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絡成癮?

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絡成癮?

我國網民規模達8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

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

現在你能經常看到一些剛上小學的孩子手上已經捧著手機玩,打遊戲的時候你的隊友大多也都是小學生,甚至一些幼兒園的孩子也會捧著手機看動畫。

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絡成癮?

那麼網絡成癮有哪些症狀呢,如何去識別自己是否陷入成癮的泥潭?

首先,對網絡遊戲的控制力減弱,在規定的時間外仍然無法控制自己,停不下來。

其次,提升遊戲行為的優先程度,簡單來說就是,以遊戲為主,其他什麼事情都是次要的。

這個是大部分人可能會忽視掉的問題,因為遊戲而干擾了日常生活和其他正常興趣愛好;這不僅僅說是耽誤學習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其他方面。

最後,儘管出現負面情況,依舊繼續加大進行遊戲行為的力度,並導致其他生活功能方面產生重大損害。

網絡遊戲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家長無心工作。

其實這就有點賭博心理吧,比如說你已經在一個遊戲裡面投入了一部分精力或是金錢,這時候你撤出來,你不玩了,那麼前面的投入相當於付之東流了,那麼為了避免損失只有繼續下去,付出更大的心力和金錢。

網絡成癮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1.強烈的依戀感

網絡成癮者對於遊戲,或者其他軟件有強烈的依戀感。當無法上網,無法玩手機的時候,會體驗強烈的渴求。

甚至產生煩躁和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上網後情況好轉。

2.情感冷漠

與網友關係密切,如膠似漆,而對於有血有肉的親人反而很冷漠。

3.人際交往圈變窄

網上社交的遊刃有餘與現實生活的不斷遭受挫折,兩者的反差必然導致重複上網行為,網絡成癮者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轉入虛擬的網絡空間,現實的人際關係逐漸疏遠或惡化。

4.影響學業

學業受到嚴重影響。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了一部分事情,就自然會很難做另一些事情。

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絡成癮?

那麼為什麼孩子恨不得手機電腦黏在身上?

01.過度補償

在遊戲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把在學習中缺失的成就感通過遊戲“補償”回來。

02.孩子游戲成癮只是家庭問題的一種反映

孩子游戲成癮是問題的表象,而不是實質。

孩子常常覺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做什麼父母都不滿意,永遠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這時候孩子只好自暴自棄。面對父母的指責,孩子自尊受到打擊,沒有安全感,對學習、生活很難適應。

03.網絡中充滿誘惑

這種誘惑對成人有效,對孩子也有效。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你可以,以不同的角色進行虛擬的社會活動,可以與千里之外的人進行交流。

04.學習壓力大

面對著中考、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學生難免壓力很大,學習上也會遇到很多挫折。

有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升入重點中學以後,因為競爭加劇,成績就下滑了。

原本自信滿滿的孩子,現在感到挫折不已。如果父母這時沒有及時地挺身而出,提供孩子情緒上的輔導和協助,孩子的自信就會一落千丈,從而向著網絡尋找安慰。

成人也一樣,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回到家不少人不也是拿著手機就開始刷,真的那麼好玩嗎,不一定,但是至少什麼都不用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

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絡成癮?

那麼我們如何應對網絡成癮?

>>>>1.父母以身作則。

每個人對孩子會有個想象,想象他應該是什麼樣的,他需要做出改變。

但是孩子是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成長線,真的很難完全和我們期待一樣,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做好自己,以身作則。

>>>>2 . 家人的陪伴。

爸爸是天,創造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媽媽是地,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和後盾,而孩子就生活在這天地之間,被父母的關注和愛包圍著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成長地最好。

>>>>3 . 不要根據成績的好壞獎罰孩子。

外部獎勵太頻繁,會奪走孩子內在的喜悅,對孩子來說,考試成績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如果他很愛學習知識,那麼這就是對他學習知識的認可,這會給他帶來內在的喜悅。

這種內在的喜悅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但是如果頻繁給予物質獎勵,這種內在喜悅就會被外在的獎勵所取代,孩子的學習動機會變得不單純。

>>>>4 . 增加娛樂的時間。

外部鼓勵他課間多和同學交流交流,放學後也可以和夥伴玩耍一下。

每天帶著孩子玩玩打打球,運動一下,哪怕是飯後散散步也都是很好的,還可以增加親子關係。

總而言之,應對孩子網絡成癮問題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與細心。

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絡成癮?

關注“快樂學教育”頭條號,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小樂學習幫”讓你及時瞭解更多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