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手抖?這6招幫你解決手抖難題

偶然看到一些外科醫生的微信網名,發現“xx一刀”、“xx刀客”之類的網名最受外科醫生鍾情,“刀”字頗有豪氣,恰似古代英雄俠客。但外科醫生與俠客的用刀方式截然不同,俠客用刀講究力度兇、招式狠、速度快,追求一劍封喉、致對方於死地的效果。而作為同樣手持尖刀的人,“醫生”這份職業賦予了外科醫生不同的使命——拿起刀就要對患者的生命負責

外科醫生在精準剷除病灶之餘,還要儘可能地保護臟器,刀下要“祛病”,更要“留人”,這就要求外科醫生不能只講究出刀的速度,更要講究精準與穩重。想要刀上生花,手不能抖,在手術檯上手一抖,落刀不夠精準,可能就毀了病人的一生。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手抖?這6招幫你解決手抖難題

素有“刀尖上的舞者”之稱的外科醫生,如何才能在握手術刀時四平八穩而不抖呢?

手抖(或為眼花、腳軟、甚至心慌)也許是衰老的前兆,宋代有一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流逝催人老,不僅白了頭,還抖了外科醫生的手術刀。

可並不是每一個上了年紀的外科醫生都會手抖,60、70甚至80高壽仍然活躍在手術檯而不手抖者比比皆是,也許預防手抖還是有些妙招的。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手抖?這6招幫你解決手抖難題

有針對性地大量練習

任何技藝的提升,都是大量練習的結果。初學寫字的孩童,練習不足,寫出來的字肯定歪歪扭扭,同樣,即使技藝精湛的書法家,三天不練字,也會覺得手感生疏。字寫不好可以重來,但手術不能重來。

外科醫生可以通過針對性的模擬練習提高手術操作的精準性,像腔鏡手術的操作,很多都可以通過腔鏡模擬器來練習。例如模擬器上夾豆子、栓橡皮條、捋繩子、剪圓圈、剝葡萄等都是很多初學者的遊戲,能很好的提高手眼配合能力。進階練習如縫合、打結、分離,甚至模擬術中困難狀態下的左手操作、反向操作以及單手操作。這些練習能進一步提升術中的精準性,同時可以發現多餘的動作,化繁為簡,提高手術效率。

術中懂得尋找支撐點

三點成面,才能達到基本的穩定。如果只是手—器械的接觸點以及器械—組織的接觸點,相當於手跟器械處於懸空狀態,動作難以精準。這就好比打桌球,擊球時總會用另外一隻手或者球夾來支撐,提高穩定性。

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在進行精細操作時,往往都會藉助第三個點作為支撐,如病人的腹壁、助手的手、腔鏡手術的trocar等。所以剛上手術檯的實習生們,如果發現主刀醫生的手老往你的手上靠,甚至壓著你的手,別想歪了,他只是想從你這找點“依靠”。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手抖?這6招幫你解決手抖難題

想的到,才能做得到

這裡“想的到”是指腦裡面要對手術流程和解剖有清晰的概念,熟悉了手術流程及解剖學,才能下刀準確、果斷。這就要求外科醫生有良好的解剖學基礎及豐富的手術經驗,不然路徑不熟,面對患者迷茫猶豫,下刀的手怎能不抖。

現在是腔鏡手術時代,手術的學習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外科醫生平時可以多看手術錄像,從中學習別人的手術技巧、策略,也要覆盤自己的手術錄像,對於複雜的手術或術中的優點與缺點多做總結,整理筆記,保持這種良好的習慣,對手術的理解會提升一個層面。

看得清,才能做得好

下雨天開車,視線不佳,車速就降低,同理術中刀下血肉模糊,暴露不清晰,下刀自然猶豫,難言精準。所以,在腔手術中,需要保持術野的清晰,尤其是腹腔鏡手術。

這裡我有幾點心得分享:

1、合理的trocar佈局:腹腔鏡手術中鏡頭就是我們的眼睛,別讓我們的雙手矇蔽我們的雙眼,通過合理的trocar佈局規劃,避免操作器械與鏡頭互相干擾;

2、鏡頭抗水汽冷凝:可以用熱水泡鏡保持一定溫度,或者用碘伏擦拭提高表面張力;

3、及時排出腹腔內廢氣:超聲刀及電器械使用過程用會產生水汽或煙霧,不及時排出會弄髒鏡頭。可以提高進氣流量並開放合適的負壓排氣,形成氣流循環,必要時可以用吸引器放置在操作點旁,及時排走廢氣。同時,廢氣量與上述器械的使用時長和功率正相關,所以需要避免不必要的過長時間或過大功率使用;

4、鏡頭根據手術需要,及時調整:精細操作時鏡頭需要及時推進,轉換場景或較大動作時,需要適當退後擴大視野,同時鏡頭的進出過程中往往需要配合焦距的微調和視野角度的調整;

5、保持術野乾淨:術中避免出血,遇到出血及時止血,吸走血汙,避免“浴血奮戰”。及時清理不必要的紗塊,必要時沖洗創面;

6、提高團隊的配合度:與主刀配合默契的扶鏡手和助手,懂得主刀的意圖而進行視野的調整和術野的暴露,彷彿主刀醫生的眼睛和第三隻手,主刀醫下刀時手自然不抖。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手抖?這6招幫你解決手抖難題

熟悉手中的“武器”

雙截棍是很多男性心中的理想武器,想象中的自己耍起雙節棍能像李小龍般自如,指哪打哪,然而現實中很可能還沒舞上一圈,自己卻已捱上了幾棍。手術中的器械也一樣,用好了如庖丁解牛,手術行雲流水,用不好可能對病人、自己或者助手造成意外傷害。像鉗子的尖鈍、夾持力大小、彎度;能量器械的功率、作用方向、範圍;吻合器粗細、厚度;縫合針線粗細、材質等問題,都需要清晰瞭解,合理選用。不然,輕則操作猶豫不決,重則造成意外。

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態

之前幾點都是技術上的原因造成手抖,還有一類手抖是由於主刀生理或心理原因造成的,真正意義的手抖。

一臺複雜的手術幾個小時甚至大半天是常態,不怕累、能捱餓、能憋尿都是外科醫生的基本素質。除了身體要保持好的狀態,飲食作息規律,避免不必要的熬夜,儘量避免菸酒等不良嗜好,避免身體被掏空,還要有意志的堅強,能吃苦,目標堅定,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的決心。要知道,我們放棄的可能是一臺手術,但是對患者及其家屬而言,我們放棄的可能是他們的一切。

再者,術中保持好心情,培養良好的“颱風”,戒急戒躁,避免不必要的情緒發洩而影響團隊士氣。要知道,主刀心急則動作變形,助手捱罵則視野抖動,暴露不清,反過來主刀更急了,罵得更狠,如此反覆形成惡性循環。有時適當開開玩笑,聊聊時事新聞,活躍氣氛輕鬆一下也未嘗不可。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手抖?這6招幫你解決手抖難題

總結,外科醫生手術中如何不手抖?

1、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2、找支撐點:trocar、腹壁、助手的身體;

3、良好生活習慣、強壯的體魄;

4、堅強的意志,清晰的頭腦,不為周圍環境所影響,“我的手術,我做主”。

希望這篇關於外科醫生“手抖”的心得分享,能給各位醫生提供些許幫助,讓“刀客”們下刀時,精益求精,不差毫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