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真正的悲劇,

不過是把世間最美好的東西,

毀滅給人看”。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巴黎聖母院,最終躲不過平凡黃昏一場突然的大火。

巴黎時間4月15日18:50分開始,整整五個小時的火勢,差點讓巴黎聖母院消失在這個星球上。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大火前VS大火後



人人都知道巴黎聖母院。但在今天之前,沒有人警惕它真的會毀於一旦。

雖然在大火中被搶救了下來,但聖母院左塔上半部被燒燬,塔尖倒塌,最著名的玫瑰花窗(1260年起)也消失殆盡。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留存給我們呢?

——雨果《巴黎聖母院》


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

856年前,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修建一座舉世無雙的教堂,他要用當時最新的建造技術、最難但最壯觀的“哥特式結構”來完成它。

因為主教這個“瘋狂的想法”,整體修建花費了180多年。世紀的更迭也沒有讓工程停止下來。

最終,教堂建成。人們給它取名“Notre Dame”,意為 “我們的女士”, 為了表達對聖母瑪利亞的愛,也為了讚美這座不可比擬的建築。

巴黎聖母院,奠定了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實現基礎。它比今天最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築——米蘭大教堂,早了整整620年。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巴黎聖母院正面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巴黎聖母院側面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巴黎聖母院背面



教堂從正面看有左右兩座莊嚴的鐘樓,側面看有93米高的尖頂,背面看有交織錯落的簷壁。

整座建築穩重又靈動,整體通透。

令人無奈的是,建造它需要幾代人,毀掉它卻只需要一瞬。

大火中消失的兩部分——高聳入雲的塔尖和光彩綺麗的玻璃花窗,是哥特式建築獨有的兩大特點,也是宗教建築藝術中最難與最美的兩部分。

倒掉的左塔,是哥特式建築中極難實現的構造。輕靈高聳的架構,得配合 “拱頂”、“束柱”“飛扶壁”和“尖塔”來完成。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拱頂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束柱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飛扶壁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尖塔


而在石質材料的主體上要完成這樣的多變的造型,建築架構中就不能缺少一個材料——木頭

傳說巴黎聖母院中有上千根木材,一半已經有近900年的歷史。在大火面前,它們變得不堪一擊。

跟隨著大火一起消失的,還有玫瑰花窗。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在教堂內部,窗戶呈放射狀,上面鑲嵌著彩繪玻璃,整體看起來就像綻放的玫瑰花。

玫瑰花窗沿襲自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鑲嵌藝術。曾經,工匠們用鐵欞把窗子分成小格子,然後用柔軟的鉛條在格子裡盤成圖畫,再上彩描繪,將聖經裡的故事,演繹在玻璃花窗上。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在二戰中,人們為了讓玻璃花窗免於戰火,曾一塊一塊將它拆下來保存好,直至戰爭結束才又重新裝回去。

當鐘聲迴盪在巨大高聳的大廳裡,當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灑向教堂,即使是國王,也想要永遠注視著神情悲憫的聖母,在這裡向天國祈禱。

這便是藝術的力量。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聖母像兩邊的國王跪像是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



人類為了藝術和美,創造了無數卓絕的作品。也為了保存藝術和美,付出過巨大的努力。

對任何民族和文化來說,都是如此。

曾經,只因看到過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中宋代壁畫裡記載的“大佛光之寺”,林徽因和梁思成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在當時人跡罕至的偏遠之地,找到了這座唐代建築——五臺山的“佛光寺”東大殿。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圖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左:梁思成在佛光寺大殿;右:林徽因在測量佛光寺石幢。



這座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的建築,最終成為了無可比擬的“木質古建築標本”。

因為體諒保存的難度,也感悟藝術悠久的魅力,無數藝術和美的愛好者們前赴後繼。一千多年的歷史,總要有人去挖掘、發現,妥帖的保管,不斷地呼籲,只因為不願有一天,唯剩哀悼挽留藝術。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而今天,面對失落的巴黎聖母院,全世界都在痛心。

不止因為它是雨果筆下那個上演愛恨的人間劇場,

也不止因為“我還沒看過它怎麼就沒了”。

是因為,

任何一件卓絕的藝術作品,都遺存著人類不可再複製的記憶和情感。

遺失了它,就如同遺失了人類的一部分。


心痛,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而​哀悼,是對藝術最無力的挽留



一場大火,才讓我們恍然明白,

總是在失去的時刻,人們才能反應過來,

美是如此不可或缺,藝術原來如同信仰。

留存與珍惜藝術的方式有很多種,別再讓“哀悼”成為最後最無力的發聲。

早晨獲知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十分心痛。因為這見證幾百年的建築頃刻間摧毀,內心十分不忍,下午看到萬仟堂的此篇文章,不論從建築、還是從藝術本身,都傳達十分到位。以此,分享給所有網友。如有傳達不到位之處,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