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人生,有千萬次選擇。

女性,有萬千可能。

忠於自我,才是最好的選擇,真正的美好就是成為你自己。

林語堂說:“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做別人。”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生命怎麼樣才有意義,選擇權永遠在你自己手上。

用力做自己,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一切唯一正確的答案。

任何時候,最好的選擇,是成為你自己。

你可以選擇獨身、成為母親、當神奇女俠、浪跡天涯,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

願你是你,獨一無二的你!

這期我們分享的不止是書單,更是讓女性變得更好的智慧。

所以,除了祝女神們節日快樂,同時也祝我們永遠選擇成為我們自己。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01

《單身女性的時代》

結婚還是不結婚,這不是個問題。

豆瓣熱門兩性關係圖書排名前十

豆瓣評分7.8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副標題:我的孤單,我的自我


[美]麗貝卡·特雷斯特 著,賀夢菲/薛軻 譯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5月

索書號:D771.2

館藏地點:第一中文圖書借閱庫


我是一個身邊沒有男人陪伴的人,但我有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城市、我的事業——更有我自己。

——麗貝卡·特雷斯特


麗貝卡·特雷斯特(Rebecca Traister),新聞記者,時尚雜誌ELLE特約編輯,擅長分析女性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表現,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Vogue等多家雜誌撰稿,著有《女孩別哭》(Big Girls Don’t Cry),即將出版《重塑美國 的女性憤怒》(Good and Mad: How Women’s Anger is Reshaping America)。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故事簡介】

《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是一部關於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紀實作品。作者特雷斯特聚焦這一群體,從近百個原始訪談中選取了約三十位女性的故事。當中有叱吒職場的女強人,有兼兩份零工的單親媽媽,有敢愛敢恨的女大學生。儘管她們的膚色、族裔多樣,生活環境與教育背景不盡相同,但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爭取自身權益(選舉權、墮胎權益),影響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身女性正在這個本不是為她們設計的世界裡,逐漸佔據一席之地,是時候開啟一個“單身時代”了。


【媒體的聲音】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美國曆史進程中這一關鍵時刻的人——而不僅僅是單身女性——它都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發人深思的作品。

——《紐約時報》

從階級、種族和性向等視角切入,輔之史料、訪談與趣聞軼事;特雷斯特向我們展現了美國當代單身女性的生活群像。

——《波士頓環球報》

對於那些整日嘮叨女性何時結婚的好事之人,用這本書讓他們保持安靜!

——英國《衛報》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精彩分享】

●我已經習慣並喜歡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而這些男人只會把一切都搞亂。我知道這話聽起來挑剔、瑣碎、自戀,連我自己都是這麼想。我擔心自己變成了一個自私的怪物。但是回想起來,我這麼努力地保護我的私人空間、作息時間和獨處的自由,也是一種防禦手段,為了不讓自己發展不是真心想要的關係。也許我對男人們太苛刻了,但同時我也確定自己對他們並不非常感興趣。(引自第100頁)

●女主人公曾經的生活多姿多彩,她們的身邊不乏調皮搗蛋的朋友、暗中搞鬼的姐妹,還有總喜歡使壞的表兄弟姐妹;她們受過傷,冒過險,生活中充滿了希望與激情。曾經,生活的道路是那樣的寬廣。隨著她們結婚生子,接下來的路卻越走越窄。生活中漸漸只剩下了兩件事—— 照料乏味的丈夫,撫養幾個無趣的孩子;故事的主角也很快要被這些孩子替代。(引自第4頁)


02

《醒來的女性》

我們不只是妻子、不只是女友、

不只是母親、不只是別人的另一半,

我們還是我們自己。

2017年度外國文學(小說類)排名前十

豆瓣評分8.8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美]瑪麗蓮·弗倫奇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07月

索書號:I712.45

館藏地點:中文文學圖書自助借閱區


瑪麗蓮·弗倫奇,出生於布魯克林,是一位工程師和百貨商店店員的女兒。她從小熱愛寫作,十歲便開始創作詩歌和短篇小說。1950年,在霍夫斯特拉大學就讀期間,瑪麗蓮結婚,開始兼職打工以支援丈夫就讀法學院。受波伏瓦《第二性》影響,瑪麗蓮一直堅持創作,希望成為一名作家。她完成了在霍夫斯特拉大學的學業,獲得哲學和英語文學學士學位以及英語碩士學位,成為一名英語老師。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學,於1977年出版《醒來的女性》一書,一舉成名。瑪麗蓮一生關注女性話題,其女兒遭遇強姦也成為她持續為女性權益發聲的原因之一。《醒來的女性》大獲成功之後,她又陸續出版有The Bleeding Heart、Beyond Power: On Women, Men and Morals、The War Against Women等書。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故事簡介】

