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本頭條前文(《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曾談到,《西遊記》小說中武當山不但作為故事情節的場景之一,而且武當山主神——真武大帝也在取經故事演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多次出鏡。經統計,真武大帝(或以佑聖真君、蕩魔天尊、玉虛師相稱呼)在小說中共提及七次,其中三次出鏡。

在天宮就任"齊天大聖"時,孫悟空每日裡東遊西逛、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只以弟兄相待,見三清只稱個"老"字。那麼,孫悟空與同列仙班的真武大帝關係如何呢?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真武大帝是個"狠角"

真武大帝在天宮的角色。真武大帝在《西遊記》小說中,職務有變化。大鬧天宮時期他叫佑聖真君,負責領著王靈官一班人保護玉皇大帝的禁宮——凌霄寶殿,相當於御林軍首領。後又執掌北天門,奉玉帝敕旨"剪伐天下妖邪",因為戰功被封為真武大帝,是玉皇大帝直接指揮的人(此時已與老上級北極紫微大帝平起平坐了)。而後又奉元始天尊(即"三清"之一的"玉清",天庭董事長級人物)符召"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真武大帝在天宮專事降妖除魔,相當於天庭降妖除魔總管。降妖無數,因此群陰懾服。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真武大帝

  • 資料鏈接: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原為淨樂國(相傳為東周的糜國)太子,自幼聰慧,一心修道,因此15歲離家,來到武當山,在太子坡、紫霄宮太子洞、南巖等處修行,歷時七七四十九年,終得紫炁元君(太上老君)點化,在飛昇崖得道飛昇。從宋朝開始,以真武大帝修真、得道故事為脈絡,民間開始在武當山修建道教宮觀,祭祀真武,這就是武當山道教的由來。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真武大帝

  • 資料鏈接:蕩魔天尊的由來——降魔洞陰。據《元洞玉曆記》載:殷商末期,紂王每天都造下傷天害理罪孽,使得六天魔王招引眾多惡鬼,傷害眾生,世間怨毒之氣聚集不散上衝太空。元始天尊正與諸天上帝於玉清聖境講法,忽然天門震動,但見怨毒惡氣,彌塞天光,不覺大為震驚。於是,元始天尊命玉皇上帝降詔北極紫微大帝。陽以周武伐紂,平治社稷。陰以玄帝收魔,間分人鬼。上賜玄帝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帝敬奉教勅,領六丁六甲、五雷神兵、巨虯獅子,毒龍猛獸,下降凡界.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在《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中也有相似記載,元始天尊符召北方召真武神將【汝宜往彼,收斷妖魔,拔濟魂爽】。於是真武奉敕旨【乃披髮跣足,踏螣蛇八卦神龜,部領三十萬神將,六丁六甲,五雷神兵,巨虯獅子,毒龍猛獸,前後導從,齊到下方。七日之中,天下妖魔一時收斷。人鬼分離,冤魂解散。生人安泰,國土清平。】七天就蕩除全部妖魔,真武因此名聲大噪,因戰功封"蕩魔天尊"、"玉虛師相"(相當於天庭的帝師與丞相),統攝三界群邪。從此功成名就,"靜享武當山,安逸太和殿",武當山成為他的道場。真武大帝蕩妖除魔的輝煌戰績威震神人鬼三界,號稱"戰神"。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真武大帝畫像

  • 資料鏈接:歷朝歷代對真武大帝的封號。在道教典籍中,真武大帝的第一個封號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唐太宗所封),即"北極四聖"之一的佑聖真君。後受歷代帝王重視,屢受敕封,不斷加號。到宋寧宗時被封為"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真君",元成宗時被封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完成了從"真君"到"玄天上帝"的轉變;明太祖時被封為"武當真武之神";明成祖時被封為"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明嘉靖帝時封號最長、最高:"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渡群迷;普為眾生,清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蕩魔天尊"(《蕩魔天尊像》石刻載)。

南贍部洲為什麼沒有妖魔鬼怪?《西遊記》中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都出自在如來眼中【不貪不殺,養氣潛靈】的西牛賀洲,反而是【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的南贍部洲、東土大唐所在地反而沒有妖魔鬼怪?

