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一個“象”字印度申遺象棋6次被拒,聯合國:不認識漢字?

近日,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的事情在網上引起熱議,雖然聯合國明確拒絕了這一申請,並回應:“不認識漢字?”但令人詫異的是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次申請象棋的非遺,而是有六次。


就因為一個“象”字印度申遺象棋6次被拒,聯合國:不認識漢字?

那麼印度的底氣在哪?憑什麼想把中國象棋變成自己的非遺呢?

①波斯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絲綢之路將其帶回,然後發展成了中國象棋;

②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象棋原始名稱叫做“象戲”,沒有大象,中國象棋就是無根之萍,站不住腳,所以它就是“舶來品”,只不過在中國發揚光大了而已。


就因為一個“象”字印度申遺象棋6次被拒,聯合國:不認識漢字?

眾所周知,中國象棋發源於中國已經是國際上的共識,“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


就因為一個“象”字印度申遺象棋6次被拒,聯合國:不認識漢字?


據媒體報道,印度此前在北部城市根瑙傑挖掘出了古印度象棋“恰圖蘭卡”的古蹟,印度人發現“恰圖蘭卡”的棋子和走法與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都有相似之處,因此他們就認為世界上的象棋都起源於印度。

原本印度如果只是將“恰圖蘭卡”進行申遺相比成功概率會大很多,但為什麼還要孜孜不倦地申請中國象棋的非遺呢?有人認為或許是“恰圖蘭卡”已經基本絕跡了,申請這樣一個幾乎消失的“恰圖蘭卡”成為“非遺”意義不大。而中國象棋不同,不僅在中國有眾多的象棋人口,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也如火如荼,尤其在歐洲,都有專門的中國象棋協會。申請成功會獲得巨大的影響力。即便申請失敗,在他們也已經是在向世界不停地傳播自己的相關文化。


就因為一個“象”字印度申遺象棋6次被拒,聯合國:不認識漢字?

據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我國已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中國很多東西來不及申請,被別的國家搶佔的情況也會發生。

而且,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規定,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因此在有著浩瀚五千年曆史文化的中國,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申遺。

小智議評:總會有一些不要臉的國家做一些不要臉的事情,真以為自己的老祖宗那麼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