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在考公務員的路上

繼續在考公務員的路上

《除了公務員,我沒想過別的》這篇是我的公考隨筆系列第一篇。

今天是第二篇,既然是隨筆,寫的就很隨意了,想到哪寫到哪。

10年前的國考是題目總體難度比現在還是高一個檔次,那時行測能突破70的就算高分了,總分110就可以達到很多職位的面試入圍分。

所以,第三次考試的失敗,讓人不感意外,因為確實沒有找到突破點,只有繼續上路徵考。

這時,省直事業單位招考來了。那時的省直事業單位每年兩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招的人數也多。

只考一科綜合知識,還指定考試用書,題目很簡單,省情考的多,公文考的多。

這種省直事業單位考試能充分的備考,抓住出題人的出題規律,如必考省情、必考公文基礎知識,入圍的概率還是很大。

省直事業,很多要求理工科專業,這和公務員招考要求文科偏多的不同,畢竟事業單位人員走的是職稱評定,靠技術吃飯。

不過這點在省直單位的高校或研究院有技術能考試的人,評上職稱,論工資是很高的。

而在市縣以下的事業單位,大都也就拿拿工資了,論職稱的不多。

省直事業單位的出題很固化,沒有充分細緻的備考,結果也是沒法進面。

第四次考試失敗。

所幸的是,12月,省考來啦,考試是當年的最後一個週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省考,也畢業了。因為找了工作,並不能全職備考,但削不了熱情,為此,我買了省考的歷年真題,還託親戚在他單位打印了臨省的省考歷年真題。

打印版的試題珍貴如金,以至於全部用鉛筆作答。

就這樣,歡喜的備考了一個多月,做的真題都很棒,正確率都很高,題目不難,心態也比較爆棚,應該沒問題。

那時的省考題,題目還簡單,都能考場做完。所幸的是,考場發揮很正常,分數也很正常,沒入圍也就正常了。

第五次考試結束。

剛過完春節,市直事業單位的招考接踵而至。又是一次只考筆試不考面試的奇葩考試,可能是為了規避面試的麻煩。

說實話,那時的事業單位招考剛剛步入規範化,“可操作性”越來越小。

才出現了——不面試,這種防“蘿蔔”的考法。

這次的考試,考的是行測,因專業問題,我的報考的只有“三不限”職位,雖然突圍了,但不是第一。

這次的第一,是個女生,法學的,這次考試入圍後,她只上了6個月的班,因為國考入職了省會海關。

我經常說,考試不看人數看對手,你研究國考入圍表,歷年國考入面試圍最高分的職位沒有一個是當年報考人數最多的。

這次,我也堅信,法學系的同學,不要惹!

第六次考試,開年第一個失敗,也是畢業第二年的開始。

時間直接來到了12月份的國考,第七次參考。

每年的國考都是年底,剛剛入冬的時候。剛入冬的大都市,也許為了對應熱島效應,也有冷島效應,風很大,吹的人無處躲藏,吹的讓人感到窒息。

考完國考,出考場的那天下午,一趟趟擠爆的公交車與的士,讓人疲倦不堪,也讓人感覺不到上岸的氣息。

畢業的這第二年,這年我也是考試荒,只有年初的事業單位和年末的國考。

屢戰屢敗的窘境,不知該何去何從。

我是江來,8年體制內,寫公考,聊體制,談生活,公考培訓,學習成長,筆耕不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