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花傘

一把小花傘

謝雪冬

我是家裡最小的娃,很得父親的歡心。我上面有四個哥哥姐姐,我排行第五。記得母親講,生我的那個年代,也就是1977年左右,大隊的廣播裡就開始提倡計劃生育。懷了我之後,母親認為自家孩子多了,就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跑到縣裡要把我做掉,可沒想月份大了,做太危險,母親帶著我回來了。回來的時候父親在街道的轉角處接我們,看見沒有打掉孩子,父親很是高興,嘴裡喃喃著,沒打掉就好,要是生個妞妞就更好了。如父親所願,生下我來真是一個妞妞,長得特像父親,小時候雖不漂亮,但也聰慧。

上小學了,每學期末,我都是拿第一,拿三好學生的獎狀,在村邊的小路上奔跑,把獎狀舉得高高的,向所有人宣告,我又考第一了。聽母親後來告訴我,每次期末放假父親只要看到我跑在三哥的前面,就要說:"我家鼕鼕又考第一了,他哥慢慢在後面肯定沒考好"。父親平時對我們很嚴肅,很少當面誇我們。一些誇我的話,我還是長大後從鄰居大嬸那聽到的。大嬸講,小時候,父親經常在鄰居面前說我聰明,會讀書,滿臉的欣慰和驕傲。鄰居們都羨慕父親生了個好女兒,以後要享福了。而後來的我聽到鄰居大嬸的話是一臉的愧疚,那麼多年,我一直忙著自己所謂的理想,忽略了父親。

不覺我讀小學四年級了,需要去遠一點的學校讀書了。那時,春天的景色很美,但雨水很多。父親認為我帶著斗笠,披著一塊雨布去學校,不好看。父親就把家裡的一把爛雨傘,用裡面的鐵架子,拿了幾塊小碎花布,鼓搗了幾個傍晚,一把小花傘就做好了。也許布少了些,傘繃得很圓,很小,針腳也不是很勻稱,但卻是父親親手做得第一把傘。我很是喜歡和得意,拿著傘晃呀晃,覺得整個春色都沒有父親做得那把傘漂亮。那時我是全村撐傘上學的第一人,每次都撐著傘,穿梭在放學的小道上。小道一年四季很美,最美是春夏交接的時候,那滿目的綠呀,好像綠色布上堆滿了綠色的顏料。道邊各色的小花點綴著,我扯扯這朵,摘摘那朵,有時戴在頭上,有時把花瓣揉瞭望空中一拋,下花雨了。那時的小道邊還有各種小零食吃,有大葉子的酸棒,酸酸的,吃了腸胃好,但太酸了,我不喜歡吃。有荊芥芽,粗壯的,剝掉皮,放到嘴裡一咬,甜甜的,涼涼的,很爽口。最好吃的是秧泡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樹莓,紅紅的,汁多味甜。摘秧泡是要有小心的,不小心會被枝上的小刺劃了,這我倒不怕,為了吃,別的都能放下。我說的要小心,是要小心的看清楚,很多好的秧泡是藏在大葉子下面。要小心的翻找,才能找到那些大個紅紅的秧泡。每一次我總在別人早摘過的大枝葉下,找到個大味甜的秧泡,像撿了寶似的高興。

不知為何,從小我總喜歡與大自然單獨相處,一個人在小道上,小河邊,曠野中玩得不亦樂乎。也許我出生時正是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村裡與我年齡相仿的孩子特少,而我很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於是我的童年很少玩伴,記憶裡只有父親的小花傘和小道邊的各色景物。一次,我撐著傘,在放學路上的小河邊玩,在旁邊的小竹林裡拔竹筍,那粗壯的小竹筍真惹人喜愛。雖然母親不喜歡小竹筍,因為小竹筍做菜費油,但我只想著可以拿回家吹喇叭。把小竹筍的殼剝下來做喇叭筒,再取一小節竹筍芽倒塞在喇叭筒裡,往嘴裡一吹,可以吹出響亮的聲音。如果換音塞,換喇叭筒可以吹出不同的聲音。那天我只顧著做喇叭吹喇叭了。走著走著,忘了拿自己的小花傘。回到家後,才發現自己忘拿傘了。便拼了命似的往小河邊跑,一口氣跑了幾里地。可我還是去晚了,我的小花傘不見了。有可能是過路幹活的人撿了回去給他們的孩子了。我不甘心的在小道邊尋找,小竹林都被我踩得東倒西歪。但我的小花傘還是不見了,回家我不敢告訴大人,只是悶悶不樂,飯也沒吃幾口,就上床睡覺了。後來的幾天還好都沒下雨,我每天放學都在小道邊尋找,希望能出現奇蹟,但奇蹟沒有出現。我一直忐忑不安,擔心他們知道我的傘丟了,會打我。雖然父母很少責備我,但我看著父親對幾位哥哥那麼嚴格,總擔心父親也會像對兄長一樣苛責我。其實到後來我才知道父親只是在勞動時對於他們的偷懶而責備的嚴重,其他的時候還是很寬鬆的,但對於我這樣一個敏感的孩子不知道父親發脾氣的理由,總是知道犯錯了,父親總是要打的,還打得厲害。

下雨了,父母終究知道我丟了小花傘,母親責怪了我,說我總是丟三落四的。我不懼怕母親的責備,因為母親總是輕輕說一句就過去了,但我的內心是有愧疚的,那時一把傘也是很重要的。我總擔心父親會責備我,每天在父親面前低著頭不敢作聲,害怕看父親的臉,那幾日父親的臉黑著,我以為他是在生我的氣,在父親面前我大氣都不敢出。那時小,不知道那把小花傘的價值,只是害怕捱打。我擔心的鞭子沒有打下來。一個放學的傍晚,父親又將一把藍色的小雨傘給了我,只叮囑了一句:這把傘要愛護了,家裡的兩把舊傘架都改做了,我們可沒錢給你買新傘。我那時沒有多想,只是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大聲說:知道了,知道了。但丟了傘,一向嚴厲的父親不但沒有打我,反而又給我做了一把新傘。我心裡很是得意,也感受到父母對我的偏愛。只是從那以後,我明白我要發奮學習,長大後要回報父母。於是我在學校像打了雞血似的學習,也不知是為什麼從那以後特別愛學習。隨著成績越來越好,父母在家很少叫我幹活,當哥哥們叫我幹活時,父母總是說,她以後不靠體力吃飯的,叫她幹什麼。還好父母的寵溺沒有慣壞我,從小看著父母的辛苦,我總是很樂意的幫著家裡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幹農活時雖然很累,但我的內心是快樂的。

那把小花傘不在了,丟了小花傘,嚴厲的父親沒有責備我的那份溫暖卻伴隨著我後面的成長。我的開朗和熱情像放學路上的小花一樣熱烈的開放著。小小年紀的我感受到生命是那麼的茂盛,未來是那麼的美好。於是我幼小的心靈脫離了農村的貧窮和苦難,脫離了木訥與短淺。我在家的老箱子裡找了大量的書籍看,沉浸在一個更大的世界中,在書的世界中,我漸漸有了家、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