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記者 唐偉 通訊員 吳天文)近年來,寧強縣大力推廣“電商+旅遊”短視頻、直播帶貨模式,以打造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的共贏銷售為主題,讓許多家庭農場主除了日常打理好農場之外,把更多的時間用著學習電子商務,並在抖音裡做直播、快手上發視頻、淘寶上開網店,想著法兒把自己變身為“網紅”,把家鄉山貨等搬到“雲上”,讓秦巴山貨走出山區,讓更多顧客領略秦巴美景、享用秦巴山貨、品嚐秦巴美食。

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下午好,歡迎來到直播間。我是寧強縣巴山鎮石壩子村的彭慧玲,身邊這位男士是我的老公王永定。我正在我們的家庭農場給您直播猴頭菇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記得點關注哦!”“這是我家養殖的150箱蜜蜂,我老公剛打開蜂箱查看蜜蜂的生長和釀蜜情況......”

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雖然沒有直播間、沒有化妝,只有一個支架、一部手機,但這樣的直播更令人印象深刻:每天下午三點,被譽為“網紅”的彭慧玲和她的丈夫王永定都會準時來到大棚裡、養蜂場,直播自家的猴頭菇、黑木耳、金木耳等食用菌和土蜂蜜的生產過程及其產品品質;在她的身邊,一排排袋料猴頭菇整齊的擺放在大棚裡,有的已經出菇,他的丈夫王永定正帶領工人朝剛建好的大棚裡搬運袋料。大棚之外,雄峻的大巴山峰巒疊翠,十多個工人正忙著建大棚。

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今年,彭慧玲夫婦擴大了猴頭菇種植規模,準備新建80個大棚,目前已建起50個,還有30個正在建設中。他們腦子活泛,去年就開始用社交電商賣起食用菌和蜂蜜。“就是在社交媒體上,把食用菌和蜂蜜生產的全過程,直播給消費者看,讓大家買個放心。”每當遇到聽不懂的老鄉,彭慧玲都會耐心解釋一番。“可溯源”的直播帶動了山貨銷售,去年她家收入50多萬元。

今年36歲王永定瘦高個兒,初中文化。前些年,他和妻子開了一家酒店,由於經營不善導致負債好幾萬。他種了幾畝地,雖然一年四季忙得不亦樂乎,但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他思來想去也沒什麼好的致富門路,只好外出到青海西寧等建築工地打工還債和補貼家用。2015年,經群眾民主評議,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巴山鎮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這裡雨量充沛,林草資源豐富,一年四季山花爛漫、瓜果飄香,非常適宜發展中蜂和食用菌產業。2015年初,在幫扶部門及巴山鎮的幫扶下,勤勞好學的王永定積極參加了縣鎮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又跟當地的中蜂養殖大戶學習養蜂技術。沒有啟動資金,他就到銀行貸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又自籌了一部分辦起了家庭農場,由此開啟了他的“甜蜜事業”。他幾乎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甚至住在山上的帳篷裡,尤其分蜂時他忙的連飯都顧不上吃。在他的悉心照管下,2016年他建立了兩個養蜂場,他的蜜蜂也從起初的50多箱發展到300多箱,實現經營性收入15萬元。2017年,他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巴山鎮乃至全縣“空中產業甜蜜事業”的致富典型。

在掙到“第一桶金”之後,王永定夫婦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一邊繼續他們的“甜蜜事業”,一邊打造 “綠色產業”。他多次自費到雲南等地學習金木耳等特色食用菌種植技術。2017年初,他通過鎮村組又流轉土地50畝,多方籌資45萬元,建起40座標配大棚食用菌,種植金木耳、黑木耳、猴頭菇、香菇、竹菌、獼猴桃等優質特色農產品,還種植了50畝無公害水稻,實現年營業收入百萬元。此外,他還帶動周邊30多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養蜂或到他的家庭農場務工,併成功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陝西寧強: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紅”線上直播帶貨 助推秦巴山貨闖天下

王永定夫婦本著“山裡娃山裡貨”的本質,做到從原材料的選購到原生態的種植、再到銷售一體化經營。他的農場生產的土蜂蜜、金木耳、黑木耳、猴頭菇、香菇、蔬菜、大米等農產品都通過農市、農超對接、實體店和網上銷售,由於價格實惠、質量安全有保障,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銷售量與日俱增。2019年,他們打造的巴山“綠珍”系列農產品金木耳、猴頭菇作為寧強縣消費扶貧工程愛心超市首選推介產品入駐對接江蘇省採購陝西省貧困縣農產品消費扶貧工作實施計劃。他還成功組織寧強椴木黑木耳1萬斤,助力京東漢中無界工廠倉選購產品順利實施。

2018年9月,王永定的家庭農場被縣人社部門認定為就業扶貧基地;2019年4月,他被漢中市表彰為產業扶貧“十佳脫貧明星”;7月,他參加了中組部和農業農村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第三期專題培訓並被評為“優秀學員”; 2020年3月,他的家庭農場被認定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和省級就業扶貧基地。

編輯:慕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