我們來認識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愛讀書的小鎮女孩,從小就是個獨立而聰明的孩子。她十四歲讀尼采和潘恩,開學第一天就學完了全部課本,學校只得讓她跳級。可這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是“打字員”,人生的主題則是“家庭”。母親對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個好人家”。在 一個封閉的小地方,她的聰明和獨立卻使她成為異類。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樣草草結婚,穿緊身褡,學做飯,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生下兩個孩子,努力讓自己做一位“賢妻良母”。丈夫有體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房子。她舉止優雅,總是面帶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靜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聲地崩潰……


【媒體的聲音】

“我常常會忘了這是一本小說……它創造了一個自成體系的現實世界……作者筆下的女性的生活與自我發現互為表裡。”

——《紐約時報》

“儘管在評論界富有爭議,《醒來的女性》仍然是一本經典的探討男女平等的作品,授出22種語言版本之餘,銷量達到2000萬冊。在20世紀末,它為那些從當時的社會規則中尋求解放的女性,提供了一個充滿力量的故事。

——《洛杉磯時報》

“誠懇、幽默、在逆境悲觀中提煉的智慧,從題材上來說,它無疑觸及了我們每一位女性曾若有所悟,卻從未能清晰表達的內容……令人振奮……影響深遠……像生活本身一樣真實而粗糲……沒有一本小說像《醒來的女性》這樣對我影響巨大。

——《波士頓環球報週日版》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精彩分享】

●因為,開門或關門都不重要,最終你還是被困在盒子裡。我無從探知兩種生活方式之間有什麼客觀上的不同。我所能看見的,只是幸福水平的不同,說是這麼說,我也不很確定。如果叔本華所言不虛,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獲得幸福,因為幸福意味著沒有痛苦,正如我一位叔叔所言,人只有在死亡和爛醉時才不會感到痛苦。彼時米拉關掉了所有的們,此刻,我打開了所有的門, 而我們都感到痛苦。(引自第8頁)

●夜深人靜時,她坐下來喝白蘭地,突然意識到,這一生,她認識自我都是靠別人,比如屠夫看見她時的微笑和恭維,或是給地板打蠟的工人對她傾慕的目光,或者大學校園裡男人的一次回頭——都是對她外表的讚美。這令她毛骨悚然,她想起了莉莉。如何才能停止這種狀況?一個人怎能用如此荒唐的東西來保持自我?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狀態?(引自第36頁)



03

《神奇女俠秘史》

從20世紀初女權主義誕生以來,

“神奇女俠”象徵的女性權益等政治鬥爭就從未停止。

入選《華爾街日報》2014年度十大好書(非虛構類)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美]吉爾·萊波雷,吳培希 譯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7年6月

索書號:D447.12

館藏地點:第一中文圖書借閱庫


神奇女俠已經為女性權益戰鬥了很長很長的時間,這場戰鬥極為艱辛,卻從未得到徹底的勝利。

——吉爾·萊波雷


吉爾·萊波雷(Jill Lepore),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哈佛曆史及文學項目主任,《紐約客》特約撰稿人。善於從史料中挖掘歷史秘聞,並用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著有《A代表美國》《時代之書》《幸福公寓》《戰爭之名》《紐約燃燒》等,其中《時代之書》入選“201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長名單”。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故事簡介】

《神奇女俠秘史》是一本神奇女俠及其創造者馬斯頓的雙重傳記,集合了作者數年間對幾十處機構的檔案資料以及馬斯頓的私人文稿進行研究獲得的成果。

作者以神奇女俠為線索,探討了馬斯頓的個人經歷,以及美國20世紀女權運動的歷史。

馬斯頓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當過大學教師,做過測謊專家,開過律所,做過生意,混過好萊塢,但都不怎麼成功,直到創造出神奇女俠才為世人所知。

神奇女俠的誕生正是他的個人經歷和女權運動的社會背景共同催生的結果。


【媒體的聲音】

這是一個關於女權主義者的故事,它也反映了當時美國女性爭取選舉權和其他社會平等權利、提倡節育、“一戰”後經濟緊縮等社會現象。作者吉爾·萊波雷通過對神奇女俠的探索,敏銳地記錄了美國20世紀女權運動的繁榮、陷阱、烏托邦式的幻象和民眾的失望。

