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米價:清末米荒中的自殺慘劇

清朝末年,米價波動劇烈,民眾辛苦一整日所得的工錢常常買不起一升米,搶米風潮席捲蘇浙贛湘等省,自殺慘劇頻頻發生。今天,龍馬君就和各位讀者老爺聊聊米荒舊聞中的自殺故事。

失控的米價:清末米荒中的自殺慘劇

第一個故事來自1911年12月2日的《申報》,據報道,杭州下城孩兒巷內有家理髮店,店主非常貧困,平日生活全賴理髮收入。杭州光復後,老百姓都去了辮子,理髮店的生意一落千丈,加之米價高漲,店主接連幾天都吃不上飯,絕望之下,在農曆十一月初四拿著理髮的剃刀自己割喉,誰料沒割斷頸動脈,並未喪命,店主又試圖投井自殺,被鄰居阻攔送醫。

至於有沒有搶救過來,龍馬君並未查到後續報道,原報道里說“聞有性命之虞”,那估計是凶多吉少。

第二個故事同樣來自《申報》,浙江餘姚北鄉指揮廟一家六口出門乞討,苦苦乞討了一整天,一無所獲,一家人就用僅剩的一點大米和著農藥煮了一點稀粥分食。第二天正午,鄰居發現異常,撬門而入,一家六口整齊的躺在床上,都早已斷氣了。

蘇州也發生了類似事件,東白塔子巷的一位機匠家實在過不下去,在稀粥裡摻了毒藥,全家一起自殺。

龍馬君家住鎮江,幼時祖母也曾講過一個故事,說某戶人家生活艱難,便煮了一大鍋河豚,河豚極其美味卻有劇毒,吃完這最後一頓河鮮,全家老小也就共赴黃泉了。

失控的米價:清末米荒中的自殺慘劇

最後一個故事發生在湖南長沙,也最廣為人知。

長沙南門外有位叫黃貴蓀的挑水工,一貧如洗,全家的生計只靠他和妻子打些零工。1910年的4月11日,他的妻子拿著全家僅剩的80文錢去買米,店主挑剔,說她帶來的錢中有12枚已經不流通,讓她再去湊錢。妻子只得問親友相鄰借錢,終於湊足,再去米店買米。此時米價上漲到了92文一斗。妻子苦苦哀求,店主仍是堅持新價。

妻子空手回家,生起了柴火,取了些門口的泥巴,捏成了泥餅遞給一對子女,說把這些泥餅燒熟了就可以充飢。隨後投水自盡。

男主人黃貴蓀做工歸來,發現妻子慘死,又看到子女在啃著泥餅,就一手夾著一個孩子,也投水自盡了。

頃刻之間,四口斃命,家破人亡。

失控的米價:清末米荒中的自殺慘劇

這起自殺事件引發了後來被稱為“長沙搶米風潮”的大規模民變,憤怒的民眾湧上街頭,將長沙地區800多家米店搶了個乾乾淨淨,並搗毀了湖南巡撫衙門、外國領事館、洋行和教堂多處,最後清政府從湖北大規模調兵方才彈壓住。

這些故事細細品來是可以看出一些東西的,上述故事的發生地都算是我國的大米主產區,即使有所歉收,也絕不會形成大的米荒,上述人倫慘劇能一再發生,說明清廷的治理出現了嚴重問題,隨後的覆滅也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另一方面,清朝的老百姓是最善於忍耐的,不到萬不得已大約是絕不會鋌而走險的,從前面幾個故事來看,即使到了萬不得已,老百姓也只是選擇自我毀滅,而絕不會為清廷添半分麻煩。有如此好的民眾作為統治對象,最後還是丟掉了江山,可見清朝滅亡的原因絕不在外部,而在於其自身。

清廷一味歸咎外國,實在是豈有此理。

本文由龍馬人文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