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陳葆青:我不是英雄 只是去治病救人

陝西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陳葆青:我不是英雄 只是去治病救人

“現在身體恢復怎麼樣?家人生活的怎麼樣?要多注意休息!”離開武漢已經1月有餘,陳葆青的心中依然掛念著曾在重症病區裡的患者們,時不時都會發幾句問候的話語。

1月26日,56歲的陳葆青跟隨陝西首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他是首批醫療隊裡年紀最大的隊員,也是重症組的組長,55天的時間,陳葆青只休息了4天。

在去武漢前,陳葆青每天都在關注著武漢病情的發展,對武漢這座城市,陳葆青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的童年就是在武漢度過。從武漢機場到酒店的路上,看著寂靜淒涼的城市,陳葆青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

“武漢疫情比我預想的嚴重很多,當時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趕緊上班,趕快救人!。”陳葆青說。

陝西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陳葆青:我不是英雄 只是去治病救人


1月30日,陳葆青身為專家小組第一次走進病區,他用異常震驚來形容當天的情形。樓道里滿是病人,醫生和護士已經在高度緊張中疲憊不堪。從中午一直忙到傍晚,陳葆青把重症組裡的35名病人挨個檢查了一遍,晚上躺在床上,他還在思考該如何更好的救治患者,凌晨3時才緩緩入睡。

開始正式治療後,陳葆青給自己和組裡的醫生們制定了很嚴格的要求,看病就要看,不能聽。

“假如病人的呼吸頻率有明顯的加快,或者心率有下降的話,醫生就要第一時間做出判斷,等病人反映問題,或許已經晚了。”陳葆青說。

陝西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陳葆青:我不是英雄 只是去治病救人

把治療端口前移,在病情惡化之前發現問題,是身為組長的陳葆青一直強調的問題,包括對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的用藥,他也要求自己和醫生們,百分之百的謹慎。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不能光考慮新冠肺炎的治療,還要嚴格控制病人的血糖和血壓。

二月初,一名82歲的老人轉入重症病區,老人進來時已經神智不清,基礎病較多,肺部還有大面積新冠肺炎表現,救治成活的幾率很小。

在接手老人的救治工作後,陳葆青立刻組織醫生開始對老人病情進行探討,第一時間為老人制定出了一套成熟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在每天的巡查中,陳葆青都特別關注老人,老人體徵變化的每個環節,他都做出了詳細地記錄。

一週後,老人的神志開始慢慢恢復,看著老人病情的一天天好轉,陳葆青開始與老人進行更仔細地溝通,因為在武漢長大,武漢方言的交流讓老人覺得親切和溫暖。28天的治療,28天的守護,陳葆青帶領重症組的同事成功治癒了老人,在送老人出院的那天,老人一直在說謝謝。

回憶起28天的救治工作,看著老人眼裡的目光從滿是絕望變為充滿希望,陳葆青感嘆道,每一絲希望,都是靠拼出來的!

“很多患者和老人一樣,起初都是目光呆滯迷茫,作為醫生,我就是她們戰勝病魔信心的來源。”陳葆青說。

陝西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陳葆青:我不是英雄 只是去治病救人

34歲的小李是陳葆青在重症病區裡的忠實粉絲。起初小李什麼也不說,醫生問她時,她總說好著呢。一天,陳葆青在查房時看到了小李,立刻上去用武漢方言開始溝通。

“大家都很辛苦,患者也很體貼,有時一些小問題,患者就不反映。但作為醫生,必須問出來,來武漢就是來解決問題。”陳葆青說。

一來二去的溝通交流,小李和陳葆青變成了朋友,在小李出院的那天,她給陳葆青畫了一幅漫畫,說自己要成為陳葆青的粉絲。面對年輕朋友的熱情,陳葆青也祝願小李健康快樂。

談起援鄂歲月,陳葆青說這是自己終生刻骨銘心的記憶。談起英雄二字,陳葆青說自己並不是英雄,逆行武漢,只是去治病救人……

來源:記者 殷博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