——《華爾街日報》


【精彩分享】

●超過七十年,世界各地神奇女俠漫畫的發行從未間斷。她的崇拜者不計其數。一代又一代的女孩們用印有神奇女俠的飯盒裝著她們的三明治去上學。但是,即使是神奇女俠極熱情的追隨者,也並不知道關於她出身起源的真實故事。她神秘得猶如心臟,深藏不可見。(引自章節:前言)

●超人欠科幻小說一份人情,蝙蝠俠欠硬派偵探小說一份人情,而神奇女俠則欠女權主義烏托邦作品及女性權力鬥爭一份人情。 (引自第3頁)

●女權主義者主張女性應該在政治、工作以及藝術方面擁有完全且平等的參與權,其論點為:女性在任何方面都與男人完全平等。女權主義者想要將性與生育區分開來,如此,對於女人來說,性可以像男人一樣成為一種愉悅,而非一種犧牲。“女權主義最基本的根基”,桑格表示,在於女性對她自己身體的控制權,“擁有不受教會或政府幹涉而成為一名母親的權利”。(引自第19頁)



04

《鑽石與鐵鏽》

萬眾矚目的天才少女,

如何成為了為自由而戰的民謠女王?

瓊·貝茲的成長之旅與回望之書。

2020年豆瓣好書榜上榜圖書

豆瓣評分8.0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作者:瓊·貝茲 著,朱麗娟 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0年07月

索書號:K837.12

館藏地點:第二中文圖書借閱庫


“僅僅做音樂對我來說是不夠的。必須有人去拯救世界,我感覺自己適合這項工作。”

——瓊·貝茲


瓊·貝茲(Joan Baez),美國音樂人、詞曲家、社會活動家、傳奇民謠歌手。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登上歌壇之後,她的作品始終熱切關注著時代、社會與人民,在六十年代曾風靡一時。同時,她一直投身於社會活動,在反戰、反暴力等領域奮鬥,呼籲自由與民主,為邊緣人群和弱勢群體爭取權益。在其職業生涯中,瓊·貝茲發行了三十多張專輯,至今已公開演出六十餘年。2007年,貝茲獲格萊美終身成就獎,2017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故事簡介】

愛與掙扎的自我袒露之書,二十世紀美國樂壇與激盪歲月見證史,歌唱自由的民謠女王,坐在六十年代的鮮花荊棘之上。

瓊·貝茲以真摯坦誠的筆觸回望自己的傳奇人生,一個桀驁不馴的天才少女如何慢慢成為美國民謠的關鍵人物,進而又成長為以歌聲和行動對抗不公和暴力的和平使者。

從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長故事,到作為橫空出世的民謠少女,面對一夜成名的悸動與掙扎。再到與迪倫的相知相愛、與馬丁•路德•金並肩同行。她穿越了六〇年代的風雲悸動,在數種錯綜複雜的價值觀交戰中,努力保持著自我和理想主義的並肩成長。她穿越過戰地與鮮花,為爭取正義與和平積極行動,曾冒著生命危險在空襲中訪問越南。


【媒體的聲音】

館員薦書丨女神節快樂,願你選擇成為你自己


【精彩分享】

●生活在六十年代的感覺不錯,但我也樂意不去想它們,而是集中注意力去找到某種方法讓人們面對八十年代的現實。事實上,我在過去的七八年裡仍然在盡力演出,演唱了很多歌曲,只不過大部分是在歐洲罷了。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在歐洲?因為在那裡我有很多觀眾,而且,簡單地說,我確實是被他們寵壞了。現在是時候回家並且認真投入我在美國的工作了。我兒子對我的過去怎麼看?現在,我的歷史已經變成了他的歷史。事實上,最近一次,他曾告訴我,我出現在了他的歷史課本上。我則對他說,我希望自己能夠被公正地描述。在我所有的成就中,哪一項是最值得驕傲的?我的兒子。(引自章節:一兩句肺腑之言)

●“樂觀”這個詞語是在危險和不穩定的世界裡扭曲現實用的,“希望”這個詞語聽起來更加溫和與長遠。(引自章節:一兩句肺腑之言)

●在1959年冬天之前,邁克爾和我從未想過彼此分開生活。但惡魔讓我生病。有時候我需要被人抱住,像迷路、顫抖的流浪兒,其他時候又想跟人調情,征服他們。我是普通中學生口中“帶刺情人”的完美範例,拒絕屈服引誘,並告訴自己一直且依舊“很好”。“聖母”就在村子裡,她不酗酒、不吸毒、不做愛,但不知怎的,她像個妓女,她的惡魔在撒野。多年後,邁克爾告訴我,這就是為什麼他會愛上我一一我就是他崇拜的“處女”和他想拯救的“妓女”。(引自章節:斟滿我的愛情之杯)

書刊流通部 長春市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