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一線採訪抗疫是記者生涯的無上光榮-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沒有地震、火災、泥石流那種滿目瘡痍,沒有充斥耳間的撕心裂肺的哭喊,病毒是如此微小,看不見摸不著。”同時在記者李鋼心裡留下印記的,還有湖北人民對前來支援的同胞發自內心的感激——他們不斷地對廣東醫護人員說:“你給我個地址,回頭我給你寄黃桃……”

  講述者: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海報/範英蘭

  過年的時候我在上海,出於新聞人的本能,一直關注著疫情發展,也多次向報社表達了去一線參與報道的願望。

  為了待命出發,我是一路從上海開車趕回廣州的。雖然緊趕慢趕,還是晚了半天時間,否則就可能是去武漢報道了。

  最終,我收到通知要隨醫療隊前往荊州。從業近20年,去過很多災區採訪報道,但到了荊州,最初的感受竟然是有些“平淡”。因為這裡沒有地震、火災、泥石流那種滿目瘡痍,也沒有充斥耳間的撕心裂肺的哭喊。病毒是如此微小,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當你走進病房,走近醫護人員,走訪荊州的大街小巷,那種異樣的緊張感頓時升騰而起。

  還記得,第一次穿防護服簡直是手忙腳亂,戴上N95後一時間不適應,竟然有要暈厥的感覺。第一次脫防護服,內心的真實獨白是,死了,這次應該中招了。穿,有感控員幫忙,脫,卻是依靠自己——甚至有醫護人員在病區內嘔吐,有可能出現窒息,也只能是一個人按照嚴格流程把防護服脫下。

  還好,沒事。

  那天,一名危重症病人沒有搶救成功,最終還是走了。我在現場經歷了整個救治過程,那種感受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但是卻在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跡。

  病房裡就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因為疫情聚到了一起,又因為疫情,和廣東的醫護人員聚在了一個屋簷下。你能感受到湖北人民對同胞的支援幫助發自內心的感激,他們不斷地對廣東醫護人員說,你給我個地址,回頭我給你寄黃桃……

奔赴一線採訪抗疫是記者生涯的無上光榮

  就要離開荊州了,大家都很激動,粵荊兩地的醫護人員聚在星空下合唱,唱了兩個多小時,很多人都哭了。疫情終能過去,友誼地久天長……

  從上海奔馳到廣州,再輾轉荊州各區縣採訪,返粵後在佛山休整後,重又回到廣州……過去兩個月的一幕幕,還隨時在眼前切換,必將終生難忘。

  來源 | 羊城晚報、金羊網、羊城派

  文字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