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按人類社會的發展,從系統學的角度,以人類獲取的生存能量(主要)來劃分,分為: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人類進化史

一級文明,遠古文明,以採集植物能量為主,包括類人猿階段(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母系社會)。

二級文明,原始文明,以動物能量為主,人類開始製造工具,以狩獵和掠奪其他氏族為主要的生存能量,氏族進入父系社會。

三級文明,農業和養殖業文明,農業文明發展為農耕文明,養殖業文明發展為遊牧文明。

四級文明,工業文明,人類的能量主要由機器生產出來,農業也需要大量使用機器。

五級文明,資本文明,人類的能量主要來自資本的分配來提高生產力,減少能量的浪費,以獲取更多的能量。

六級文明,信息文明,人類的能量主要來自信息的組合來提高生產力,來開發新的能量。

七級文明,科學文明,人類的能量主要來自提高科學技術來提高生產力。

八級文明,統一文明,人類的能量可以在全球統一分配,減少能量的損耗。

九級文明,外太空文明,人類開始從地球以外獲取能量。

一級,二級文明屬於考古學的範疇,三級文明才是人類真正開始成為地球所有生物中進化最成功的,主要是能適應更廣的環境,能改造環境,處於生物鏈的頂端。

本文主要是分析三級文明時期的人類社會,其他等級的文明在以後的文章再分析。

三級文明有兩種敵對的文明,就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這兩種文明的衝突和融合使各種文化互相影響和傳播,為人類的文明統一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雖然這段歷史極度德血腥和暴力。

農耕文明,是指由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適應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的國家制度、禮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中國的農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但主體包括國家管理理念、人際交往理念以及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集成。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古代農耕文明的發源地有五個:古巴比倫(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間)、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希臘(公元前3000年~1100年之間)、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國(公元前2000年夏朝建立--至今)。

遊牧文明指的是以遊牧為主要生產生活方式的民族,但是遊牧民族也並不是居無定所,從中外的史集來看遊牧民族是有隱秘的定居據點的。中國北方遊牧民為了適應高寒乾旱的氣候條件,終年實施嚴格的集體遊動放牧的畜牧業經營方式,這種生產生活方式基於保護稀缺的水資源和可持續輪換使用不同的草場形成的人類智慧和文明。遊牧經濟是一種專業化、流動的經濟類型,對農耕社會存在著依賴性,它不能完全脫離種植業,需以整個社會生產和交換的相當發展併產生一定的剩餘產品為前提。這就要求種植技術和遊牧技術都有相當的進步,從而決定了遊牧經濟只有在較晚的時候才能形成。典型的有蒙古,匈奴,突厥,回鶻,滿族,阿拉伯等。

在文明中形成群體的主要標誌就是統一的信仰。

遊牧文明一般是以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為主,這種圖騰最初是起到血緣關係的標誌作用,後來是為了使征服的其他氏族的人也能融入,圖騰成為氏族的標誌。再後來加入了神秘主義,往往賦予圖騰超常的能力,標誌祖先具有某種超常的能力所以後代也擁有了,可以恐嚇敵人,也可以鼓舞氏族,形成對於氏族的認同感和優越感。遊牧文明一般是處於奴隸社會,這是處於沙漠,草原,森林等環境下最大化的利用勞動力的生產關係。

農耕文明時期,氏族通過戰爭或者結盟組成了國家,血緣已經不是一樣的,圖騰也各異,為此需要有一種新的東西來使國民獲得認同感和優越感,這就是宗教。宗教不再進行實物信仰,而是抽象信仰。因為這個時期實物已經不再神秘,曾今的兇禽猛獸都被人類所征服了,人類還怎麼去崇拜去信仰呢?只有創造出一個更強大更神秘的存在才能讓國民去信仰。為此不同的國家創造了不同的信仰,每一個都具有強大的能力,開天闢地,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以及獎賞和懲罰方法。不過這些信仰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服從國家的統治服務的。農耕文明一般處於封建社會,固定的土地,固定的國民有利於從事農業活動獲取能量,這是可以最大化的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利用勞動力的生產關係。

