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什麼很多人只有失去才後悔莫及呢?

用戶104803645156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敬老孝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責無旁貸的贍養老人。在我身邊孝順兒女多的是,最讓我感動的是我的一個同事,因為我們在同一個辦公室 ,她對父母所做的好多事情皆是耳聞目睹。她是我們學校的教研主任,除代一個班的語文外,還兼班主任工作,家裡的事情暫且不說,就學校這一攤子事兒就夠忙的了……她孝敬父母的時間都是一點一點擠出來的,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先忙,我先看看爸媽去!”說完便一溜煙騎著電動車飛走了……她氣喘吁吁地回到學校:“我慌慌張張地給爸媽洗完腳就跑來啦,也沒來得及拖地板……哎!馬上就該我上課啦!”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她把老媽像孩子一樣帶到操場旁邊,安頓好後又忙去了……

只要我們願意孝老,時間總會擠出來!為啥要等到老人離開後才後悔莫及?是真的後悔?還是演戲給人看?

記得一位道德模範告訴她的晚輩:不能和不孝順父母的人做朋友,他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 ,能對你好嗎?我經常給周圍人說起這個真實事例,意在讓大家都能好好贍養父母,就可以廣結善緣,晚輩也會學著你的樣子孝敬你[耶][耶]希望大家抽出點時間陪陪父母,別說“子欲養而親不待”了!願人間少點遺憾🙏🙏


龍飛鳳舞20190425


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整天為了房子,車子,票子等等,天天為生活奔波,老人但凡有一點辦法都不願向孩子張口,能幫孩子一點是一點實在幫不了也不願麻煩孩子,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當他們身體有個病痛啥的都不願讓孩子有心理負擔,而孩子為了生活也無暇顧及,當有一天老人病痛到晚期,突然離世了,孩子才如夢初醒,所以趁著老人健在多多關懷一下老人,不要留下遺憾才悔之晚矣,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就是這個道理。



群姐生活


回答這樣的問題,心情有些沉重。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到了父母離去了才知道後悔。才知道虧欠父母太多,為自己沒能很好的回報父母而深感愧疚,卻又追悔莫及呢。難道真的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嗎?恐怕未必吧。在這些人中可以分為三種人。

一:真的是因為諸多的外部因素,或是命運多舛無暇奉養。或是因為疾患困頓,有心無力等受到不可抗力的情況所迫,真的是無法及時為父母盡孝,只好希望父母能延長壽命,多留給一些時間,等待兒女們日後有機會,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可惜又會有多少父母真的能夠等待呢。所以才有了“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無奈和感嘆!

“父母駕鶴西去,兒女萬乘難留”留下的只是愧疚和遺憾了。

諸如此類的情況,古已有之,著實令人唏噓,也發人深省。

二:這種人當父母去世之後,也會發一些類似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慨之詞,可事實上並非如此。父母已經給了這些子女足夠的時間,子女們也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孝敬父母,很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可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這些人父母健在的時候,並沒有真心的感恩父母,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反而覺得父母虧欠自己很多,一直向父母索取。有的雖然已經長大成人,仍然好吃懶做,無所作為。吃老啃老,還要恨老怨老,倒像是父母對不起他們。這種人根本不懂得贍養老人,孝敬父母的道理。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真心實意的感恩行孝,父母不在了,也沒有什麼追悔莫及。只是用“子欲養而親不待”來為自己的泯滅地良心,缺失地品德做些掩飾罷了。

三:這類人他們似乎也知道做人要懂得感恩,要報答父母。可是總覺得當下顧不上,條件還不夠。所以就是,等我條件好了,等我有錢了,等我有時間了。等等多多,藉口多多,結果父母等來的不是溫暖與寬慰,等來的卻是寒心和淒涼。等到父母真的去世了。這時才又哭天搶地,悲泣嚎啕。還抱怨父母沒給機會,沒等到以後好好孝敬,好好報答。他們覺得“不是當兒女的不想好好報答你們,子欲養而親不待呀,我們也很傷心,也很遺憾呀”。這一類人把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成了推卸責任的最好託詞,也成為掩蓋自己缺乏知恩圖報之心,毫無倫理道德觀念的遮羞布。

其實我們做兒女的,孝敬父母是很容易的事情。父母也特別容易滿足。他們不需要豪宅大屋,他們只求溫暖舒適。他們不需要金銀財寶,他們只求豐衣足食。兒女們為他們端一盆泡腳水,煮一碗熱湯麵,冷了添一件保暖衣,熱了送一把清涼扇,久別時的一聲問候,相見時的一個擁抱,這些就足以讓父母特別滿足,倍受感動。有句話說的特別真實貼切,“父母給兒女東西時,兒女笑了,兒女給父母東西時父母哭了”。這一哭一笑,道出了兒女的感激和父母的感動。這時候父母的眼淚是熱的,是飽含了滿足和幸福的。

慈母手中線,牽連著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牽掛。

遊子身上衣,穿戴著母親的關懷和庇護。

臨行密密縫,承載著母親的祝福和希望。

意恐遲遲歸,是母親盼望著孩兒們行走天涯也不要忘根,不要忘本。

如果做兒女的都能多想想父母養育我們的千辛萬苦,都能感恩父母對我們的如海深情。那就應該付諸實際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各盡所能,給我們的父母以真誠的回報吧,別再為子欲養而親不待,失去了才後悔莫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