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三分鐘讓你讀懂!

多年的培訓工作中,有不少剛接觸SCI這個詞的同學會有這個的提問:請問如何向SCI投稿?這個問題讓我們哭笑不得,SCI本身並不是一個出版社,不接受投稿的,但一下子要把SCI說清楚也沒那麼容易。這篇文章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一些SCI的常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SCI

是個數據庫?是個評價體系?是個標準?還是一個出版社?

要說清楚這個事情,先要了解文獻與文獻之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幾乎沒有一篇文章是獨立存在的,裡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參考文獻(References)”,這讓科學研究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發展。所以文章與文章之間就有了錯綜複雜相互引用的關係,就好像Facebook上的人際關係網一樣,文章之間也有引用關係網,總結起來有四種關係:

1)你引用我(Cited)

2)你被我引用(Citing)

3)咱倆互不引用但說的事兒相關(Relavant)

4)完全沒關係

然後美國有個教授就這些關係提出了一種新的研究理論,利用文章間的引用關係可以對一個Idea做三個維度的擴展研究。比如你先找到了一篇你認為非常感興趣的文章A,發現A引用B,B又引用了C...這個維度就是“越查越深(早)”;如果發現從A被B引用,B又被C引用...這個維度就是“越查越新”;如果發現A與B、C都沒有互引但很相關,這個維度就是“越查越廣”。這三個維度很好地保證了科研的完整性,所以基於這個理論,這位教教授搞了個機構叫IS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把論文的引用關係梳理清楚,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員的研究效率。

這個大名鼎鼎的數據庫就叫“Web of Science”,裡面按學科和類型分了好幾個庫,期刊方面有:

* 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 社會科學的叫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 藝術人文的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

還有其它的比如會議錄文獻的庫就不在這裡說了,大家上官網都可以查到。所以你所知道SCI只是其中一個理工科期刊的引文關係數據庫。

SCI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三分鐘讓你讀懂!

下一個問題就是,ISI這個機構是不是收錄了世界上所有文章之間的引用關係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聽說現在還有別的數據庫比Web of Science收錄得更多。但ISI在早期把這些引用關係進行了排名,基於“誰被引用得多,誰的質量就高”這種想法,創立了一個概念叫“影響因子”,然後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分不同學科做了一個排行榜,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你經常聽到的“SCI核心期刊”就是在Web of Science中,理工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一些期刊(注意是期刊不是文章)。

本來這只是評價期刊的一個指標,後來南京大學有一個老師就在國內大力推崇這種評價體系,導致後來發SCI期刊文章成了評職稱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標,用著用著被妖魔化了,出了好多技巧專門研究怎麼發SCI論文,有相當一部分違背了科學研究的本意。現在國外早已不再使用SCI為單一指標來評價學術,還會考慮比如社交媒體的影響力。

SCI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三分鐘讓你讀懂!

總結一下:

1)文獻與文獻之間存在相互引用的關係;

2)Web of Science基於這種關係做了一個數據庫,可以從深、新、廣三個維度查文獻,SCI是其中一個理工科集合;

3)在這個數據庫裡按引用量做了一個排行榜,產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這個概念被中國學術界廣泛和過度的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