抽象信仰和實象信仰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主要區別。

抽象信仰分為三個發展階段,開始都是以血緣為對象(氏族)來傳播的,然後發展為地域(民族)為對象來傳播,最後才是不分地域(全人類)的傳播。在這種改變中,全球只有三種信仰發展成為了全球性宗教,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大部分的宗教還處於地域性,民族性階段,以血緣為對象的信仰也有少量保留了下來,不過一般帶有原始社會的恐怖,暴力,血腥的元素,不尊重人權,不能被現代人大部分人所接受,被定義為邪教。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發源於猶太教

看過基督教歷史的都知道,猶太教是猶太人的民族性宗教,公元一世紀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所創立,被耶穌基督改造成為了基督教,公元七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它是由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根據基督教所創,但是也只承認《舊約》,也就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是平等的關係。

基督教為農業文明的歐洲人類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伊斯蘭教將當時還處於奴隸社會的阿拉伯半島,北非等地區直接帶入了封建社會。由於伊斯蘭教比基督教晚了大約600年,也由於歷史的原因,導致伊斯蘭教的信仰國家大都生產力低於基督教國家,以致這兩種信仰衝突,成為歷史上和現代人類社會的一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我想這也不是基督和穆罕默德這樣的先知不願意看到的吧。這兩位先知創立宗教都是以人類社會的穩定,和平,繁榮為目的,與其他人類相容,而不是獨佔生存權。

以下可以看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歷史淵源,信仰發展,以及佛教的發展。

1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同源,都來自猶太教,古蘭經有聖經的痕跡;

2猶太教的上帝只庇護猶太人,而基督教的上帝除了猶太人之外也庇護其他人;

3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承認基督教聖經的舊約部分,不承認新約部分;

4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基督教也分裂成西邊的天主教和東邊的東正教,兩者聖經舊約部分相同,新約部分不太相同,篇數不一樣;

5天主教和東正教在中世紀日漸墮落,基督教經過宗教改革,產生了新教;

6伊斯蘭教也在分化演變,主要流派有主張大眾選舉神職的遜尼派(多數派)、主張精英世襲神職的什葉派(少數派)以及主張苦修的蘇菲派等流派;

7伊斯蘭教向印度傳播的過程中,和印度教結合,產生了錫克教,是印度西北地區的主要宗教;

8印度本土產生的宗教除了印度教之外還有佛教,佛教沒有在印度紮根,卻向外擴展產生了北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

9北傳佛教即漢傳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也就是大眾部佛教,本地化漢化之後產生了禪宗等流派;

10藏傳佛教在藏區取代了原始的黑衣苯教,現在有花衣、白衣、黃衣、紅衣等流派;

11南傳佛教是指東南亞地區的上座部佛教(和大眾部佛教對應),曾經被大乘佛教輕視為小乘佛教,現在不再用這個稱呼了。

12中國除了佛教之外,還有本土產生的道教和儒教,儒釋道三教合一影響了中國人的宗教生活;

13儒釋道從中國向外輻射,產生了日本的神道教、韓國的天道教、越南的高臺教等小流派;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世界主要宗教

1. 基督教戰勝猶太教成為獨立新宗教的原因: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耶穌基督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猶太教

第一.耶穌基督是信徒們信奉的對象。耶穌最初是一個猶太教徒。他傳道時並沒有想到創立一種新宗教,而是繼續擁護猶太教的基本教義。講道時,他經常援引《舊約聖經》中的一些重要話,以強調自己主張的正統性和權威性,同時也從《舊約聖經》中找理論根據,以證明自己是先知們所預言過的那位彌賽亞(救世主)。耶穌反對猶太教上層撒都該人(祭司、貴族)的腐化生活和法利賽人(中產者)的偽善行為,也反對猶太教脫離現實的教條主義和繁縟儀式。耶穌和猶太教的主要分歧點就是他聲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即彌賽亞。正是這一點構成了基督教與猶太教分道揚鑣的內在原因之一。猶太教盼望彌賽亞來臨,認為真正的彌賽亞還沒有到來,應繼續等待;而基督教則認為彌賽亞已經來了,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穌。凡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的就仍然是猶太教徒,凡承認耶穌是彌賽亞的就是基督教徒。這樣耶穌基督就成為基督徒信奉的對象了。

