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親愛的捐助者,感謝你一直以來對困境中的個體行善者的支持與幫助,目前騰訊公益“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項目執行順利,截至2018年11月26日,建輝基金會已累計走訪行善者並回收資料建檔801人,直接資助787人次。越來越多的行善者獲得生活補助、心願支持和就醫支持,這份支持不僅減輕了行善者的生活壓力,也為他們送去了一份來自你我的善意。謝謝你,善良的人。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01

這個世上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1987年8月,對荊門市麻城鎮荊港村八組37歲的村民李秀甫來說,是一個天塌下來的日子,他的妻子因病去世(肝癌晚期),留下了三個孩子和一個傷心的家,最大的女兒17歲,兒子14歲,最小的女兒9歲,原本的恩愛夫妻讓李秀甫傷慟無比,一個大男人卻抑制不住地經常以淚洗面,他沒有想到的是,還有更大的苦難在等著他......

那年的9月20日,李秀甫借了親戚的手扶拖拉機去拖芝麻,經常開拖拉機的親戚剛好不在家,當時他並不知道拖拉機的剎車已經壞了,便獨自把拖拉機開了出去。可是在半路上,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拖拉機失去控制,從陡峭的斜坡上傾覆,他整個人從車上飛出去,摔成了下肢截癱。年紀輕輕的他,在失去了愛妻一個多月之後,又失去了自己健全的身體和勞動能力。

苦難再大,生活卻還是要繼續。李秀甫跌落在人生的谷底,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和迷惘的眼睛,身為父親的他掙扎著用傷殘之軀與命運搏鬥。那時候,鄉村還沒有輪椅,就算有也買不起。為了生存,他就在地上爬行,他俯身大地的身影給村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震撼了他們善良的心。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幫殘疾鄰居種地的王敏

02

1994年,村大隊長丁兆權一家買下了一幢很大的房子,前房主因為有兩個兒子,所以連著做了兩大間房屋。當時,李秀甫的老屋已經瀕臨倒塌,兒女們也相繼長大,紛紛外出打工和讀書。一個殘疾人獨自居住在危房中,很是淒涼,可自己卻無力改變。

丁兆權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和妻子王敏商量,將一半房子低價賣給李秀甫,讓李秀甫晚年的時候至少有個遮風避雨的家。王敏很贊成丈夫的意見,她覺得這樣也能方便自己給李秀甫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於是,2001年,李秀甫搬家了,他和王敏一家成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王敏幫行動不便的李秀甫做飯

03

李秀甫老屋的旁邊有一塊地,這是獨居的他唯一的生計來源,也是他的精神寄託。李秀甫的兒子見父親行動不便,要他不要再種地了,可是,作為一名對土地有深厚感情的老農民,他最捨不得的就是讓田地荒蕪。

熱心的丁兆權對他說:“哥,你一定要把口糧田種起,我們可以幫你。”一句“我們可以幫你”讓李秀甫吃了定心丸。李秀甫的孩子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長期在家陪伴和照顧他,這麼多年來,他拖著傷殘的身體,與生活孤軍奮戰,內心十分很渴望溫暖和幫助。丁兆權夫婦倆伸出援手,給予他親人一般的關照,這讓他覺得充滿了希望。

丁兆權夫婦也說話算話,每年都幫他把兩畝口糧田種好,就像對待自家的田一樣,除蟲、除草、灌水、收割......每一年他都能按時收到成熟的糧食。夫婦倆讓他再也不需要為口糧擔心,也保住了一個農民心裡樸素的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就像李秀甫依然還能夠自己在土地上行走、耕耘一般,不僅內心得到滿足,也對未來也更加充滿希望。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04

命運似乎喜歡捉弄每一個人。2008年,丁兆權被腦溢血奪走了才50歲的生命,留下了王敏和兩個女兒。失去了另一半的王敏沒有了依靠,生活變得艱辛起來。可她始終記得丈夫當年的承諾,並沒有因為丈夫的去世就放棄對李秀甫的幫助。

王敏作為一個弱女子,要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種十幾畝田已經十分辛苦了,但她咬咬牙,對李秀甫說:“哥你放心,只要我種田就一定會幫你把口糧田種好。”從那以後,王敏便接過了丈夫手中的接力棒,義務照顧李秀甫至今。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幫田地除蟲的王敏

身材嬌小的王敏,時常需要揹著噴壺穿行在十好幾畝田地之間,疲憊的時候,她也會忍不住想著丈夫如果還活著該多好。但是,性格倔強的她卻不願抱怨,因為在他的心裡,當初那個“我們一定要幫幫他”的心意,已經變成了“我要堅持幫助他”的善良信念。她知道,如今李秀甫的孩子們都過得比較好,也很孝順他,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可她從沒選擇放棄。“遠親不如近鄰”,李秀甫依然一個人住,所以,王敏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他、幫助他,儘自己所能,及他所需,從日常生活用度到康復理療,她都親力親為,就像丈夫活著的時候那樣。

05

一轉眼,17年過去了,李秀甫不知不覺成了王敏的家人,在同一屋簷下,這“一家人”的生活雖清貧,但十分融洽。對李秀甫來說,王敏一家對他始終如一的親人般的關愛,讓他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和幸福,也讓他走出陰霾,日子才一天比一天晴朗起來。而王敏一家17年義務照顧殘疾村民李秀甫的故事,也成了當地人盡皆知的一段佳話。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11月18日,建輝基金會委託荊門義工聯的13名志願者來到王敏家中開展長情陪伴活動,為她帶來了《一對一致敬行善者》項目捐贈人捐贈的1000元生日慰問金、禮品,還送上了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希望能幫她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在王敏家小小的廚房裡,志願者大廚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個多小時就整出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大家紛紛陪著王敏聊家常。王敏對著漂亮的生日蛋糕,鄭重許下了生日願望,大家都祝福她生日快樂,永遠幸福,也謝謝她用善良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溫度和光彩,希望她能夠不忘初心,關愛他人,也愛惜自己,在行善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王敏說:

“這是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幫我過生日,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著幫助李秀甫,從沒想過會有人來幫助我,真的謝謝你們。”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像王敏這樣長期義務照顧非親非故的殘疾人和老人的行善者:

2004年,四川南充人老馮在湖北荊門一煤礦打工,一次意外導致高位截癱。2009年4月,當無兒無女、病入膏肓的老馮再也無人願意照顧時,陳梅林開始接手照顧老馮。過去的8年裡,她拿出了所有的積蓄,為老馮四處尋醫問藥,親自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不離不棄。而她自己生活拮据,最困難的時候靠啃饅頭果腹,她說:“做好人難,做一輩子好人就更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難就不做好事。”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年近7旬的王路濟奶奶在自家創辦“仁愛家園”,專門收留照顧孤苦無依,四處流浪的老人。王奶奶家不大的房子裡滿滿的住了22個老人,平時就靠她一人打理。老人們有的終日臥床不動,有的掛著接尿的袋子四處走動,但裡裡外外拾掇得乾淨整潔。王奶奶一直自掏腰包照顧這些老人,為了節省開支,她只能請一個幫手燒菜,老人們每天的飲食雖清淡卻十分營養。7年來,先後有60多位孤苦的老人在王奶奶家住過,其中40多位老人安然離世。

義務照料殘疾鄰居17年的她,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他們生活清貧,長期默默無聞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當他們老了、病了、弱了,誰來幫助他們?

建輝基金會邀你一對一支持一份節日慰問,不僅能讓行善者孤獨的心靈得到一份慰藉,也是傳遞了你我的一份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