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領銜中醫藥大顯身手(圖)-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張伯禮院士領銜中醫藥大顯身手(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獲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獎一等獎 。本報記者 杜建雄 攝

  在江夏方艙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除了服用中藥,中醫醫護人員還會給患者針灸、按摩,帶領大家習練太極拳、八段錦,幫他們疏通經絡、調理氣血……

  在此次疫情中,張伯禮院士帶領團隊開拓了中醫方艙醫院,制定了中醫藥為主的救治模式,救治564例患者,實現0轉重,0死亡的目標。項目組探索形成了中醫藥全過程介入疫情防治的科技攻關機制,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在昨天召開的科技獎勵大會上,張伯禮院士領銜的“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救治與創新中藥宣肺敗毒顆粒研製”項目,榮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獎一等獎。

  “通過這段時間的抗疫實踐,更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臨床流調、中西救治、新藥研發、老藥篩選、疫苗研製等都離不開科技支撐,科技攻關是戰勝疫情最重要的力量。”張伯禮表示,“中醫藥在這次抗疫全程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救治也成為了中國方案的亮點。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通過科技創新發掘中醫藥科學內涵、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證候是處方用藥的基礎。在新的傳染病發生後,中醫介入首先要辨證。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張伯禮帶領團隊首次完成了多中心大樣本新冠肺炎中醫證候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項目組採用遠程信息獲取技術,在5個省市10家醫院紅區完成了1000餘例新冠肺炎患者中醫證候學調查,明確 “溼毒疫”證候及病因病機,指引了治療方向。

  通過對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和隔離點2000餘例不同分期臨床數據分析,張伯禮的團隊首次總結了中醫藥對新冠肺炎臨床療效的特點和規律,有效指導了中醫藥全程介入,提高了臨床療效。

  “特別是對於重症患者,在現代醫學支持治療的基礎上,中醫藥也可以見招拆招,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張伯禮非常欣慰。

  在臨床救治中,張伯禮帶領團隊建立了應對突發疫情中醫藥介入模式,形成了臨床救治與科學研究協同攻關機制及應急狀態下中藥新藥發現模式和關鍵技術。通過文獻研究、臨床經驗和組分高通量篩選,成功研製了宣肺敗毒方,入選國家推薦的“三藥三方”,得到廣泛應用。“宣肺敗毒方,是中醫古代的驗方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張伯禮表示。

來源: 天津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