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isport
說起中國足球,其利益相關者包括中國足協,俱樂部,球員,贊助商,球迷等。
首先從中國足協來看,本應該是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但是它偏偏在中超公司佔了36%的股份,每年參與分紅,就等於把本屬於各個俱樂部的錢吞入腹中。中國足球進入商業化,管辦分離,本來中國足協應該只負責管,偏偏他卻插手微觀層面太多。
再說說俱樂部,背後大多都是國有企業,這也是國外足球俱樂部不降薪就活不下去,而我們卻無所謂的原因,因為國外靠比賽贏得收入,而我們靠的是國有企業的投資。
然後就是球迷了,我想問問在座各位,有哪個可以說自己是鐵桿球迷,槓槓的,對自己城市和地區的球隊不離不棄,榮辱與共的那種,有但是不多。中國足球的社區性相比於歐洲足球來說較差,這也就使得足球跟電影,藝術展等其他的休閒方式沒有太大的差別,具有可替代性,缺少獨一無二性。
最後看看青訓體系的建設,各個俱樂部拿出鉅額引進外援,為的是可以取得好成績,可以提升知名度,從而為贊助商贏得利益,而過少的關注可持續的發展。
總之,相對於歐洲足球,我國足球職業化的時間並不長,有錯誤可以容忍,但是我們要改!加速管辦分離的進程,我們也期待著足球聯盟的誕生。多給中國足球一些機會,少些謾罵,多些理解。
最後的最後還是以這句話結尾~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
體育人的自身修養
我們差的不是11個人,是一個足協和一個好的足球環境。11個人也是力不從開心的背鍋俠。
樹林的故事鬼知道
國足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氣勢延續下去?
按照題主的描述,國足在每次換帥之後的初期都會有優異的表現,但持續時間很短,甚至後來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個人認為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球員態度和心態。
新教練新氣象。每次新帥上任,出於對球隊的不熟悉,教練都會親自考察和挑選自己心儀的球員,這種情況就需要球員競爭上崗。那麼球員為了能夠入選國家隊並獲得位置,一定會使出渾身解數,並且十分珍惜教練給的機會,所以建隊初期的比賽質量會相對較高,成績也會很好。在陣容固定之後,已經獲得位置的球員面臨的競爭就會小很多,球員對待訓練和比賽的態度就會有變化,變得有恃無恐。這樣的狀態下,輸球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是球員可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建隊初期擊敗過強隊的經歷會讓球員有一點點自負,這種心態球隊在中期輸球,輸球之後這份自負就漸漸變成自我懷疑。因為這個原因,國足在這段時間比賽中的表現就會慢慢變差。在輸掉一些不該輸的比賽之後,隊員在面對比賽對手的時候就會變得自卑,在比賽還未開始之前就會先輸一半。這一系列的心態變化足以擊垮這一支隊伍。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國足在與韓國等強隊的比賽中也不落下風甚至勝利,轉過頭卻會輸給泰國敘利亞這些實力相對較弱的隊伍。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歡迎大家來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