大宋村,與河南未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了村產業扶貧孵化基地,流轉1000畝土地,建設了320座蔬菜大棚和溫棚,採取多種帶貧模式,“孵化一人、脫貧一戶、全家致富”,每年能孵化40戶貧困戶。

如今,新蔡縣全縣成立了44家帶貧企業、68個帶貧合作社、169個扶貧車間,今年新謀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242個,已開工1236個,扶貧產業不斷壯大,滋養著這方土地。

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精準幫扶發力: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都說冰糖葫蘆酸,酸裡面它透著甜……”下午4點,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第一書記原玉榮的手機響了:“原書記,箱包廠又接到了一個大單……”

“丁零零……”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原玉榮的另一部老年機也來了電話。放下電話,原玉榮推了推眼鏡,繼續介紹起村裡的扶貧工作。看似隨手往後一捋的馬尾辮,藍色鏡腿的黑框眼鏡。健談,愛笑。

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蔡·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 村景

“獅子口村曾是多年的‘老大難’村,2016年年底我們如期退出貧困村行列,現在已脫貧182戶768人。還有8戶19人未脫貧,不過我們很有信心!”原玉榮說,剩下的19人,每個人如何脫貧,村裡都制定了一對一的計劃,年底之前一個不落的都能脫貧。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蔡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力保障貧困戶穩崗就業。

2月17日以來,新蔡縣開展全面摸底,組織駐村幹部、鄉村幹部和相關行業部門,對貧困戶、帶貧企業、扶貧產業、扶貧項目受疫情影響情況進行多次排查,及時成立企業復工復產領導小組,全力推動帶貧企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我們的扶貧車間從2月25日陸續復工復產,今年受疫情影響,沒能外出務工的人,就近安排到扶貧車間。”原玉榮說,在深圳做綠化工作的羅小青就是其中一個,去不了深圳,就安排在扶貧車間工作,既能照顧家人,收入一點兒也不比在深圳少。

活力新蔡春意鬧:脫貧摘帽不鬆勁,新蔡用“三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蔡縣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村民宋新麗在扶貧車間做工

和羅小青不同,正在縫製書包肩帶的獅子口村7組村民宋新麗,已經在箱包廠工作2年了,相比以前,她一天的工資掙得更多了,能達到160塊錢。

她說:“因為疫情閒了好長時間。終於有地兒使勁了,我想多做點,把沒幹的那段日子補回來。”

除了箱包廠,獅子口村還建起了藤編制品廠和文具用品廠,活兒不重收入也不低,3個扶貧車間帶動63名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在新蔡,你可以時時處處看到這種精準“滴灌”,保持全縣攻堅態勢不放鬆:

全縣繼續實行縣主要領導親自抓、縣委常委分工抓、四個班子齊上陣的工作模式,縣委書記、縣長繼續把主要精力用於扶貧;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和4名縣委常委任指揮長的六大戰區,持續實施戰區作戰。全縣脫貧攻堅任務科學分解,調整優化為15個脫貧攻堅專業推進組。持續實行掛牌督戰機制,針對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韓集鎮,明確9名縣處級領導分包8個貧困村,選派19個縣直單位分包18個行政村,對8大方面督戰任務逐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時限要求,確保未脫貧的48戶139人實現穩定脫貧,已脫貧的1950戶7311人不返貧。

扶志扶智助力:新生活從“心”開始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新蔡縣開展脫貧村和脫貧戶“回頭看”“兩不愁三保障”排查、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兩摸底”等工作,喚起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意識,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激發他們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決心和幹勁。

“我們每週四都有‘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活動,對已脫貧戶和困難群眾動態監測,及時發現返貧致貧風險並有效應對。”原玉榮說,每週四走訪,她都會到時培兵家。

55歲的時培兵是獅子口村3組村民,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2015年3個女兒還在讀書,最小的兒子患有唐氏綜合徵,十幾歲了只有幾歲孩子的智力。

“那個時候真難,我都不知道生活該怎麼過下去?”時培兵說,“明天是4月15日,又是週四,我見了原書記還要講,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沒有原書記給我想法兒,我咋會脫貧呢?”

時培兵愛鑽研,愛搗鼓。3年前,他和外甥一起承包了8畝地,外甥出錢,他出技術,建起了草莓園,去年掙了3萬塊錢。兄弟家的地不種了,加上自己家裡的總共15畝,種上小麥,去年賣了1.2萬元。

村裡給時培兵安排了保潔員的公益崗,他開著農用小三輪來回運雜草垃圾等,每月有500元的工資,比村裡一般的保潔員要高出200元。

貧困不光榮,致富是本事。脫了貧的時培兵玩上了抖音,成了有2436個粉絲的“網紅”。說他是“網紅”,時培兵笑了:“你別說,抖音還真給我辦了不少事。”

“你看,我粉絲一多,推薦量就上來了,可多人看到我發的草莓園,都問我地址在哪,要來摘草莓。”現在的時培兵愛唱歌、愛跳舞、會吹口琴,是個“文藝人”。大閨女上大學時買了一把吉他,時培兵看到了,最近正忙著學吉他。

從物質的“貧困”到“脫貧”,從精神的“貧瘠”到“茂盛”,時培兵改變的,不只是生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全縣上下將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夯實各級責任,持續開展走訪排查,緊盯問題整改,抓緊抓實抓細各項措施,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駐馬店市委常委、新蔡縣委書記王兆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