有人會反駁:孫悟空不是妖怪嗎?——看來你讀西遊不精,孫悟空出生於東勝神洲,屬傲來國人氏,學藝於西牛賀洲,是個"國際留學生"。

南贍部洲沒有妖魔鬼怪的原因,可能在於南贍部洲北有真武大帝坐鎮,南有觀音菩薩管束,眾妖不敢造次,因此無妖敢作亂。

那有人又會問:那西牛賀洲是如來佛祖坐鎮,為何妖鬼橫行?

的確如此,如來佛祖法力廣大,誰敢造次?——不過,如果有人組織、安排呢?

大鬧天宮時,孫悟空栽在真武大帝手上

我們且來捋捋大鬧天宮的故事細節(見《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 孫悟空他跳出丹爐後,撂倒老君,一根如意金箍棒直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孫悟空一直打到了玉帝辦公的靈霄殿外。
  • 此時正好是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值班,他擋住孫悟空,在靈霄殿前你來我往,鬥在一處,勝敗未分。
  • 佑聖真君及時趕到,立即調來三十六員雷將,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兇惡鏖戰,這就為玉帝爭取了時間。
  • 玉帝立即請如來佛祖出馬降服了孫悟空。

從這兒可以看出,若不是佑聖真君調三十六員雷將,把大聖纏住,如來佛祖是不可能降服孫悟空的。所以說,大鬧天空中,孫悟空是栽在佑聖真君(真武大帝)手上。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大鬧天宮

取經路上真武大帝曾幫過孫悟空兩次

按說孫悟空栽在真武大帝手上導致被壓五百年,二人應該"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令我們意外的是,二人有居然交道,西行取經路上真武大帝甚至幫過孫悟空兩次。

第一次:哪吒提議,玉帝安排,真武借寶

具體情節發生在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中。唐僧師徒四人行經平頂山,銀角大王化作一老道士以三座大山壓住孫悟空,擄走唐三藏三人。金角大王令精細鬼、伶俐蟲拿著紫金葫蘆和玉淨瓶去收壓著的孫悟空。孫悟空逃脫,化作一道士,糊弄精細鬼、伶俐蟲,與他們鬥寶,吹牛說他的葫蘆能裝天,好騙這二傻子換寶貝。

在"裝天"演示過程中,那大聖念動咒語,叫那日遊神、夜遊神、五方揭諦神奏上玉帝,將天借與孫悟空裝閉半個時辰,以助成功。那日遊神徑至靈霄殿下啟奏玉帝。那玉帝哪裡相信天能裝。哪吒三太子奏道:"萬歲,天也裝得。"玉帝道:"卿有何助?"哪吒道:"請降旨意,往北天門問真武借皂雕旗在南天門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閉了。對面不見人,捉白不見黑,哄那怪道,只說裝了天,以助行者成功。"玉帝聞言:"依卿所奏。"那太子奉旨,前來北天門,見真武備言前事。那祖師隨將旗付太子。

因此,孫悟空"裝天"騙得精細鬼、伶俐蟲的紫金葫蘆和玉淨瓶,得益於真武大帝的"皂雕旗"將日月星辰閉了。但這個忙,孫悟空沒有直接請,真武大帝也沒有直接幫,而是通過哪吒三太子的"勾聯"實現的。

第二次:孫大聖沒請動真武大駕

那唐僧師徒四人途徑小西天小雷音寺,黃眉大王將唐僧與八戒、沙僧捉去,孫大聖在二十八宿幫助下逃出金鐃,卻對黃眉大王的"人種袋兒"無計可施。孫大聖忽想起被稱為"蕩魔天尊"的北方真武,法力廣大,決定去請他來搭救師父一難(見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設小雷音,四眾皆遭大厄難》)。

