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大學不適合所有人——越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越要當心

巴菲特:大學不適合所有人——越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越要當心

最近在看《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聯想到之前股神巴菲特罕見地被網友懟上熱搜的事。只因他認為:大學不是適合所有人。有很多網友覺得,有錢人站著說話不腰疼。

巴菲特:大學不適合所有人——越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越要當心

採訪視頻中,巴菲特說自己喜歡投資,可以自己讀那些書。看似“忽悠人”的話,其實句句真心。

他只是在提醒你,要當心人人都在做這件事的理由,能不能成為你自己的理由。

1人越多,坑越大

互聯網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帶給我們焦慮,它讓你太容易看到別人在努力。

朋友圈裡正能量常見,但痛苦不常見。

大家都在打卡學習英語的勤奮,都在曬健身練腹肌的自律,都在傳播練廚藝愛生活的熱情。不知不覺中,原本不是你興趣的所在,看到做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自己的追求。

於是你也99元一鍵下單線上課程,分分鐘辦理一張健身卡。

這不是你也好學上進,只是你輕易被努力綁架了而已。

一件事本身門檻不低,但做的人多了,自然也就變低了。隨著出國留學人數的不斷攀升,海龜早已不能站在國內求職鏈的頂端。海龜就業處處碰壁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用經濟學原理來說,一個准入壁壘低的行業,往往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生產者產出的商品相似度高,替代性強,生產者沒有定價權,定價權在消費者手中。

同理,你跟著去做大家蜂擁而至的事,結果只會發現:

哎喲好巧,大家都會。

畢竟大部分人的智商和努力程度都無太大差異,最終就是大家一起變成一個平庸的群體。

人越多,坑越大。要如何避免不採坑?視頻中巴菲特也說了,這取決於你的人生究竟對什麼感興趣。

巴菲特:大學不適合所有人——越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越要當心

一切不以實現自己人生目的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別人也許是為了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砥礪前行,而你也許只是配合演出得不遺餘力。

2 慣性思維讓你安全,獨立思考讓你打破侷限

喬布斯說,“從小到大,總有人和你說,世界就是這副模樣,你便要在這樣的世界裡過活;不要碰壁太多次;要去擁有一個不錯的家庭生活,找點樂子,存點錢。”

“那是一種非常侷限的生活。一旦你發覺一個簡單的事實,生活會無比寬廣。那就是圍繞著你的叫做生活的一切,是由並不比你更聰明的人所創造的。”

要如何發現生活的事實,那就是打破慣性思維,真正獨立思考。

有很多網友反駁巴菲特的立場是不上大學很多企業就不要你。

而事實上,根據香帥所著的《錢從哪裡來》裡提供的數據和案例,隨著國家步入“萬元美金”社會,服務行中的美容師、美甲師、化妝師、健身教練,都從“三教九流”迅速成為都市職業的新風向。這些職業都屬於低學歷門檻的“滾雪球”型職業。很多從業者的收入甚至比為“大企業”打工高出不少。

另一方面,如果說上大學是為了進企業找工作,那找工作是為了什麼?不要扯什麼風花雪月詩酒茶,最剛需的答案不就是為了賺錢麼?不賺錢你有什麼資本去搞些有的沒的。我想說的是,去企業工作也只是實現賺錢的其中一種方式呀,但它絕不是唯一的方式。

比如,《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中就論述到,成為一名僱員是最低效的實現財富自由的方式。投資和創業是最高效的方式,自我僱傭其次。


巴菲特:大學不適合所有人——越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越要當心

事實上在美國,創業者和成功創業的比例都遠遠大於中國。所以,巴菲特老爺子的言論其實都是掏心窩子的良心話呀。只是他的觀點打破了你的慣性思維,讓你沒有安全感而已。

況且,在這個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的時代,行業大咖、清北教授的一手教學資源觸手可及,進入“大學”學習,真的那麼重要嗎?

在這個個體崛起的時代,去企業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

與其說很多人認為它重要,不如說覺得它安全。

而“安全”,是對已處於5G速度的社會中的我們最無聲的扼殺。

只有打破對安全的依賴,克服對另一種可能的恐懼,才能在這個時代找到屬於你的C位。

3 逆向思維:真正厲害的人都喜歡反著幹

慣性思維有多門檻低,獨立思考就有多高級。

“少即是多”、“慢則是快”、“人生就是做減法”無一不體現著逆向思維的智慧。

當然不是說任何事情只要你反著幹就是聰明。聰明的做法是當你在獨立思考中發現:你想要實現一件事的手段和大部分人不同時,你有勇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做,而不是被大眾的方式帶偏。

喜歡反著乾的人往往都是在專注自己。

我曾看過一集霍建華做客《魯豫有約》的訪談。他說微博很流行的時候,有人問他有沒有微博,他說沒有,別人說這怎麼行啊。可是他堅持認為自己就是要成為一個沒有微博也有拍不完戲的演員。他做到了,因為他把自己的精力都專注在了打磨演技上。

巴菲特:大學不適合所有人——越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越要當心

不顧自己的定位盲目隨大流才是對自己的一種巨大耗費。

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精力越應該用來“聚焦”,而不是隨意拿來“碎片化”。

所以,千萬記住,不要把別人認為的好,當成了自己的必需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