第二.編纂經典。原始基督教沒有自己的經典,而是沿用猶太教的《舊約聖經》。隨著外邦人(非猶太人)教徒人數的增加,猶太教經典漸漸不能適應傳教活動的需要,故有些基督教社團對猶太教《舊約聖經》作了新解釋,並把耶穌傳道時的講話收集起來作為傳教資料,最後經過加工整理,編成《新約聖經》。這樣,《新約聖經》就成為基督教特有的經典了。

第三。提出較為系統的教義和教規。基督教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救贖人類而“道成肉身”、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復活、昇天、並將再次降臨人間,施行最後審判。但最後審判遲遲沒來。於是對救世主的信仰必將根據現實情況重新解釋。這一任務最終由“保羅書信”完成了,它把《福音書》 中記載的訓誨、寓言、神蹟、預言等加以總結,以大量篇幅闡述了信仰、神學、信理等問題,成為較為系統的教義和教規,為原始基督教脫離猶太教準備了思想基礎。

第四。有了較為成熟的組織形式。原始基督教社團是由一些使徒自行管理。信徒們組織在一起過集體主義生活,實行財產公有制,反對私有制,反對剝削制,社團成員一律平等,按勞取酬,不勞動者不得食,也有休息權,每七日休息一日,稱守主日。隨著社團的擴大,需要成立專門的辦事機構聚會所,處理日常事務工作。為此,選出7名辦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作聚會所的執事(長老),再從執事中選出一人作監督(即後來的主教)。監督權力高於一切。這種管理制度後來逐漸被普遍採用,成為教會的雛形。這種較為成熟的組織形式就為原始基督教脫離猶太教準備了組織基礎。

外在原因:原始基督教社團自認為是猶太教內部的一個支派,他們參加猶太教的一切活動,一起在會堂裡過宗教生活。從宗教上說,他們是猶太教徒;從民族上說,他們是猶太人。猶太人因受壓迫,多次發動起義,反對羅馬帝國統治。公元66一70年,猶太民族掀起了長達4年的反羅馬鬥爭,即著名的“猶太戰爭”。當時猶太人基督徒都參加了這一斗爭。《啟示錄》中對羅馬統治者充滿了強烈的民族仇恨就是有力的證明。隨著外邦人(非猶太人)基督徒在基督教社團中佔了多數,且取得了領導權,他們的政治立場影響了社團的政治態度,沖淡了基督教社團對羅馬統治者的敵對情緒。相反,他們與猶太教徒的距離越來越遠。公元116一117年,猶太民族起義時,有些基督徒就袖手旁觀了。公元132一135年,猶太民族舉行最後一次反羅馬帝國的起義,這時外邦人基督徒自然置身鬥爭之外,就連猶太人基督教徒也遠離戰鬥。這次起義失敗後,猶太教徒不再承認基督教社團是自己的一個宗派。公元135年基督教完全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新宗教。

基督教戰勝猶太教的原因:

早期基督教的基本特點在於它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狹隘性,建立起一種新的世界性信仰。其教義主要表現在:

首先,基督教崇信上帝為宇宙唯一真神,上帝永遠惠顧於其選民。它打破了猶太教的傳統觀念,將選民範圍擴大到一切民族,這說明它不僅是羅馬帝國條件下的產物,而且也是它最後能戰勝其它宗教而成為羅馬國教的重要因素。

其次,基督教強調只要信仰基督降臨,就能得到拯救和上帝的賜福。這在宗教史上是一個重大突破。它打破了原始宗教需靠大量獻祭才能贖罪祈福的傳統,為窮人的宗教解脫創造了有利條件,因為對於貧困的社會下層特別具有吸引力,適合於在羅馬帝國成長。

最後,早期基督教廢除了猶太教各種獻祭與煩瑣的意識,打破了猶太教的排他性、孤立性與保守性,為它在羅馬社會下層的流傳解除了思想障礙。

基督教,伊斯蘭教這兩種發源於猶太教的宗教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主要的原因就是將地域性修改成了世界性,信仰對象由猶太人發展到任何人,這樣團結起來的人數當然比猶太教的人數多。

如果以色列依然信仰原始的猶太教,其與周邊國家的衝突永遠不能停歇,但是不信仰猶太教,其國家又不能這麼團結,怎麼在周邊都是伊斯蘭國家的環境下生存下來,這個矛盾怎麼才能解決呢?

