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房價過低不利於年輕人奮鬥”——很夢幻的一句話

疫情還不算完全過去呢,至少國外正如火如荼吧,我們又不是要閉關鎖國,所以病毒離我們並不遙遠。

但即使這種情況下,討論房價是漲是跌的問題又冒了出來,可見人們所關心的事件裡……房價僅次於我們生命!

其實除了房價,醫療,教育,養老很多事情都沒有盡善盡美,值得人們關注的,但這一切在高昂的房價面前……都無足輕重!

也有很多朋友問過我對房價怎麼看:是會繼續漲呢還是會跌呢,要不要現在買房呢?我給的答案都是:房子是完善生活的一個部分,當買房會嚴重破壞另外的組成部分時,是不值得買的,與漲跌關係不大,從自身實際情況考慮才是首要的!

但架不住問的人太多,不問到底不甘心!我就完整的說下我對房價走勢的看法吧!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過去倆年房價為什麼漲,是以一種什麼趨勢在增長

通常供需關係決定價格上漲活下跌,但房子是例外!

為什麼這麼說呢,倆個字:槓桿

所以房價的上漲不是因為買房或者炒房的人多,所以價格蹭蹭蹭的上去了。

什麼時候我們需要做槓桿?缺錢啊!你要有錢全款買,你會分三十年嗎?

同理,開發商也是一樣的。開發了一個樓盤,之後就是銷售吧,賣不掉呢?資金週轉出現困難了,怎麼辦?

倆條路:要麼降價大甩賣,要麼借錢。

可是開發商從一開始就是借錢做的買賣,地皮抵押給銀行,錢到手動工。完工了降價賣?欠的錢怎麼還?十個開發商九個半的處境是:降價意味著破產!

那第一條路走不通只能選擇第二條路了,繼續借錢!

怎麼借?買地皮做更大的槓桿啊!全部開發商情況都差不多,所以更要聯合起來不降價啊,甚至是繼續漲!只要房子還是值錢的,銀行就不會催債,抵押還是成立的。反之你敢降價,第二天銀行就會重新清算抵押了。

所以,過去的一倆年裡,我們每收到風聲說開發商沒錢啦,房子要降價啦,他們再不降價就破產啦!還沒高興倆天,噩耗就來了,不降咋還又漲了呢?吃瓜群眾一臉懵逼,買了房的一臉歡喜。

基於槓桿在這其中的發揮的作用,供需關係已經完全亂了。

現在的情況是:群眾不買房,那錢就存銀行,吃點利息,最好房價能下跌,然後到合適的時候再買。

可是你會算賬銀行不會算賬嗎?錢是要流通的,你放銀行吃利息,那銀行就放開發商手裡吃利息啊,然後開發商漲價讓這個微妙的平衡繼續著。

銀行其實也會做風控,那麼多錢流向地產也是危險啊,他們更希望分散到個人手裡,那樣對銀行是最安全的,個人欠的貸款銀行是最不擔心你破產還不上的,因為你沒產可破。

但房價太高,接盤的少啊!所以銀行會出臺一些所謂的“利民政策”諸如:降息,更低首付等等……

群眾就氣憤了,銀行你咋不幫我們打壓房價還誘導人們買房,變相提高房價啊!

我只想說:你們想多了,銀行既不會幫開發商,也不會幫群眾,它只做自己系統的風控!

那既然我們不買房,房價反而上漲,乾脆買好了,是不是就下跌了。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大量的買賣出現,開發商資金週轉不在出現困難,它只會更多的開發樓盤,商人逐利,嚐到了甜頭後怎麼會滿足呢?

所以在開發商,群眾,銀行槓桿這三者裡,形成了死循環,不管你買不買,該漲還得漲。

要打破這種循環,只能是一刀切。直接斷掉槓桿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供需關係回到正常,賣不掉降價賣,賣的好漲價賣,就這麼簡單。當然陣痛肯定有,多少房產拉高的GDP得現原形,多少房地產相關企業得受波及這都是沒法避免的!

國家其實陸續出臺了不少限制房價的政策,但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生病到必須動手術才能好的地步,卻選擇了保守治療。結果就是錢也花了,時間也耽誤了,病情還加重了!

國家每年增發多少貨幣,是希望帶動實體業發展,結果呢?實體業越來越萎靡,不止增發的貨幣,實體業萎縮的經濟打包一起流向了房地產,它就像一隻進食的饕鬄,越吃越大!

我的觀點就是: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房價就不會下降

買了房的別急著高興,照這樣下去會出現的結果並不如意。

最後只能說:房子有價無市,買了房的別管你花多少錢買的,它可能以後市值一千萬,一個億,但沒用,賣不掉。沒買房的也只能看著房價發呆,沒辦法,買不起。

然後人們會拋開房屋買賣這個死局,選擇租賃。但租賃的價格會極不合理,因為租賃可不會有槓桿來插一手,它會忠實的遵循市場實際的價格。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發現,現在已經初現端倪了。很多地方租賃價格與買賣價格完全不對稱,倆百萬的房子月租可能不到2000。還得裝修,租出去後還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東西損壞責任規劃等等矛盾。

說句大白話,倆百萬存銀行利息都不止這點,圖啥?

這其中出現的巨大差距,就是房子市場價值和實際價值的差距,這個差距越大代表泡沫越大。

以上就是我對房價走勢的全部想法了,進代表個人,覺得有點參考價值的看,覺得沒有價值的勿噴,純粹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