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長大校友——戈普塔

2020年4月19日CCTV-4央視《中國緣》欄目以《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為主題報道了長安大學優秀國際校友戈普塔的故事。這是戈普塔繼2018年8月27日登上CCTV-2央視財經頻道、2019年4月登上了“學習強國”之後再登央視。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Pramod Kumar Gupta,長安大學尼泊爾留學生。1999級公路學院本科生、2003級碩士研究生,現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BIM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先後參與了中國和阿爾及利亞的路橋項目的設計工作和行業新技術的研究,主要從事公路與互通式立交的設計、公路交通專業設計軟件CAD開發、GIS系統開發與應用、雷達測量技術應用研究、BIM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研究與應用等工作。具體參與了江西省石城至吉安高速公路、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的設計;山區高速公路數字化集成設計系統研究與開發、榆佳數字公路信息平臺系統、高速公路運行速度分析系統、公路項目的安全性技術、公路建設項目數字化管理系統與技術研究等多個省部級項目。

工作中戈普塔獲得部門級雙文明建設先進職工、雲南交通科學技術獎(集體)、陝西省交通科學技術獎(集體),成為陝西省BIM發展聯盟設計領域的BIM專家、深圳市交通領域建築信息模型(BIM)設計交付標準主編人員之一,在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5篇。

留學中國,緣分開始

經過一年的預科學習,1999年戈普塔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涯,在公路學院攻讀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大學期間,他刻苦努力,成績優秀,多次獲得優秀留學生稱號。在攻讀完碩士研究生後,他本來有機會去澳大利亞選擇舒適的生活,但戈普塔還是毅然選擇了繼續留在中國。至今,他在西安已經生活了二十三年。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隨著“一帶一路”國際戰略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目前,中國交建在全球157個國家進行市場開發。像戈普塔這樣的外籍員工正在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參與者。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的家鄉位於尼泊爾東南部的賈納克普爾。這是一座有著3000年曆史的古城,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約120公里。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出生在鄉村。父母依靠做農產品小生意維持生計,養育五個孩子。古老的村落裡沒有學校,父親就安排孩子們去20公里外的鎮上唸書。戈普塔很爭氣,從小一直名列前茅。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1998年,戈普塔順利從500人中脫穎而出,獲得留學中國的資格。同年8月27日,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艱苦奮鬥,勇當重任

2006年,戈普塔研究生畢業後到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工作。他業務水平高、善於學習,精通四門語言,在工作崗位上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業績。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這一年,戈普塔接到一個新任務。這是2017年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上成功通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樹段。這段634.8公里的路程,全線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不僅如此,由於高原、日照強烈。凍土層極易受熱融化,導致路面變形甚至坍塌,施工難度巨大。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中交一公院團隊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奮戰了三年。付出了比平原地區幾倍的人力物力,才最終成功通車,但接下來的路段隨著海拔升高,施工難度只會不斷增加。

寒土中心主任陳建兵提出一個建議,能否用BIM技術通過數據提前測試施工漏洞,減少出錯的成本,並安裝遠程傳感器代替人工檢測數據,降低施工風險。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工作所在的BIM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是中交一公院於2016年成立的新部門。戈普塔是BIM部門裡擔任重任的項目負責人,也是中交一公院的第一位外籍員工。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對於自己能成為中國公路上獨當一面的工程師非常感恩。

感念師恩,長大為家

戈普塔說:“我負責的那些項目拿到了國際金獎,我個人又獲得了中國交建2017年度的外籍員工的稱號。背後有長安大學老師,單位領導、同事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在長安大學度過了寶貴的七年,藉著拍片子的機會,他回到母校見一位重要的人——生活老師黃愛琴。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每次見到黃老師,戈普塔就像回家看自己的媽媽,無論有什麼困難,他都願意找黃老師傾訴。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當時只有本科階段的獎學金,他很希望能在長安大學繼續攻讀研究生。黃老師感動於他的用功,專門幫助他整理中國政府獎學金的申請材料,經過評審,戈普塔作為長安大學優秀留學生上報給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並順利取得了長安大學中國政府獎學金的研究生資格。

如今,戈普塔的侄子巴布也從尼泊爾來到長安大學留學,又一次成為黃老師的學生。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回母校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作為優秀校友參加“夢迴長安——百萬校友迴歸活動”

從零到一,書寫標準

當年,戈普塔他是中交一公院招收的第一名外國人,如今他也是第一個出任重要項目總工程師的外籍員工。公路工程項目常耗時幾年的時間,戈普塔經常是幾個項目同步推進,他研究的BIM(建築信息模型)系統,是一項多工種融合的技術,所以他不僅是數據監測人員,也是設計師、產品經理。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收集這些建議,是為了改進深圳梅觀高速公路項目BIM(建築信息模型)系統的使用體驗,這是BIM(建築信息模型)部門自2016年成立後的第一個大型項目,也是戈普塔擔任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負責人後開發的第一個項目。當時,公路系統的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還屬於起步階段,一項新事物的誕生總是困難重重。

當時在整個中國交建公司上下還沒有一套可以成熟操作的BIM(建築信息模型)系統設計流程,一切都是零起步。也正是因為困難重重,公司才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徹底填補這項空白,可是當時公司裡既懂計算機又懂建築工程的工程師並不多,最初的BIM(建築信息模型)部門一共只有五個人,究竟能不能實現公路設計領域的革命性突破,所有的重擔壓在了戈普塔的肩上。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怎麼去做,沒有一個流程,就是說從哪兒開始哪兒結束,沒人知道,但是就知道有一個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要做好。”

一年後,戈普塔帶領團隊做出了第一套BIM(建築信息模型)系統,憑藉這個項目,戈普塔所代表的中交一公院在全球縱覽基礎設施建設BIM(建築信息模型)峰會上嶄露頭角。這是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領域的頂級賽事,參與者來自全球52個國家,共計409個參賽項目。憑藉著突出的技術優勢,戈普塔的團隊入圍三強進入決賽。而一同入圍的一家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設計諮詢企業AECOM,曾是倫敦奧運及里約奧運的整體規劃者,而另一家美國西圖公司更是世界一流的大型跨國公司,與全球超過50個國家有項目合作。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憑著項目突出的技術創新優勢,中交一公院力壓群雄拿下金獎,也是通過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深圳梅觀高速公路節省資金達13.3億,比預計的常規建成時間提前半年完工。更讓戈普塔感到欣慰的是,中交一公院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終於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為整個行業書寫了標準。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見證變遷,第二故鄉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戈普塔的妻子是他學生時代的校友,倆人在校園一起走過了三年時光。畢業後,他們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直到2012年,女兒茜茜出生,二人世界正式成為三口之家。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平時忙於工作,對女兒陪伴很少,難得今天工作結束得早,戈普塔和妻子一起帶著女兒去吃西安當地的美食。

登央視、上“強國”,長安大學校友戈普塔—中國路上的洋工程師

對於戈普塔來說,生活在西安二十餘年,西安儼然成了他的第二個故鄉,他投身於這座城市的建設,見證著這座千年古城的變遷,這也是他作為一名公路人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中國給了我這麼多,我也想還給中國做一些貢獻。”
交通的便捷,讓相隔兩地生活的人們,不斷拉近著心理距離,戈普塔認為,這是“一帶一路”交通的魔力。如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戈普塔所在的中交一公院,也交出了一張張優秀的成績單。

戈普塔相信,有一天在他的幫助下,會有一條高速公路,從中國直通尼泊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