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中華文明璀璨奪目,綿延不斷。鄉鎮承載著豐富生動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傳承著中華文明血脈。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留住鄉音、鄉思、鄉風,保留鄉土文化記憶,繼承傳統文化精華,挖掘歷史智慧,讓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啟動了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目前,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已出版名鎮志80部,江蘇省入選24部。在第四批中國名鎮志中,全國15部,江蘇省入選4部,《錦溪鎮志》成功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錦溪,位於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市的交界處,東與上海市青浦區相接壤,距離上海虹橋樞紐45公里;西與蘇州市吳中區相毗鄰,距離歷史文化名城蘇州35公里,隸屬於江蘇省崑山市。政區面積92.43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11.2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0萬人,外來人口6.71萬人。201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86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1億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AAAA國家級旅遊景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最美小鎮、中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先後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華環境優秀獎等眾多榮譽稱號。2012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沈從文言她是“景色人事極好”,馮英子稱讚為“淡妝濃抹總相宜”,劉海粟則評價為“江南之最”。

這裡,有最江南的古物風貌。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古鎮一角


志載: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朝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若錦帶,故曰“錦溪”。據1956年鎮北原國營崑山大東磚瓦廠出土的穿孔石刀、帶把石刀、回紋硬陶片和1981年朱浜村、宅前村圍墾蕩發現的石鉞、石鐮等文物考證,早在 5000 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聚為集鎮,地屬會稽郡。三國至唐代,地屬吳郡。北宋時,定名錦溪。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陳妃水冢


錦溪,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殞之地。史載,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孝宗趙眘駐蹕錦溪時,其寵妃陳氏病歿,水葬錦溪五保湖口,錦溪因此奉孝宗御旨改名陳墓,並沿用長達 860 餘年。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古鎮錦溪,澤浸環市,街巷依水,古橋聯袂。核心區面積0.68平方公里,以河道為骨骼,保持著“一河兩街、水陸並行”的雙棋盤格局。擁有明、清及民國曆史建築8.7萬平方米,古巷、古弄、古磚門樓 30 餘處。河道呈“豐”字形,長 6000 餘米,兩岸分佈著河埠、水牆門、過街廊棚、吊腳樓等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建築物,16 座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古橋樑散落其間,自然而巧妙地將河、街、房、巷連綴在一起,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錦溪,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諺語。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處、市級控制保護單位 4 處。省保單位祝甸古窯址群,總面積約 12 萬平方米。完好保存著清代及民國古窯 19 座,數量之多、分佈密度之大為全國所罕見。宋通神御翰,明巡檢司,始建於宋、重建於清的文昌閣,民國古區公所等歷史建築均保存完好,並以它精巧的結構、精緻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圖案為今人所推崇。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2000 年起,錦溪加大了古鎮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力度,撤出了與古鎮風貌不協調的工廠企業和機關單位,廣泛引入民間力量,開設各類民間收藏博物館。先後開設了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古董館、柿園、金石人家、中國陶都紫砂博物館、張省美術館、錦溪鎮傑出人物館、明清傢俱館、中國錦溪宣卷藝術館、馬若特泥禪坊等十餘家民間收藏展示館,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這裡,有最江南的水鄉田園。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虯澤村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錦溪,地處太湖下游澱泖地區,湖蕩密佈,河流縱橫,土地肥沃,田疇平展。水域面積48.7平方公里,佔政區總面積的52.7%。全鎮共19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落。這些村落大的超過千戶,最小的也有百戶,都有上百年的歷史,碧水環繞、開門見河,粉牆黛瓦、錯落有致;建有萬畝高標準設施農業和萬畝生態放養水面,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2015 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蘇州市首個“水美鄉鎮”。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礬清湖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長白蕩

古時,澄湖、澱山湖一 線,上接大運河達蘇州,下連吳淞江直通出海口,是往來吳越間及吳地出海的重要水道。宋景祐年間(1034—1038),范仲淹出任蘇州郡守,曾揮師上萬開挖三十餘浦,將太湖之水分洩於東海,其開江指揮所就設於鎮西南明卿蕩與長白蕩相接的隘口之上,該地也被後人稱為紮營壩。南宋建炎四年(1130),韓世忠夫婦率所部八千,在鎮西南明卿蕩操練水師,贏得黃天蕩大捷。位於鎮西北側的礬清湖,又名範遷湖。相傳春秋時期吳國滅亡後,范蠡返回越國,曾經取道於此,故而得名。順治二年(1645),清兵大舉南下,明末詩人吳偉業曾攜百口家眷,到礬清湖畔族親家中避亂,寫下組詩《避亂》。十年後,他又寫下五言長詩《礬清湖》,表達了他對群湖環抱之中,錦溪寧靜安謐生活的留戀與嚮往。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五保湖溼地公園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近年來,錦溪充分利用水環境和水文化資源,將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和文化工程有機結合,先後建設了環湖生態廊道、明卿蕩國家級水利公園、五保湖省級溼地公園、東方蕩生態樂園、白蓮湖郊野公園等眾多以湖泊、溼地為主體,以文化、休閒、生態為特徵的開放式主題公園。環湖生態廊道全長30 公里,將錦溪的主要湖泊及主要景點串珠成鏈,成為繞行於水鄉田園之間、貫穿全鎮的生態綠廊、休閒慢廊和文化長廊。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祝甸磚窯文化園,計家墩理想村