佛教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釋迦牟尼佛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盤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後,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諸派向南傳播,盛行於斯里蘭卡,遍傳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後傳入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稱為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所傳誦的三藏經典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屬於巴利語系,故又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稱為南傳佛教

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貴霜皇朝等時代,其勢力範圍曾直接覆蓋到西域諸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傳入中國南方,如達摩,真諦等大祖師,均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儒教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儒教創始人孔子

中國儒教屬於人教,是世界上唯一的不以神傳教的宗教,以致很多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儒教。儒教是以祖宗崇拜發展成為英雄崇拜,再發展成為天子崇拜,可以稱為政教合一的宗教。它更偏向於入世,在頂層以皇帝為維護統治權而擁護教派,在上層(統治階層)以士為了獲取更多統治權為代表來擁護教派,在中層以讀書人為了成為統治階層為代表來擁護教派,在下層(農民階層)又以老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為代表來擁護。所以自從孔子創立儒學,董仲舒創立儒教開始,儒教受到所有階層的維護,他們維護的是自身的利益。它將君權神授和世俗政權統一起來。與亞伯拉罕派系的宗教將君權神授和世俗政權分離不同。

而外族統治者也被這種教義所迷惑,最終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選擇了維護儒教,以致被漢化,其實是被儒教所感化。

歷史上有道佛之爭,而儒教卻與道佛融合。

但是儒教因為來源於血緣崇拜,祖先崇拜,其地域性,民族性的缺點使其不能成為世界性宗教。

如果要使儒教世界化,必須將血緣崇拜改掉,不能提炎黃子孫,這樣的宗教理念適合團結國人,但是會被世界孤立。

中國要融入世界,就必須丟掉傳統的宗教信仰,這正是建國就開始實施的政策,現代有的學者重新提出復古,就是拜古非今,鼠目寸光。

如果要恢復儒教,首先就要將崇拜中國祖先改為崇拜全人類的祖先,承認血緣平等,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某些國家的祖先是不可能得到國人的崇拜的,所以對儒教的改造只是妄想,不如建立一種新的信仰,修修補補不如換個新的。

詳細介紹儒教的歷史以前寫過《儒教與科學教的異同》的一,二共兩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這裡不再介紹了。

印度教

從系統學分析宗教在農業文明的作用,以此建立科學教

印度教的梵天、毗溼努和溼婆

下面是地域性宗教中最有名的印度教的介紹

《吠陀經》(Veda)、《往世書》(Puranas)、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和《羅摩衍那》(Ramayana)。 印度教教義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論。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努和溼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毗溼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溼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2.四種姓分立。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這充分體現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會化的特徵。 3.強調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迴週而復始,無始無終。要得解脫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解脫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4.祭祀萬能與崇尚苦行。由於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上,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歷史,教徒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迴之苦。

5.承認吠陀的權威。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歷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介紹了這麼多農業文明的宗教,其實這些宗教就是哲學,而且是完善的哲學體系,對於工業文明時代的哲學體系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完善的哲學體系是一個學術系統,根據系統三大原則可以推導出宗教三大原則,學術系統三大原則。而且學術系統要有“三性”,完整性,相容性,獨立性。

一個系統由環境和幾個子系統組成。

三大宗教的環境決定了三大宗教的教義:地理,資源,土地,人口。

基督教誕生時期在公元一世紀,地理上靠海,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各國生產力提高,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需要一種新的信仰來使各個國家,民族融洽的相處。

基督教適合資源中等,人口中等,土地中等,地理上交通方便的國家,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人民的穩定生存,繁衍速度中等,屬於開放型信仰。

伊斯蘭教是在阿拉伯半島由於地處沙漠,生產力發展緩慢,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半島由於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貧富差距擴大,各部族血戰不止,貴族與平民都需要一種信仰來結束戰亂。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兩大帝國,為爭奪和控制阿拉伯商道,對半島進行了長期的掠奪戰爭。反而使各部族團結起來,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將各部族的圖騰信仰,多神信仰統一起來,將阿拉伯半島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使哈里發成為各國統一的領袖。