那孫大聖縱祥雲徑轉南贍部洲來拜武當山五百靈官迎上,大聖自報家門,眾靈官隨報。祖師即下殿迎至太和宮。大聖備言前事,作禮道:【"我無計可施,特來拜求師相一助力也!"】可見孫悟空與真武大帝二人平日裡沒有走動,二人不熟。

那見三清稱個"老"字的孫悟空,見真武大帝卻恭恭敬敬稱其最高稱號"玉虛師相",姿態可謂恭敬。

不過真武大帝卻打起了"哈哈",【我當年威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推說【只是上天無有旨意,不敢擅動干戈。假若法遣眾神,又恐玉帝見罪。】【十分卻了大聖,又是我逆了人情。】怎麼辦呢?【我諒著那西路上縱有妖邪,也不為大害。我今著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與你助力,管教擒妖精,救你師之難。】

這真武大帝一張嘴巴好厲害!一番言語,即暗示自己的背景——只聽玉帝調遣和元始天尊符召,又把自己不出手的理由說得無可辯駁,同時還為自己派"司機"出面找足了理由。也就是說,真武大帝沒有親自出手相助,也沒有"法遣眾神"。不過真武大帝還是多少給了孫悟空一點"薄面",派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注意:真武大帝的主力部隊可是"六丁六甲、五雷神將"),糊弄了一下孫悟空。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恩怨情仇

結局自然可以想象--【那妖精把個龍神、龜、蛇一搭包子又裝將去了】。

孫悟空這次沒有能搬動真武大帝大駕,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請不動的大神僅此一位。

綜上所述,取經團隊和孫悟空需要真武大帝幫助的時候,第一次真武大帝出借了一件法器助孫悟空取得了成功,第二次孫悟空沒請動真武大帝大駕,真武僅派自己的"司機"帶幾個小兵糊弄了一下孫悟空。

為什麼真武大帝對幫助孫悟空取經團隊不那麼熱情呢?

我分析原因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

  • 取經團隊西天取經的目的是弘揚佛法,而此時(小說情境中)大行其道、占主導地位的是道教。弘揚佛法就意味著道教勢力受損,這是個此長彼消的態勢,道教勢力自然不樂意、不支持。
  • 真武大帝是明朝"社稷家神",坐享治世玄嶽、道教聖地武當山,在明朝的現實社會中,真武大帝就是道教的代表神祗。以明朝人眼光看《西遊記》,真武大帝就代表著道教,因此真武大帝對取經的態度就代表著道教的態度。吳承恩如此設計故事情節,是在暗示道、佛之爭。
  • 真武大帝作為九天蕩魔天尊,對妖魔出生的孫悟空自然不作朋友看。
  • 孫悟空雖然在天宮任職期間"會友遊宮,交朋結義",但從小說描寫細節來看,孫悟空與真武大帝二人沒有交往,不熟。

後記:

這個系列文章的誕生,純屬偶然。2019年7月我們全家上武當山看日出,在登山的路上,小女妞妞纏著要我講故事,我就講了兩個有關孫悟空與真武大帝、武當山的故事。當時突發奇想,覺得可以寫成頭條文章。@小宇兒 甚至幫我選了兩個"吸引眼球"的文章名:"孫悟空與武當山不得不說的故事"、"孫悟空與武當山二三事"。後來講《西遊記》成了我們"飯桌故事會"的固定節目,為了講故事我只好不斷地翻看原著,利用跑步時間收聽有關《西遊記》的節目,持續了小半年,有了些積累和思考。但由於慵懶,我遲遲沒動筆。直到春節防疫封城,才決定完成心願。沒想到一動起筆來,居然剎不住,越寫越多,整成了一個系列。如今抗疫已取得勝利,這些文章就權作2020年這個特殊春天的紀念,送給我的家人!尤其是要送給促成我寫作此文的倆寶貝女兒:妞妞和@小宇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