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你聽說過哪些令人感覺驚豔的人名?

文字拾荒人


一個人的名字驚豔不驚豔,不僅要看名字的意義,更要看人品和事蹟。古往今來,這樣的名字自然有很多,有一個是我特別敬仰的,他就是豫讓。

從名字來看,豫讓有謙虛忍讓的意思。這體現了他的人品。而他那種高貴的俠義精神更是千百年來知恩圖報的典範!

春 秋時期,智伯被趙襄子殺死之後,其家臣豫讓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一定要為智伯報仇。”他潛入趙家,懷揣匕首藏於廁所之內。趙襄子發現後,感念他的忠誠,就將他放了。後來豫讓藏於橋下行刺,再次被捉。趙襄子問:“智伯已經死了,你為何非要為他報仇呢?”豫讓說:“因為他把我當國士看待,所以我要像國士那樣報答他。”豫讓自知殺不了趙襄子,就請求趙襄子把自己的衣服賜給他,讓他擊衣報仇。趙襄子讚賞他的俠義,就把衣服給了他。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刺衣,說:“我可以報答智伯於九泉之下了!”於是揮劍自殺。那天,趙國有志之士都為他哭泣。

千百年來,有多少人為報知遇之恩奮其智能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呢?像姜子牙報答周文王,諸葛亮報答劉備,伍子胥報答闔閭,樊於期、荊軻報答太子丹,劇辛、樂毅報答燕昭王,侯贏、朱亥報答信陵君......陶淵明在《詠荊軻》中說:“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寫道:“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這些忠誠之士,俠義之人即使死了,也會千古流芳。李白在《俠客行》中盛讚:“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為什麼人們如此看重知遇之恩呢?因為有志之士太多,而得遇明主者太少。在人海茫茫中尋到一個能賞識自己的人實在太難了。韓信身懷經天緯地之才卻得不到項羽的重用,投奔劉邦之後幸遇蕭何。如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又如何有淮陰侯的一世功名。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後人也就不知道有個諸葛亮。但是,又有多少人有此幸運呢?因此孟浩然在“紅顏棄軒冕”之後,只能選擇“白首臥松雲”。王勃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躥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李白更是無奈地哀嘆:“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古之知遇之恩難覓,今之世風又如何呢?比如很多領導,在位時門庭若市,下臺後門可羅雀,對上對下沒有恩情,只有交易。即使是他一手提拔的人,也無需感念他的“恩德”。更不要說結草銜環予以報答了。

思古撫今,在我感嘆豫讓的刺衣報仇時,也不得不感嘆智伯的禮賢下士!而“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也許只能成為歷史的美談了!


香篝水沉銷


有一個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名字,但或許是太過熟悉而忽視了這個名字是多麼驚豔,其宏偉壯觀而又無私博大,既顯凌雲之志,又含普度眾生之意。

這個名字就是毛澤東。

毛主席本人曾親自解釋過這個名字的含義:“我的名字叫毛澤東,澤東,就是光澤大海,普澤東方。

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的時候,毛澤東非常喜歡老師送給他的一部書——《胡文忠公全集》,這是晚晴中興名臣胡林翼(字潤芝)所著。毛澤東非常喜歡這位既懂政治又懂軍事的大家,為自己取了字“潤芝”,後又改為“潤之”。

毛澤東,字潤之,其名大氣磅礴,其字溫潤如玉,整體讀下來給人以折服欽慕之感。

1929年7月之後,毛澤東離開了紅四軍領導崗位,去福建農村治病療養,此時他又化名為楊引之,夫人賀子珍則化名為賀紫英。因內部形勢的變化,毛澤東隱退閩西,審時度勢,雖遠離政治中心,依然關係著天下大勢,這“引之”二字,正寓意著“隱”于山林。

給人寫信時,毛澤東還用過楊子仁的署名,以天下為己任,實在是偉人才有的氣度。

可以看出,毛澤東經常在化名中使用“楊”作為姓氏,這或許是因為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楊開慧在革命中犧牲,他一直未能忘懷的緣故吧。

毛主席用過的最霸氣的名字,那就是李得勝,1947年,在胡宗南的瘋狂進攻下,解放軍選擇撤離延安,而“李得勝”的諧音,即“離得勝”,寓意著離開延安革命依然能取得勝利。李德勝可能是毛主席用過的化名中最響亮的一個,他本人很喜歡,給自己的兩個女兒也取名為李敏、李納,取自《論語》中的一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毛主席還有一個非常文雅的筆名,叫做

二十八畫生,這是他年輕時使用的一個筆名,是繁體的毛澤東三個字筆畫總和,而1942年是毛主席還為這個筆名做出新的解釋,“這二十八畫不平常嘍,你看共產黨、共產主義,這中間的‘共’字,就是‘廿八’嘛!”

出於革命的需要,毛澤東一生用過很多名字。從這些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偉人的胸襟氣魄、一位革命家的壯志凌雲、一位思想家的知識淵博、一位文學家的才華橫溢,而每一個毛澤東用過的名字,至今看來仍讓人驚豔不已。


歷史有趣兒


汲黯 袁盎 曹操 劉備 高長恭 陸游 福澤諭吉 豐臣秀吉 董卿 勞春燕 …… 太多了 數不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