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傳媒:“雙春”來了,你還要稀裡糊塗的過小年?

與其他民俗節日相比,小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為它既不是節氣,本身也沒有絕對的日子,諸如北方過二十三,南方過二十四,有些地方是二十五甚至把除夕當小年來過……由於風俗的千差萬別,其原由也是眾說紛紜,所以很多人的小年往往是在稀裡糊塗中度過的……

華語傳媒:“雙春”來了,你還要稀裡糊塗的過小年?

但今年的小年卻與往年不同,因為2020是個“雙春年”,屬於比較特殊的年份。自古以來,人們對這些特殊年份都是十分注重的,外加小年又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以及春節的序曲,所以,這個小年,註定與眾不同!

什麼是“雙春年”?

雙春年顧名思義,是一年中有倆個“春”,這個春指的是“立春”節氣,立春節氣比較特殊,是春天的第一個節氣,所以一般大家都會將立春作為春的代表。

圍繞著立春節氣,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說法,有單春年、雙春年、無春年,分別代表著這一年中有一個立春、兩個立春、或者沒有立春。

華語傳媒:“雙春”來了,你還要稀裡糊塗的過小年?

由於我國的農曆中大部分的年份都是單春年,所以到了雙春年以及無春年的時候,大家就比較重視了。當然了,無春年也叫“寡婦年”,不好聽也不招人待見……而雙春年則正好相反,人們普遍認為雙春年非常吉利,自然也要重視起來。

2020年的第一個立春是農曆正月十一,元宵還沒過就已經打春了,而下一個立春則出現在2020的農曆臘月廿二,雖然臨近年關但也算是2020年之內,所以就有了兩個立春,也叫兩頭春,其歸根結底是因為2020是閏年,有13個月。

“雙春”小年來了

民間關於雙春年的習俗和說法還是比較多的。因為春自古以來含義就比較特殊,春代表著生機,也代表著愛情。這一年的兩頭都有春,陽氣最旺盛,也充滿了生機,作為這樣一個雙春年的開始,2020的小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華語傳媒:“雙春”來了,你還要稀裡糊塗的過小年?

當然,在開始重視小年之前,我們還是要先解決一個概念上的問題,那就是,小年到底是二十三,還是二四十?

首先,那為什麼南北小年會不一樣呢?這其實就要說到清宮戲裡經常出現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雖然他當皇帝不久,但是他是一個很勤勉節儉的好皇帝,那時候清朝有個習俗是要在農曆二十三舉行祭祀大典,皇帝都會在坤寧宮祭祀神靈。

那時候的傳統是二十四要過小年,雍正就覺得這樣有點浪費,不如就把小年提前一天和祭祀一起辦了,這樣就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慢慢的這個習俗就在京城,北方傳開了,北方就漸漸開始在農曆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由於山高皇帝遠,消息沒有那麼靈通,人們就還是保留之前農曆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

華語傳媒:“雙春”來了,你還要稀裡糊塗的過小年?

其次,在這個南北之分的大基礎上,逐漸的又衍生出細分區域上的不同,比如江浙滬地區,把除夕前一天和臘月二十四都稱為小年;江蘇南京把正月十五元宵節稱為小年;四川、貴州的部分地區稱除夕夜為“小年”等等……

當然,還有什麼“官三、民四”之說,意思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以及“船五”的說法,意思是水上人家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等等……

總之,雖然小年的時間和風俗各有不同,但是在這個特殊的“雙春年”,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去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多的去了解小年文化,因為它和中國的其他節日一樣,承載了我們兒時太多的記憶,以及太多的青蔥歲月和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