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而不奢貴而知儉: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顯了其勤儉樸素的另一面

古來帝王多豪侈。許多君主不僅生前享盡榮華富貴,而且在死後也要追求奢侈。身後厚葬的奢糜之風,在歷代君主中屢見不鮮,但卻也由此帶來帝陵被盜掘的後果。因此,古代君主為了顯示身後餘威的厚葬,反成令其身後不得安寧的愚蠢行為。對於厚葬帶來的惡果,曹操和曹丕父子,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們都選擇了不事奢侈的薄葬。由此使人得以窺見,被世人視為篡漢奸雄的曹操和曹丕父子,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另一面。

01、一生稱王稱霸的曹操,依然未改其樸素無華的作風

公元前220年3月(漢獻帝25年),魏王曹操去世了。作為氣吞群雄統一北方的梟雄,權高位尊的曹操,從未刻意追求相奢侈享受。他不僅生前注重發展生產恢復經濟,為使北方早日從戰爭的創傷中彌復瘡痍貢獻匪淺。而且不事奢侈的曹操,即便是到了生命即將結束之際,也依然一以貫之的力行著節儉樸素的作風。

尊而不奢貴而知儉: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顯了其勤儉樸素的另一面

(魏王曹操)

在其臨終前,曹操留下遺命說:“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民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珠寶。”曹操表達的意思是:如今天下亂局未了,南方割據勢力尚未清除。因此不能因為我的去世使北方受到震動,各地駐軍將領和有關部門,在短暫的喪期結束後,要立即恢復到正常狀態。在舉行葬禮時,只需使用平日穿著的衣服殯斂即可,而且不許使用金玉珠寶等奢侈品陪葬!

儘管世人對曹操有許多誤解。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室江山納入掌中,使漢獻帝名為漢朝天子,實則淪為被操縱的傀儡。因此曹操雖名為漢相而實為漢賊,應當受到世人的口誅筆伐!然而,曹操不僅生前致力於謀求天下統一,為恢復國力與民力殫精竭慮。而且死後也沒有為了一己之私便肆意耗費物力財力。曹操能從大局出發,生前力行樸素,身後實行薄葬。既沒有營建與其魏王地位相配的豪奢陵墓,也沒有用金玉珠寶等奢侈品殉葬。這種樸素無華的作風,實為難能可貴。

縱觀歷代君主,因厚葬而遭盜掘者不可盡數。歷史久遠的就不必提了,就說東漢王朝的歷代先君,在董卓亂政時就曾被翻屍倒骨,令其死後也不得難安寧!《三國志》記載:“……初平元年二月,(董卓)乃天子徙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東漢王朝尚未滅亡,而其先帝之陵便已難得安寧。諸帝徒耗民脂民膏,本欲通過營建豪陵殉以奢侈之物,藉以誇示於千秋萬代。然而,其國尚存其陵便遭盜掘!徒耗財力,徒勞民力,營以巨陵,殉以寶藏,最終卻仍不免為他人發掘!厚葬之風又有何益於帝王?身居魏王之尊的曹操,生前崇尚儉樸,死後也不追求奢華,這種持之以恆力行儉樸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尊而不奢貴而知儉: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顯了其勤儉樸素的另一面

(魏文帝曹丕)

02、曹丕稱帝后,並未因地位的變化,而變樸實無華為奢靡鋪張

魏文帝曹丕因強迫漢獻帝“禪位”,而在歷史上留下篡漢的惡名。但是曹丕卻仍不失曹操之遺風。曹丕在愛惜民力珍惜物力,力行儉樸不尚奢華上,同樣可以被稱為帝王中的典範。在曹魏政權取代了漢政權,曹丕以皇帝之尊統治了半個天下後,也沒有因為地位的變化,而變勤儉樸素為奢靡享受。

古代君主都會在生前就為自己營建豪華陵墓,既是為了彰顯帝王的尊貴,同時也是為了誇耀於後世!然而,同樣位居皇帝之尊的魏文帝曹丕卻不肯這樣做。曹丕曾經詔告群臣說:“……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地。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黷也。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己!

曹丕在詔書中,向群臣開誠佈公地表明瞭自己的生死觀。曹丕認為所謂的埋葬,只不過是為死者尋找一塊棲朽骨、藏肉身之地而已,根本就沒有必要搞的奢侈無度!他還對群臣表明了自己死後的處置方式:“

……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棺但當漆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總之一切都要求儉樸而不奢侈,莊嚴而不過度耗費物力財力!

曹丕的皇帝之陵也是因山起建的,《三國志》記載,魏文帝曹丕曾下詔說:“……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寑殿,造園邑,通神道!”試問:在古代君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像曹丕這樣,主動將皇陵規格降至最低?而且還只允許在陵中以瓦器殉葬,絲毫不用珍寶金銀的?又有多少古代帝王不僅生前窮奢極欲,而且還要在死後把這種奢侈帶入地下,夢想著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享受為所欲為的奢靡!

尊而不奢貴而知儉: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顯了其勤儉樸素的另一面

(三國鼎立形勢圖)

結束語:曹操與曹丕父子皆是亂世之梟雄,而且又一為魏王一為魏帝,但卻都能做到將儉樸之風一以貫之。生前不追求奢侈享受,死後也不肯耗費民力財力營豪陵殉珍寶。因此儘管他們在歷史上飽受爭議,但卻也因其能夠明辯是非嚴於律己,不肯為了一己之私而耗費天下物力,而使人們從“奸雄”曹氏父子身上,看到了其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另一面!

資料參考:《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