伊斯蘭教適合資源少,人口少,土地少,地理上交通不便的國家,繁衍速度很快,屬於半開放型信仰。

佛教起源於印度,在公元前六世紀,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當時印度人信奉的使以維護種姓制度為信仰的婆羅門教。當時印度北部有十六個大國,都是君主制國家;釋迦族統治的是東北部邊緣四小國之一的迦毗羅衛國,採取共和制,以憍薩羅為宗主國。種姓制度就是血緣信仰,屬於多神教體系,對下層人民非常不公平,為此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宣揚的使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這樣的宗教觸犯了四大種姓統治者的利益,受到打壓。但是在其他國家得到支持和發揚,得到下層人民的信奉。特別是輪迴轉世的觀念受到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的歡迎。

佛教適合資源多,人口多,土地多,地理上非常閉塞的國家,不利於繁衍,屬於封閉型信仰。

另外說下儒教,適合統一的帝國,地理上要求比較封閉,嫡長子制要求繁衍速度要根據環境資源決定,屬於半封閉性信仰。

三大宗教的子系統決定了三大宗教的教義:按血緣子系統分為民族,氏族,家庭,按利益階層子系統分為階層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

系統學使從能量的角度分析子系統,這裡以利益階層為例分析三大宗教怎麼維護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的利益,統治階層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稅收。

基督教以教宗的神權為最大,擁有收取什一稅的權力,神權承認世俗政權統治權,維護了統治階層的利益,被統治階層為了死後進入天堂心甘情願繳稅。

伊斯蘭教以哈里發擁有高的神權和政權,四大哈里發的血緣家族擁有最高的統治權和收入,被統治階層可以獲得穩定的生活。

佛教的收入主要來自信徒的捐獻和和尚的化緣,世俗統治階層支持佛教是因為佛教不入世不會影響統治權,還可以穩定民心。被統治階層是因為期望輪迴轉世,下輩子或者後代能過上好日子。

儒教是唯一入世的宗教,支持統治階層的統治權,被統治階層可以通過讀書科舉成為統治階層而獲得支持。

三大宗教的經驗如何在現代社會建立新的信仰?

隨著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提高,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勞動者,生產關係也都發生了改變,信仰也要改變來維護子系統的利益。

根據三大宗教的經驗,在現代社會要想建立一個統一的宗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信仰。

根據三大宗教的經驗,一個完善的信仰也是一種學術系統,也就必須擁有完整性,相容性,獨立性。篇幅限制,本文不在分析三大宗教的完善性,另做一文。

在工業文明的時代,人類建立了新的信仰就是經濟學,人類信仰金錢,金錢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力,人人都可以穩定的生存。

進入信息文明時代以後,人類需要建立新的信仰來適應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因為這個時代的生存物資已經足夠所有人來生存,但是財富分配不公平導致貧富差距極大,為此需要修改能量分配方式。工業文明已經可以基本滿足全人類的物資需求,下一個時代需要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顯然信息時代的人類更加相信科學,以此可以建立科學教。

全人類現在唯一能得到所有人相信的就是科學,他們相信科學可以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生存能量,帶來更好的生活,帶來更公平的生存環境,這也是人類唯一需要的,也是人類社會系統所需要的:穩定與生存

只有科學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可以給所有國家,所有階層,所有個人帶來利益,給全人類帶來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

以科學為信仰可稱為科學教,但是屬於人教,屬於無神教,不再以神來教化人,而是以真理來教化人,讓所有人類學習科學,學習理性,學習科學的精神。而且科學教可以將所有農業文明的宗教昇華統一起來,所有的神都是真理的化身,這樣就不會有信仰衝突了。

科學教主張科學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科學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和認識發展的動力;重視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為科學認識的一種方法;倡導科學無國界,科學是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不承認終極真理;主張科學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對不同意見採取寬容態度,不迷信權威;提倡懷疑、批判、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

科學教的規則:完整性,相容性,獨立性

完整性:為此第一步需要教育的公平,所有人都擁有獲得教育的權力,為此需要進行強制性,根據各國的國情至少要進行六年的免費教育。所有人是不分男女,不分種族,不分國家,沒有任何例外,這就是科學教的完整性規則。

相容性:所有相信科學的人類都要以理服人,和平共處,沒有權威,沒有金錢,沒有年齡,沒有國籍的區別。

獨立性:所有相信科學的人都擁有獨立的思想,不可迷信權威,不可因金錢,權力,國家利益放棄獨立性。

對於完整性,相容性,獨立性的更具體的分析在下一篇再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