新近開放的祝甸磚窯文化園,由始建於80 年代的澱西第二磚瓦廠改建而成。文化園完整保存了原36 門磚瓦生產輪窯,並結合堆場、碼頭等原有設施,建成融磚窯博物館、休閒商業廣場、親水碼頭、花園民宿、花卉田園為一體的現代化休閒體驗度假文化公園。計家墩理想村以村民移遷後留下的142 棟村舍為核心,建造田園民宿、文化商業、主題饗食、休閒體驗、自然教育、有機農業為內涵的鄉村休閒綜合體,闖出了傳統鄉村破繭成蝶華麗轉身的新路徑。

這裡,有最江南的風土人情。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地處吳根越角的錦溪,有著“十里不同俗,隔村不同音”的風俗特點。勤勞樸實,敦厚守禮,敬賢重道。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分別是錦溪宣卷、古磚瓦製作技藝、襪底酥製作技藝、水鄉服飾和水鄉木船製作。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錦溪宣卷

至今仍在錦溪及周邊地區活躍並深受百姓喜愛的錦溪宣卷表演,已有近 500 餘年的歷史。


《(乾隆)陳墓鎮志》記載:“吳地善謳,故鎮中亦有集梨園者、打十番者,近則並有一班遊手,名曰‘唱灘簧’”此處所載“打十番”,即為宣卷表演。“錦溪宣卷”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被譽為江南民間曲藝的“活化石”。2009 年作為寶卷的組成部分,被列入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 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祝甸窯業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錦溪窯業


錦溪窯業,始於元代。至清代,已發展到鼎盛階段。建國後,錦溪祝甸村80% 的村民從事窯業生產,其中不乏盤窯、燒窯的能手。錦溪四面環水,土質細密堅實,微酸性至中性,燃料為油菜秸稈和礱糠相替,火文而均勻,因此燒製的磚瓦細結堅實,堅固耐用,所產磚瓦遠銷上海、浙江及蘇州等地,負有盛名。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錦溪服飾


錦溪婦女服飾,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她們頭戴包頭,身穿大襟拼接衫,腰圍布裙、襡腰、穿腰等,腳穿繡花鞋。在款式、用料、裁剪、裝飾、色彩等方面構思巧妙、做工精細、獨樹一幟,呈現出既“巧”又“俏”的特點。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襪底酥

錦溪襪底酥是一種形如襪底的酥餅。相傳為宋孝宗駐蹕錦溪時,百姓仿製的宮廷茶食。選料講究,製作精細。經火爐烘焙後,薄如蟬翼,清香鬆脆,味道甜中帶鹹,為百姓所喜愛。


這裡,有最江南的崇文風尚。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文昌閣

錦溪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古以來就有崇文尚墨、枯燈夜讀的良好風尚。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晚唐大詩人陸龜蒙,晚年常帶著他的釣具、書籍、文具、茶壺往來於錦溪的街頭野外。他恬淡自適,滿腹詩書,深受錦溪百姓愛戴。陸龜蒙去世後,錦溪鄉人便募資在鎮西通神道院建造了文昌閣和魯望先生祠供後人祭祀瞻仰。至明初,有吳中四傑之稱的高啟,十分仰慕陸龜蒙“筆床茶灶”的閒淡生活,隱居青丘時,他常到陳墓拜謁陸魯望先生祠,並賦下“通神御翰”“陳妃水冢”“錦溪漁唱”“蓮池結社”“石音客帆”“古井風亭”“福壽殘碑”“譙樓鼓聲”等七言律詩8首,組成“陳墓八景”。明中葉,吳中才子文徵明娶陳墓吳氏為妻。成為陳墓女婿後的文徵明又與老師沈周,好友祝允明、歸昌世等吳中名士相聚錦溪,他們常在文昌閣,或登高遠眺,或憑古吊今,運思酬唱,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作,成就了錦溪文運昌盛的文化盛景。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據《(乾隆)陳墓鎮志》不完全記載,明清兩代,錦溪走出過 5 名進士、11 名舉人、5 名貢生。


清末以後,新學興起,錦溪學子紛紛離開家鄉,赴蘇州、上海、北京等地求學深造,湧現出了眾多享譽學界的傑出人物,其中包括2位中科院院士、2位共和國將軍、230多位教授和120多位負笈海外、學成後歸國的優秀人才。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取得卓越業績,古鎮也因此贏得了“教授之鄉”“留學生之鄉”的美譽。


(崑山市地方誌辦公室供稿)


❖作者:金明林

金波玉浪溪似錦 吳韻越風最江南

作者簡介:金明林,男,1963年5月生,崑山市錦溪鎮人,中共黨員,錦溪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錦溪鎮黨委研究室原副主任。編撰或參與編撰了《中共錦溪地方史》《精彩江蘇錦溪鎮》《錦溪年鑑》等地情叢書十餘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