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決戰“最後的堡壘”--寧夏要聞--寧夏--地方--首頁

核心提示

3月4日,自治區政府批准國家貧困縣海原退出貧困縣序列。同時,將該縣最貧困的方堡、遼坡、二百戶、中坪等11個村,列為自治區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村。

海原縣針對這11塊“硬骨頭”精準施策,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和普查,全面開展“四查四補”,以工匠的耐心、繡花的功夫嚴把標準防闖關,全力鞏固成果防返貧,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送上關鍵時期的“臨門一腳”。

梨花盛開在“雲端”

連日來,關橋鄉沉浸在喜迎節日的氛圍中,一年一度的梨花盛會於4月17日在方堡村點燃廣大群眾的激情,並開啟了貫穿全年的海原縣第三屆文化旅遊節序幕。

與往年不同的是,海原不再拘泥於實地賞花,此次舉辦的梨花節出現了亮眼變化,定位為“2020年關橋網絡梨花節”,實施“雲開園”。通過“雲節慶 旅遊”“網紅 網貨”“農業 旅遊”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網絡平臺化旅遊活動,運用雲直播、雲遊覽、雲互動、雲發佈、雲連線、雲消費手段,組織網紅、知名民間藝人及文藝演出團隊,針對海原特色優質農產品,通過“農夫集市”、特色農產品代言人進行直播推介。組織海原縣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代表參加,並集中展示展銷海原縣高端肉牛、小雜糧、香水梨、硒砂瓜、馬鈴薯、紅蔥、小茴香、紅梅杏、牛羊肉、清水河小產區鹼性枸杞等特色優質農畜產品,為廣大網友、遊客帶來真正“質優價廉”的海原好網貨,使廣大消費者更有參與感和新鮮感。

關橋鄉賀堡河流域是傳統的香水梨種植區,全鄉香水梨種植面積9203畝,其中百年老梨樹332畝7304棵。共涉及種植戶2512戶,其中建檔立戶1117戶,戶均種植面積3.66畝。海原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休閒農業轉型升級,培育消費新熱點,發展消費新業態。動員引導群眾做好香水梨產業,尤其是帶動建檔立卡戶通過發展香水梨產業,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關橋鄉註冊成立了寧夏益飛生態科技公司,吸納賀堡、馬灣、張灣村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實現訂單服務,延長產業鏈。目前已在山西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採購香水梨樹苗1萬餘棵,全面實施3450畝香水梨基地建設。完成500畝玉露香梨種植任務。對接同仁堂寧夏分公司在關橋華潤希望小鎮建設香水梨潤肺膏項目,延長香水梨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目前,關橋鄉香水梨年產量10209.55噸,年產值約4083.82萬元,年戶均純收入增加16257元。

一戶一策保脫貧

因傷、病、殘帶來的生活壓力,一直是貧困人口脫貧路上的絆腳石。自治區掛牌督戰的三河鎮遼坡村,常住人口1117戶4535人,目前未脫貧10戶51人,其中因病致貧4戶24人、因殘致貧6戶27人。

每天起床後,遼坡村村民柯玉明先喂好自家的6頭牛和20只羊,9點開始打掃村道衛生,隨後到村部與其他公益性崗位人員一起,按照村委會安排進行全村環境衛生整治。

59歲的柯玉明因交通事故致殘,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三河鎮給予其村環衛工的公益性崗位,同時通過無息貸款扶持發展養殖業,並按每頭牛2000元給予補助。柯玉明去年養殖收入達5萬多元,加上公益性崗位工資,他已逐漸邁出貧困的大門,“有無息貸款,還有養殖補助,現在黨的政策太好了,村幹部也特別熱心,否則我們家這個貧困帽子是摘不掉的”。

同村的柯具興也是因殘致貧,村裡大力扶持他發展種植養殖業,如今他飼養了18頭牛,“一年牛吃飼草料就得150多噸,壓力比較大,好在政府對飼草有補助,去年我領了1.5萬元。”去年柯具興賣了2頭牛,收入4萬餘元,母牛產犢7頭。“最近還打算再買兩頭牛回來,發展到20頭以上。”政策扶持加上自身勤勞,依靠養殖產業脫貧的柯具興,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目前,海原縣還有1047戶3375人未脫貧,其中11個掛牌督戰村有131戶455人。“我們把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任務明確到督戰領導、鄉鎮、村、駐村工作隊和幫扶部門,細化到戶、到人、到產業、到項目,責任到人,精準推進,堅決攻克堡壘,確保剩餘貧困人口順利脫貧。”海原縣扶貧辦主任穆華說,聚焦11個掛牌督戰村,圍繞“四查四補”30項重點任務,查找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做到不漏村、不漏戶、不漏人,不留死角和盲區。對排查出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全面補齊補足。

今年,海原縣整合各類扶貧資金7億元,安排實施45個大類1446個子項目,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把發展產業作為資金投放的重點,確保貧困群眾能獲得最大收益,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記者 王文革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