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的幾大武器,你都瞭解嗎?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宣傳週主題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為推進落實防癌科普宣傳,人民網科普中國特別推出全國腫瘤防治周系列報道,前面帶大家瞭解了一些常見癌症的相關知識,那麼被確診癌症後,該採取什麼樣的醫學手段進行治療呢?每種方式的優缺點又是什麼?

目前有很多治療腫瘤的方法和手段,如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生物治療及其他治療等,都有一定的療效,而且各有優勢。

外科手術

外科治療是腫瘤治療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治療實體腫瘤最有效的方法和最重要的手段,大約60%以上的惡性腫瘤以手術為其主要治療手段。

隨著對腫瘤認識的發展,腫瘤外科治療已經從最初的單純手術治療到現在的綜合治療。現在,腫瘤外科治療並不是簡單地將身體裡面的腫瘤切除,而是會根據腫瘤的性質、生長情況、病情嚴重程度,患者臨床情況,確定合適的外科治療策略。

放射治療的原理是由一種機器發出看不見的射線聚焦到腫瘤上,打斷腫瘤的生長,獲得腫瘤被殺死的效益。

放射治療的應用需要在明確的影像診斷和病理診斷的基礎之上,還需內科醫生進行全身的控制。若癌細胞得到控制,沒有全身轉移的情況下,放射治療跟其它手段結合在一起就可以發揮最大療效。特別是可以給終末期的病人帶來最大的生存希望。

放射治療的優勢著重體現在手術位置較難、不適合做射頻消融的患者,可以通過放射治療使病變受到最大的打擊,配合其它的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讓患者得到較好的療效。但是,放射線會損傷正常細胞,影響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導致副反應的出現。

化學治療屬於藥物治療,是內科治療的一種。首先,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包括內分泌物)來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分化的作用方式。其作用機理是藥物進入到人體後很快分佈到全身,破壞腫瘤細胞的蛋白質或DNA的合成,既可以殺滅局部的腫瘤,也可以殺滅遠處轉移的腫瘤。

目前,世界各地陸續研發出各種化療新藥並進行臨床研究,大大提高了化療的療效。但是,化療是把雙刃劍,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損傷人體正常細胞,因此患者會出現一些常人難以忍受的副作用。

惡性腫瘤的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種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通過調節患者身體內在的防禦系統殺傷腫瘤細胞,或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而降低腫瘤的惡性度,目前已得到日益重視。其中,分子靶向治療的發展更是引人注目。

分子靶向治療是將藥物或能夠殺傷腫瘤細胞的活性物質,通過其與腫瘤細胞的特異性結合或使用特異性載體運送到腫瘤,使治療效果及藥物效應儘可能侷限在特定的腫瘤細胞、器官或組織內,儘量不影響正常細胞、組織或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從而達到既能提高療效、又能減輕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通俗來講,如果把治療癌症看作一場戰鬥,傳統的化療就是狂轟濫炸,靶向治療就是“擒賊先擒王”。不過,靶向藥物一般比較貴,一旦使用不能停藥,給患者家庭帶來很大經濟負擔。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還有介入治療和中醫治療等。

介入治療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超聲等影像設備的引導和監視下,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過人體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

介入療法具有微創、費用低、安全等優點,尤其是對那些不能手術的腫瘤患者,介入治療更能凸顯出其在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地位。另外,還可以對一系列併發症進行介入,比如出血、腔道堵塞等,可以通過介入治療緩解其症狀。

多學科會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多學科會診(MDT)這一名詞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也被多次提及。其實,許多腫瘤並不是單一部位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相比單一的治療手段,腫瘤的治療更需要藉助多學科的綜合治療達到最佳療效。

進行多學科會診(MDT),優先為重疾患者提供診療方案,是廣大患者的福音。積極、完善的多學科會診制度有助於給予患者正規、系統、有效和經濟的治療方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醫患共同的奮鬥目標。

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金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周愛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主任醫師李肖

本文由北京腫瘤醫院副教授姜北海進行科學性把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