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的生殖技術帶到這個世界的兒童

由於生殖技術的進步,無法生育的父母可能會人工受孕生小孩。有許多技術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體外受精,就是精子和卵子由父母親提供,但是精子和卵子在實驗室裡結合;異質受精,即母親與其丈夫以外的人的精液受孕,孩子因此在遺傳上只和母親有聯繫;卵子捐贈,即父親的精子與其他婦女的卵子結合,所以孩子只和父親有遺傳關係。此外,在某些情況下懷孕可能涉及一個代孕母親,就是另外一個婦女懷胎,生下小孩,然後把孩子給其他的夫婦。

由新的生殖技術帶到這個世界的兒童

這些“非自然”方式對這樣出生的孩子有什麼影響呢?他們和他們的父母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潛在問題:由冗長的受孕治療帶來的壓力,圍繞著懷孕行為的秘密氣氛,由於一方不孕而造成夫妻關係的緊張,夫妻一方的缺憾感和內疚感,孩子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一些生殖技術造成父母雙方或者一方與孩子缺少遺傳關係。迄今為止,只有數量極有限的研究跟蹤、評價這些孩子的發展,但是,蘇珊·戈龍貝克和她同事的研究提供了極其有用的全面信息。

由新的生殖技術帶到這個世界的兒童

戈龍貝克的研究涉及對幾個組的研究,包括人工受精的孩子的家庭、卵子捐贈的孩子的家庭和異質受精的孩子的家庭。他們與兩個對照組進行比較:自然生育的孩子和出生後即被收養的孩子。在研究時,所有的孩子都在 4 歲到 12 歲之間。研究者使用了大量測量方法來評估兒童的社會情緒發展和認知能力。此外,評價了父母在情感投入、與孩子的情緒交流、撫養過程中壓力感受的次數等方面。

由新的生殖技術帶到這個世界的兒童

沒有證據支持人們的這種擔心:新的生殖技術對父母和兒童有消極影響。這個結論也為其他的研究所證實。這些父母和正常的父母一樣有能力,而這些兒童和對照組的兒童一樣適應良好。缺乏遺傳關係和兒童受孕的方式都沒有對家庭的安寧造成任何影響。特別是與對收養兒童的研究比較後,結果顯示“血緣關係”並不是健康的父母和子女關係發展的必要條件。當撫養的角色由親生父母和心理父母共享時,這點還可以被證實。確實,這些生殖技術還很新,兒童還沒有被跟蹤研究到他們的成熟期。但是,已有的發現沒有顯示由這些不尋常的輔助手段催生的兒童有任何一點心理缺陷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