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丨平如與美棠

文 梁文雪

編輯 楊靜茹 [email protected]

饒平如老人在今年的清明節離世,享年99歲。在老家,以這樣的年紀離世被稱為“喜喪”,是要點紅蠟燭的。

出身官宦世家,黃埔軍校畢業,上過抗日戰場,被打成“反革命”……這樣從舊時代延活到新時代的老人身上,都自帶一部中國近現代史。但饒平如最打動人心的卻是這部史書鮮為人知的側面:一本名為“平如美棠”的書,還有他心愛的“美棠”。

“美棠”原名毛美棠,與饒平如幼時相識,少時相知,相親相愛六十年。2008年,美棠因病去世。那之後的半年,饒平如無以排遣,決定畫下他倆的故事,一畫就是近三十本。

他一筆一筆,從美棠童年畫起,初見、訂婚、步入婚姻殿堂,結婚那天美棠的白婚紗他的淡黃色軍裝,結婚證書上的鳳凰圖樣……新婚燕爾,兩人輾轉徐州、柳州、江西、上海找工作。青春作伴,日子是活色生香的:在徐州吃到了一生裡滋味最美的梨,樟樹鎮的樟樹餐廳盤子大到嚇人,柳州的魚甡粥滾熱而鮮,安順的苗族集市5角錢買下的栗子多得要脫下上衣來兜。後來回江西經商,開面店、賣辣椒,屢試屢賠……食物的香氣散了,分別與磨難來了,但兩人都不肯與對方“劃清界限”。暮年,他們買菜,剝毛豆,養一隻叫“阿咪”的貓,對著不懂人言的貓兒講“Don’t be out”。美棠得了腎病,他便跟著護士學透析;美棠犯糊塗要找一件舊旗袍,他便騎了自行車滿城去尋;直到有一天他嚎啕大哭,意識到美棠再也好不了了……而美棠在彌留之際還想著丈夫:你不要再騎腳踏車了。

這些故事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全世界,但饒平如不清楚人們為什麼喜歡這些流水賬,為什麼年輕的父親買下他的書說要送給6個月大的孩子,為什麼在國外讀書的男孩帶著外國友人找上門來,為什麼情侶一起來聽他的故事,為什麼五六十歲的老先生們買了幾十本他的書一起閱讀……但他樂於在人前一遍遍回憶、講述與美棠的往昔,毫不厭倦,感到美棠從沒離開。

故事是怎樣開始的呢?那一日,他隨父親去美棠家談婚事,忽見西邊正房小窗正開,一位面容姣好、年約二十的小姐正借天光攬鏡自照,左手還拿了口紅專心塗抹。這位曾經在抗日戰場上想過“有藍天,有白雲,有莽莽青山,死得其所”的熱血青年,第一次開始有了擔憂——“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懼遠行,也不曾憂慮悠長歲月,現在卻從未如此真切過地思慮起將來”。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那個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的少年,那個把愛人的頭髮帶在身邊的深情老者,如今再也不用被夢境打溼眼底。因為,平如美棠團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