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The reality of one person is not in what he reveals to you,

but in what he cannot reveal to you.

一個人的實質,不在於他向你顯露的那一面,而在於他所不能向你顯露的那一面。

很多時候,我們會喜歡上第一眼看到的以為TA就是命中註定的另一半。我們開始會發現她的一舉一動都那麼美麗和淑雅,會認為她是一個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淑女。因此,墜入愛河不可自拔,堅持不懈的追求她。最後,兩個人歷經種種終於在一起了,當我們走近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神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後來,我們後悔了。

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生活中的暈輪效應

當初我們把她的所有都看得非常完美時,這是因為我們還不熟悉她,只看到了她的外表,於是就一葉障目,認為她是個自己心目中的女神,當在一起後結卻後悔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暈輪效應”,所謂暈輪效應,就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對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就是說,當我們初次見到一個陌生人時,如果被她的某一方面的優點所吸引,那麼在你的心中,她的優點將會無限放大,從而掩蓋她的缺點。這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一種誇大了的社會現象,也指人們在看待問題的時,沒有經過完全瞭解,而是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社會心理效應。

在這種心理效應的影響下,當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被對方所具有的某種特徵擴大到其他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特徵上,以為她的其他方面都跟自己看到的一樣。

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暈輪效應”會擴大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因此,當我們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後,就會很難感覺到她的缺點的;而當我們不喜歡某個人時,就會很難看到她的優點,從而覺得她一無是處。

這種心理效應的存在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一方面,它會使我們一葉障目,讓我們無法真正認清事物的真假好壞,從而被人所利用。因此,當我們在餘人交往的過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要時刻警惕著,不能被外在的表象所矇蔽。俗話說:“一醜遮百俊”“一俊遮百醜”,這就是“暈輪效應”的體現。另一方面,當我們去面試或者和她初次約會時,我們的表象會被他人所記住,並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她們留下的是好的印象則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如果是壞處的話,則很難消除這種影響。所以,當我們去約會或者去面試時,功夫一定要下好,儘量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俄國著名的文學家普希金曾經因為“暈輪效應”使自己陷入到痛苦之中。年輕時的普希金深深地愛上了一名叫娜坦麗的美女,她被人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麗長得十分的漂亮,這讓普希金覺得這個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也是善解人意的、浪漫的、優雅的,普希金深深的愛上了她,非常想跟她白頭偕老。

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普希金妻子--娜坦麗

於是普希金熱烈的追求娜坦麗,後來成功了,娜坦麗嫁給了他。不幸的是在他們結婚後,普希金逐漸的發現娜坦麗與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每當普希金將他的作品念給她聽的時候,她總是捂著耳朵說:“我不要聽!我不要聽!”相反,當她拉著普希金與她一起出席一些豪華的晚會、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了自己的創作,並且在奢華的生活中欠了一屁股的債,最後還為了紅顏與別人決鬥,最終死於非命。

在普希金看來,娜坦麗長得漂亮,於是就默認娜坦麗肯定也會有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位,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是“暈輪效應”欺騙了他。

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普希金決鬥圖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暈輪效應”會受到我們以前生活經驗和情緒的影響,會產生一種心理定式,從而歪曲我們的認知,使我們看不到真實的世界。

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我們要要克服這種心理效應的消極影響,我們要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使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人際交往中,不要一味地贊同別人的觀點,要理智地經常進行自我反思,拒絕被美好的東西一葉障目,要客觀冷靜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戀愛中的暈輪效應,如何害了我?

“暈輪效應”這一心理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我們會因此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偏袒”,從而導致我們對人或事物帶有偏見。因此,當我們在瞭解他人時不要以偏概全,而要注重深入全方位的瞭解對方的行為等深層結構,做出客觀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