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狗的馴化歷程已經非常悠久了,但狗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出現的非常少;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相對花魚鳥鶴山水等等,似乎狗的意境並不是很高;那麼描繪市井生活的繪畫中應該常常出現狗的身影吧?但正好相反,它們出現在皇家宮廷繪畫中。
唐代宮廷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是現存繪畫中較早出現狗子身影的作品了,裡面描繪了女人們逗西施犬的場景;但是狗並沒有作為主要對象被描繪,是為了襯托皇家生活的樂趣,時間逐漸發展到明代才有了專門描繪狗的作品。
瞭解過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朋友都知道宋徽宗趙佶是一位藝術家皇帝,藝術成就極高,他的《瑞鶴圖》精妙絕倫,瘦金體冠絕古今。其實在明代,也有一位藝術家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他在藝術史中也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水花鳥無不精通。著名的《雙犬圖》就是出自明宣宗之手。
古人對動物的骨骼和結構並沒有特別的瞭解,這更考驗畫家的功底。
飄逸的蘭草,神情自若的狗子
到了滿清時期,熱帶打獵的統治者們都是愛犬人士,當時的兩位著名宮廷畫家郎世寧和艾啟蒙都曾為乾隆皇帝繪製過《十駿犬》,描繪了各位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十隻名犬。在清朝時期,很多宮廷畫師都是西洋畫家,他們在繪畫技巧上作出了改變,以西方素描為基礎,運用解刨學,讓畫面更具有寫實性。
清代的繪畫中出現了很多犬類的珍惜品種,郎世寧筆下還有藏獒。收集這些名貴的犬類,更加體現出皇家對犬類的寵愛,也是一種樂趣,畢竟狗狗是我們最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